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适逢风口,开始创业

2016年1月,我代表公司去参加美国的CES展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在该年度的CES展会上恐怕很多人最深切的感受就是VR和AR的火爆程度。美国的CES展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每年1月都会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举行。对很多人来说,CES不只是一场展会,更是行业内部人群互相交流的绝佳机会。

硬件体验已然够好

在2016年1月的CES上,三大主流的虚拟现实设备索尼PS VR、HTC Vive、Oculus Rift纷纷亮相,而我也有幸体验了Vive的几个demo(演示内容)。在展会期间,VR体验带给我的震撼,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此之前,我体验的绝大部分VR头显,都会使我有或多或少的眩晕,我戴了几分钟就会迫不及待地摘下来。而就在2016年元旦的一个VR电竞活动上,好几个外国朋友都告诉我Vive的效果一定不会让我有那么强的眩晕感,但我一直都持有半信半疑的态度。直到我体验了Vive:当鲸鱼从我面前游过时,它的睫毛那么真实地展现在我面前,我想伸手去碰它。无论我怎样移动,都完全没有眩晕的感觉。10分钟体验下来,我只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原来硬件的体验已经可以做到如此完美!

“教”还是“育”?

同在CES展会期间,我认识了著名的手游《愤怒的小鸟》的创始人Peter,但在美国的交流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回到北京后,我们第二次见面时,我才有机会可以跟他“闲聊”一下。我们聊到了创新,而在创新方面,芬兰人的确做得很好。芬兰全国也不过几百万人,却造就了很多世界知名的公司,除了成功打造《愤怒的小鸟》的公司Ravio以外,还有Linux以及世界知名的手机生产厂商诺基亚Nokia。在聊天过程中他还提到,他曾跟马云聊过中国的教育,觉得我们偏向“教”而不是“育”。不得不承认,虽然现在中国的教育在方法和模式上已经有了飞速的进展,但是很多地方的教学确实还偏向于“教”。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让学生不是死记硬背书本的知识?如何改变test-oriented(应试教育)的模式呢?虽然我知道国内的很多教育者和教育部门都对此进行了探索,但成效并不显著。想到这里,我的脑子里萌生了下面“一系列”想法:为什么一定是用VR进行娱乐呢?为什么不应用在教育上?为什么不让学生对学习上瘾?我是否可以通过VR这个手段来提高教育的乐趣和效率?

两条“平行线”的相交点

Why me(为什么是我)?因为我断断续续地当了十多年的老师。在VR这个行业里,我应该是比较少的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人;而在教育行业里,很少有老师愿意放弃稳定的工作跑出来创业,更不用说是一个这么陌生的VR行业(除了那些本来就搞光学等专业性非常强的教师、教授也许会选择创业)。在很多人眼里,我这种英语老师进入VR行业创业就是“奇葩”了。

记得自从2004年7月高中毕业开始,我就自己在家开了个英语补习班。当时都是“招生”到我家来上课,学生年龄涵盖小学到高中。而我本科的专业选择的就是英语教育,似乎那个时候也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个老师,从而毅然地选择了这个专业。当时因为家境的关系我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我做过家教、小班教师,帮大学老师代过写作课、精读课。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就在给本科生讲大学英语精读课程。这一路走来,我打心底里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喜欢主宰课堂的感觉。很多人都很纳闷,有了这么多年教育经历,又这么热爱教师这份工作,为什么我还要选择换一个行业?回答只有一个:我骨子里就流着创业的血。

教师本身是一个特别稳定的行业,每年有寒假、暑假。学生见到老师都会说的那声“老师好”,让我有特别强的“受到尊重和敬爱”的感觉。做老师,上班相对要比其他行业早,但是下班也会早一些(班主任除外)。所以,很多人在择偶的时候,都觉得教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照顾家庭,还可以教育孩子。可是,我这个“不安分”的白羊女却偏偏喜欢挑战。

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总被人认定是“没有专业”,尤其是刚在北京硕士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好多人都认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专业。因为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绝大部分人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英语基本沟通没有问题。英语专业的人也就是某些英语方面比普通人好一些,理论知识多一点,可是跟好多留学回来的学生或者是出生在美国的华人(American Born Chinese, ABC)或者出生在英国的华人(British Born Chinese, BBC)比起来,发音等很多方面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所以,我在北京读硕士期间,做兼职、实习老师的同时,还做了将近三年的英语口译和笔译。我除了为了勤工俭学增加工作经验,也“不落俗套”地为了将来找工作(万一应聘不上大学老师)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为自己将来的事业多做一些准备。虽然我在读本科的时候辅修了法学专业,但是学到的知识不过是皮毛。但是,在我看来英语当然是一个专业,尤其是英语教育。语言的意义不是工具,只是现在太多人有这样一种误解。英语学习给我带来的乐趣远远不是这些误解可以影响的。

2015年,由于一些原因,我辞去一所国际学校的高中英语教师一职,来到VR行业的一个初创团队做英语编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教师稳定的工作日程和内容,相较于初创团队的天天加班拼搏和前程的“未知”,这个落差是非常大的。这两种工作模式就好像两条永远都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很难有交集,更不用说从一条轨道步入另一条轨道了。恰恰因为一个关键词“英语”,我人生的两条事业线相交了,而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步入后者的轨道。

一切源于“黑镜”

在接受那个初创团队的offer(入职通知)的前一天,我还有几分犹豫。那天晚上,一个“未来同事”加了我的微信,让我给新的产品取一个英文名字。因为对产品没有什么了解,单纯看到了公司官网的介绍,我还是没有什么灵感。他推荐了一部英剧《Black Mirror》(黑镜)让我看看,而且跟我说,入职之前看看这个,我会更有动力,会更喜欢这份工作。于是我在网上搜到了《Black Mirror》的第二季,当晚虽然只看了第一集,却没想到“未来同事”的“预言”应验了。

那个故事大概讲的是,女主角玛莎的男友艾什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去世后,她非常痛苦。在朋友的推荐下,她通过网上的大数据信息塑造了一个假艾什,从而帮助她减轻痛苦,让艾什“真正”地回到她的身边。假艾什不仅长得跟她男友一模一样,就连说话、行为、生活习惯也完全相同,让人真假难辨,因此女主角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我感慨科技可以如此进步。不难想象,其实科技可以发展到电视剧里面演的那个程度,甚至会超越想象出来的技术。当然,这个话题又牵扯到伦理学了:是否应该让这样一个“虚拟”的人回到现实中来。

无论如何,这样的科技,还真的很吸引我。虽然我不知道距离实现类似电视剧里的科技还需要多久的时间,但是毕竟科技发展的速度经常超越我们想象的速度。就好像10年前,很多人都完全想象不到手机可以是这样触摸的,还可以通过结合VR眼镜来体验如此真实、如此令人沉醉的虚拟内容。如果可以从事这样的行业,那该有多么大的乐趣!就这样,我带着白羊座先天的热情就投身了一家科技公司。

从此以后,我在工作中开始接触VR,了解VR并爱上VR。而跟《愤怒的小鸟》的创始人聊到关于教育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也聊到了把VR应用在游戏开发上。我当时接触的从事VR内容研发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在做VR游戏方面的开发。可是,为什么不把这么好的科技用在教育方面呢?我的理论其实很简单,这也是由于我骨子里还觉得自己是一个老师。我希望的是学生不要花大量的时间在玩游戏上面,如果是VR方面的游戏,沉浸感更强,恐怕上瘾的就更多,这样岂不是耽误了学习?如果可以利用VR,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那该多好?而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可以做。

适逢VR风口,开始创业

2016年年初,大家都在谈论“VR元年已然来临”这样的话题,似乎很多行业都恨不得跟VR沾边。而我正身处VR这个风口,在有体验过足够好的VR硬件、有多年一线教师的积累、有VR方面的资源、对VR这个大行业的了解和相关知识的积淀下,我觉得是时候将VR跟教育结合,做一件寓教于乐、有益于学生的事情了,我就这么踏上了我的创业之路。

大家都说,天使投资主要是看创始团队,而我,因为这么长时间的积累,很快就找到了两个合伙人,我们对这件事情充满热情、期待和信心。在羊年春节,绝大部分人吃团圆饭、走亲戚的时候,我们三个人——一个CEO、一个COO、一个CTO,开始在微信群里讨论并制作BP(商业计划书),两天的时间就做出了一份初稿。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在群里面就E、T、O地呼叫彼此,这就是公司名称ETTO的由来了。我们把ETTO的中文名字叫作“爱徒”:一方面,我们是做教育的,老师都应该爱自己的徒弟,也就是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当学生带上VR头显来体验我们制作的内容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的“爱徒”。我们觉得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是最完美的。更有幸的是,它还没有被工商注册过!就这样,“爱徒”就从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发展成一份BP,又发展成一个demo,而后成为一家正式运营的公司。

创业的路上充满了酸甜苦辣,让人感到五味杂陈。如果说我选择在风口创业,创始团队又顺利地被投资人迅速认可,那么随后遇到的VR行业的寒冬则让我觉得猝不及防。而这中间相隔的,不过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而已。 vx0/tsAsSYs8PBTsPRmqZ3V81U8D+Wlwe9NeQWVK85fFGsBJUUIdgmgxyv98b84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