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排班方式

在纸箱操作工案例中,要完成2 500万的年产量,纸箱成型工序所需要的岗位编制人数取决于标准工时、年工时,并受不良率修正系数的调节,岗位编制人数为12~23人,差别较大。标准工时主要取决于机器的性能、操作工对机器的熟练程度等,而年工时则与排班方式有关。纸箱厂所实行的白班、夜班两班倒,就是其中一种排班方式。下文要讨论和说明更多的排班类型、排班方式以及对应的工时(月、年)。

2.2.1 一班制

一班制是指每天上班8小时,每周5天,也叫标准工时制。这种类型的排班方式相对简单,只有一个班次(白班),上下班时间可以是8:00—17:00(中午休息1小时),员工甲从周一至周五连续上班,周六、周日休息;周而复始。一班制(每天8小时,每周5天),见表2.11。

表2.11 一班制(每天8小时,每周5天)

这种排班方式的年工时为2 080小时。计算公式为年工时=每天8小时×每周5天×全年52周=8×5×52=2 080小时/年。

一班制还有一种情况,每天上班8小时,每周6天,也叫综合计算工时制。企业需要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审批备案,每月累计加班时间不能超过36小时,超过部分按1.5倍核算加班工资。

这种类型的排班方式也相对简单,只有一个班次(白班),上下班时间可以是8:00—17:00(中午休息1小时),员工甲从周一至周六连续上班,周日休息;周而复始。一班制(每天8小时,每周6天),见表2.12。

表2.12 一班制(每天8小时,每周6天)

这种排班方式的年工时为2 496小时。计算公式为年工时=每天8小时×每周6天×全年52周=8×6×52=2 496小时/年。

一班制下,机器工时与人工工时是一样的。员工甲每天上班8小时,则这台机器运转的时间也是8小时;员工甲全年工时为2 080小时,则这台机器运转的时间也是2 080小时。

一班制对员工来说,作息时间规律,劳动强度小;对企业来说,机器每天只有1/3时间在运转,2/3时间处于停机状态,机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产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经营成本偏高。

2.2.2 1.5班制

某中外合资的汽车公司在做2015年产能计划的月度分解安排时,提出不同的排班方式:1—9月份实行1.5班制,10月份实行两班制,11—12月份按照34台/小时的生产节拍排班。

1.5班的排班方式是怎样的呢?1.5班是指在每班8小时之外,加班4小时,也就是每天上班12小时。

1.5班的排班方式:每天1个白班+0.5个晚班,上下班时间可以是8:00—21:00(中午、下午各休息0.5小时),每天工作12小时,员工甲从周一至周五连续上班,周六、周日休息;周而复始。1.5班制(每天12小时,每周5天),见表2.13。

表2.13 1.5班制(每天12小时,每周5天)

这种排班方式的年工时为3 120小时。计算公式为年工时=每天12小时×每周5天×全年52周=12×5×52=3 120小时/年,其中全年加班工时为1 040小时,月平均加班工时为87小时。注意:劳动法规定每月加班36小时以内,因此这种安排是有风险的。如果严格按照每月加班36小时内的规定,则全年累计加班时间在432小时内。

有的企业还会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年工时,此时1.5班变成每天上班12小时,每周6天。此时的排班方式见表2.14。

表2.14 1.5班制(每天12小时,每周6天)

这种排班方式的年工时为3 744小时。计算公式为年工时=每天12小时×每周6天×全年52周=12×6×52=3 744小时/年,其中全年加班工时为1 248小时,月平均加班工时为104小时。这种排班方式违反劳动法的程度更严重。

1.5班制下,机器工时与人工工时是一样的。员工甲每天上班12小时,则这台机器运转的时间也是12小时;员工甲全年工时为3 120小时,则这台机器运转的时间也是3 120小时。

1.5班制对员工来说,劳动强度大,但作息时间规律;对企业来说,机器每天有2/3时间在运转,1/3时间处于停机状态,机器设备的利用率高,产能得到较大的释放,经营成本较低。

2.2.3 两班制(两班两运转)

CM汽车物流公司H子公司在做2015年的产能计划分解安排时,提出不同的排班方式:1—5月份实行一班制,6—12月份实行两班制(倒班)。

两班制(倒班)与上述纸箱操作工的排班方式相似,也叫两班两运转。这种排班方式的特点:有两个班次(白班、夜班),上下班时间白班8:00—20:00(中午、下午各休息0.5小时);夜班20:00—次日8:00(下半夜休息1小时)。员工甲从周一至周五连续上白班,员工乙从周一至周五连续上夜班;周六、周日都休息。下个周期则轮换,员工乙连续上5天白班,员工甲连续上5天夜班,这就是倒班。倒班的目的是尽量避免员工由于长期上夜班导致生物钟紊乱、产生疲劳、工作质量下降、安全事故频发等。倒班轮换的周期可以是每周轮换或每月轮换。

两班制倒班(每天12小时,每周5天),见表2.15。

两班制倒班轮换(每天12小时,每周5天),见表2.16。

表2.15 两班制倒班(每天12小时,每周5天)

表2.16 两班制倒班轮换(每天12小时,每周5天)

这种排班方式的年工时为3 120小时。计算公式为年工时=每天12小时×每周5天×全年52周=12×5×52=3 120小时/年。

两班制下,机器工时与人工工时有区别。员工甲、乙每天上班各12小时,但这台机器的运转时间是22小时;员工甲、乙全年工时各为3 120小时,但这台机器的运转时间是5 720小时,年机器工时=22×5×52=5 720小时/年。

两班制对员工来说,作息时间周期性颠倒,劳动强度也大;对企业来说,机器每天运转22小时以上(开机率超过90%),停机状态在2小时以内(开机率10%以内),单日的机器设备利用率基本用足,产能得到充分释放,经营成本降低。

前述的纸箱操作工虽然也实行两班制倒班,排班方式参照表2.15、表2.16,但需要做改动:员工甲、乙需要每周连续上班7天,每月无休息或休息1天(有31天的当月)。

某员工的全年人工工时增加到4 050小时,计算公式为年人工工时=每班平均工时×每月上班天数×12个月=11.25×30×12=4 050小时。

某台机器的年机器工时增加到8 100小时,计算公式为年机器工时=每日平均工时×每月上班天数×12个月=22.5×30×52=8 100小时/年。

2.2.4 三班制(三班两运转)

企业还可以实行更复杂的排班形式,比如三班制,有时也叫三班倒。本节讨论一种叫三班两运转的排班方式。

在确保每台机器每天接近24小时运转的前提下,为了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每台机器由2个人负责增加为3个人负责,每天有1人上白班、1人上夜班、1人休息,为公平起见,3个人按照一定规律排班,白班8:00—20:00(中午、下午各休息0.5小时),夜班20:00—次日8:00(下半夜休息1小时)。

三班两运转有两种排班方式:做2休1,做4休2。

1.做2休1的排班方式

假设1人看管1台机器的情况下,甲、乙、丙三个员工,每人做2天休1天,确保这台机器每天接近24小时开机运转。三班两运转(做2休1),见表2.17。

表2.17 三班两运转(做2休1)

从表2.17可以看到,员工甲连续上班2天(周一、周二),休息1天(周三);员工乙先做1天(周一),休息1天(周二),再做1天(周三);员工丙先休息1天(周一),再连续上班2天(周二、周三)。虽然每人在3天中都是工作2天休息1天,但不能体现做2休1的编排规律。

其实,换个角度去看:员工甲沿着一条斜线(从左上到右下)编排,周一上白班、周二上夜班、周三休息。员工丙也是按照这样的斜线编排,周二上白班、周三上夜班、周四休息。员工乙同样按照斜线编排,周三上白班、周四上夜班、周五休息。总体来看,他们都是第1天上白班、第2天上夜班、第3天休息。

按照这样的轮换顺序排班,叫正顺序倒班法,按3天循环。

2.做4休2的排班方式

正顺序倒班法,除了按3天循环,还可以按照3天的倍数循环,比如6天循环1次,这种排班方式就变成做4休2。三班两运转(做4休2),见表2.18。

表2.18 三班两运转(做4休2)

做4休2的排班方式:员工甲先上2天白班,再上2天夜班,然后休息2天。同理,员工丙先上2天白班,再上2天夜班,然后休息2天,按照表2.18中丙在周日、下周一休息(自行补充)。员工乙也这样编排,按照表2.18中乙在周日、下周一上夜班(自行补充)、下周二、周三休息(自行补充)。

因此,员工甲、乙、丙每周的作息安排按照这个次序循环,但每周对应的周一至周日的作息安排是不同的。

无论是做2休1,还是做4休2,在三班两运转的排班方式下,都按照每月30天计,员工甲、乙、丙每月都是上班20天、休息10天。

在这种排班方式下,每人的全年人工工时=每班12小时×每月上班20天×12个月= 12×20×12=2 880小时。每台机器的全年机器工时=每天开机22小时×每月30天×12个月= 22×30×12=7 920小时/年。

2.2.5 三班制(三班三运转)

三班制(三班三运转)是把每天24小时划分为早班、中班、晚班,每班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中间休息0.5小时)。员工甲、乙、丙按照一定的规律排班。三班三运转有两种排班方式,即正顺序倒班法和逆顺序倒班法,连续上班6天后休息1天,因此称为做6休1。

1.三班三运转的正顺序倒班法

按照早班—中班—晚班的顺序上班,6天循环2次,第7天休息。比如员工甲周一上早班、周二上中班、周三上晚班;周四上早班、周五上中班、周六上晚班。员工乙周一上中班、周二上晚班;周三、周四、周五分别上早班、中班、晚班;周六上早班。员工丙周一上晚班;周二、周三、周四分别上早班、中班、晚班;周五、周六分别上早班、中班。周日,员工甲、乙、丙都休息1天。

三班制(三班三运转,正顺序倒班法),见表2.19。

表2.19 三班制(三班三运转,正顺序倒班法)

注意:正顺序倒班法有个不足,第一次早班—中班—晚班到第二次早班—中班—晚班之间,也就是晚班—早班要连续上班16小时。比如员工甲周三上晚班24:00—次日8:00,周四上早班8:00—16:00,要连续上班16小时。这样容易导致员工非常疲劳,生物钟紊乱。

2.三班三运转的逆顺序倒班法

三班三运转的逆顺序倒班法是按照早班—晚班—中班的次序排班。如员工甲周一上早班、周二上晚班、周三上中班;周四上早班、周五上晚班、周六上中班。员工乙、丙的排班方式与员工甲相似,然后他们都在周日集中休息1天。

三班制(三班三运转,逆顺序倒班法),见表2.20。

表2.20 三班制(三班三运转,逆顺序倒班法)

在正常情况下,员工一天上班8小时后有16小时可以休息。在按照逆顺序倒班法排班的情况下,晚班到中班之间、中班到早班之间,员工都只能休息8小时。比如员工甲周一上晚班24:00—次日8:00,周二要上中班16:00—24:00,这两班之间只休息8小时(8:00—16:00);周三上中班16:00—24:00,周四要上早班8:00—16:00,这两班之间也只休息8小时(24:00—次日8:00)。

因此,这种排班方式的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期容易导致员工生物钟紊乱。

三班三运转的排班方式,是做6休1,相当于每月上班24天。某员工的年人工工时为2 304小时,计算公式为年人工工时=每班8小时×每月上班24天×12个月= 8×24×12=2 304小时。每台机器的年开机工时为6 480小时,计算公式为年机器工时=每日开机22.5小时×每月开机24天×12个月=22.5×24×12=6 480小时。

2.2.6 四班制(四班三运转)

为了克服三班三运转的不足,使员工作息时间规律,有的企业采用四班制,即四班三运转和四班两运转。

四班三运转的排班方式是把每天划分为早班、中班、晚班三个班次,共有4人,每天3人上班,1人休息。排班方式有两种:做3休1、做6休2。

1.做3休1

这种排班方式是早班—中班—晚班—休息的循环。以员工甲为例,周一上早班、周二上中班、周三上晚班、周四休息;然后,周四、周五、周六同样上早班—中班—晚班,下周一休息。员工乙、丙、丁也采用类似的排班规则。四班制(四班三运转,做3休1),见表2.21。

表2.21 四班制(四班三运转,做3休1)

2.做6休2

这种排班方式是2天早班—2天中班—2天晚班—休息2天,因此称为6休2。比如员工甲周一、周二上早班;周三、周四上中班;周五、周六上晚班;周日、下周一休息。员工乙、丙、丁也采用类似的排班规则。四班制(四班三运转,做6休2),见表2.22。

表2.22 四班制(四班三运转,做6休2)

在四班三运转的排班方式下,某员工相当于每月上班22.5天,按照30天×3/4折算,年人工工时为2 160小时,计算公式为年人工工时=每班8小时×每月上班22.5天×12个月= 8×22.5×12=2 160小时。年机器工时为8 100小时,计算公式为年机器工时=每日开机22.5小时×每月开机30天×12个月=22.5×30×12=8 100小时。

2.2.7 四班制(四班两运转)

四班两运转的排班规则是每天分为白班、夜班两个班次,每班12小时;4人中的2人先上班1天,次日休息,因此称为做1休1。比如:周一,员工甲、乙上班(甲白班、乙夜班),员工丙、丁休息;周二,员工丙、丁上班(丙白班、丁夜班),员工甲、乙休息;周三,员工甲、乙上班,员工丙、丁休息,此时为了确保员工甲、乙上白班和夜班的次数相符,变成甲夜班、乙白班。四班制(四班两运转,做1休1),见表2.23。

表2.23 四班制(四班两运转,做1休1)

四班两运转的排班方式:某员工的每月上班天数相当于15天,按30天×1/2折算,年人工工时为2 160小时,计算公式为年人工工时=每班12小时×每月上班15天×12个月=12×15×12=2 160小时。每台机器的年开机工时为7 920小时,计算公式为年机器工时=每天开机22小时×每月开机30天×12个月=22×30×12=7 920小时。

2.2.8 各种排班方式的工时比较

本节对上述各类排班方式的对应工时进行统计,含每班的休息时间。排班方式与年工时、年产量工时,见表2.24。

表2.24 排班方式与年工时、年产量工时

(1)年工时系数=年工时/2 080。

一班制(每天8小时,每周5天),人均的年工时为2 080小时,年工时系数设为1.0。

四班三运转、四班两运转,人均的年工时都为2 160小时,年工时系数为1.04。

一班制(每天8小时,每周6天)、三班三运转,人均的年工时为2 496小时,年工时系数为1.2。

三班两运转,人均的年工时为2 880小时,年工时系数为1.38。

1.5班制(每周5天)、两班制,人均的年工时为3 120小时,年工时系数为1.5。

1.5班制(每周6天),人均的年工时为3 744小时,年工时系数为1.8。

(2)年产量工时=年工时×对应人数,年产量工时系数=年产量工时/2 080。

最低工时:一班制(每周5天),年产量工时为2 080小时,系数为1.0。

一班制(每周6天),年产量工时为2 496小时,系数为1.2。

1.5班制(每周5天),年产量工时为3 120小时,系数为1.5。

1.5班制(每周6天),年产量工时为3 744小时,系数为1.8。

两班制,年产量工时为3 120小时,系数为3。

三班三运转,年产量工时为7 488小时,系数为3.6。

最高工时:三班两运转、四班三运转、四班两运转,年产量工时为8 640小时,系数为4.15。 cajry1rH01WmquxCnC3M/Fe/hJqotJX/6lvnc9sxsz2GdkN2AzVr7QSMm4OJGG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