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纸箱厂操作工的工序、工时、工资(直播视频内容分析)

2.1.1 直播内容抓取(纸箱操作工)

2016年7月某日早上五六点钟,在虎牙直播平台“大杂烩”频道的一个直播间,小主播正在用手机直播,房间在线人数只有13人。直播画面显示的是一个车间,有几台机器正在运转。小主播虽然在画面之外,但随着画面的切换和他的喃喃自语,可以推测他当时拿着手机在车间过道来回走动,呈现疲惫且无聊的状态。

一个新进来的水友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地方?”直播间飘过一行弹幕。

水友的弹幕引起了小主播的关注,在大多数人还在睡觉的时间,有人来聊天总是不错的。小主播略带兴奋地感叹说:“啊,这么早还有人,你是通宵没睡,还是刚醒来的?我们这里是一个工厂车间,做纸箱的。”

水友说是刚醒来,就用手机看虎牙直播。水友对这名主播的工作产生了兴趣,就继续打听。

水友说:“那你是什么岗位?”

小主播说:“操作工,我负责看管一台机器。你看那边是我们的组长。”

顺着他的手指方向看过去,画面不远处确实有一位30多岁的男子坐在一台机器旁边。

水友说:“你这是上夜班?两班倒还是三班倒?”

小主播说:“两班倒。我们厂有白班和夜班。”

水友说:“那每班要上几个小时啊?”

小主播说:“白班是从早上8点钟到晚上8点钟,实际工作11个半小时;夜班是从晚上8点钟到第二天早上8点钟,实际工作11个小时。”

水友问:“一个月上几天班啊?”

小主播说:“30天,几乎没有休息日,很累的。”

水友说:“啊,要上30天啊?!那工资高不高?”

小主播说:“工资还好吧,月平均工资大概6 500元。我们这里的技术员的工资还要高些,每月7 500元。”

水友说:“对了,那你一个月能有多少产量?”

小主播说:“日产量大约6 000只,一个月约18万只吧。”

正聊着,小主播抱怨道:“啊呀,又卡住了。”然后,他把手机放在边上,画面中出现了一个青年男子,俯身去拉扯被机器卡住的纸板。过了一会儿,纸板被取出来,并且已经扭曲变形。小主播拿起一旁的手机,画面切换到车间靠墙的地方,有一大堆叠放不整齐的纸板,一块牌子上写着:不良品。小主播把刚才的废纸板叠放在那里,又回到机器旁边,一边看管,一边直播,与水友聊天。

水友说:“这个是不良品?你每个月的不良率是多少?”

小主播叹了口气说:“我8%左右吧。我们厂里规定的不良率为2%~8%。”

水友说:“哦,明白了。那你每天上夜班吗?”

小主播说:“嗯,我们是每个月轮换,这个月上夜班,下个月上白班。”

水友说:“你上班时间开直播,没人管你吗?”

小主播说:“没有关系,夜班又没什么人。”

水友了解相关情况后,在线将几个免费的虚拟礼物送给这个小主播,然后就走了。

小主播继续看管这台机器。时间是早上6点钟,还有2个小时到8点钟,那时,他就可以下夜班了,而接替他的工友则开始上白班。

2.1.2 工时和产量的关系

在现实中,这个网络主播在一个纸箱厂的车间工作,岗位是操作工,负责的工序是纸箱成型。纸箱成型是通过机器加工的,员工主要负责看管机器,确保机器正常运转,出现故障时负责维修。当然,该员工还要把作为原材料的纸板从某处搬到机器处(运料、投料),并把加工好的合格成品运送到指定处,不良品运送到另一指定处。

要明确工时和产量的关系,首先要看每天的工时和产量的情况。

白班工时11.5个小时,夜班工时11个小时。由于该厂实行白班和夜班按月轮换,假如7月份每天上夜班,8月份每天上白班。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比如产品型号、故障率等),8月份的日产量应该比7月份的日产量要高一些(白班工时比夜班工时多0.5小时)。因此,该员工所说的日产量6 000只纸箱,应该对应折算的日工时,计算公式为日工时=(白班工时+夜班工时)/2,折算的日工时=(11.5+11)/2=11.25小时/日。

由此可以计算该纸箱操作工的小时产量、白班和夜班对应的日产量。计算公式为小时产量=日产量/日工时,白班日产量=小时产量×白班工时,夜班日产量=小时产量×夜班工时。

小时产量=6 000/11.25=533.3只/小时;白班日产量=533.3×11.5=6 133只/日;夜班日产量=533.3×11=5 867只/日。纸箱操作工的日产量、小时产量,见表2.1。

表2.1 纸箱操作工的日产量、小时产量

该员工1小时可以产出合格纸箱约533只,533只/小时就是实际工时产量。假如该工厂规定熟练工1小时需要产出550只合格纸箱,那么550只/小时就是标准工时产量,也叫定额产量。

还有另外一种计算方法:用533只合格纸箱作为分母,用1小时换算成分钟或秒数作为分子,可以得到实际单位工时。计算公式为实际单位工时=1工时/实际小时产量,实际单位工时(秒)=60×60/533=6.8秒/只。而标准单位工时=1小时/定额产量= 60×60/550=6.5秒/只。纸箱操作工的单位工时,如表2.2所示。

表2.2 纸箱操作工的单位工时

以8小时为一班,每班产量的计算公式为每班产量=小时产量×8小时。该员工的实际每班产量=533.3×8=4 266只/班,每班定额产量=550×8=4 400只/班。纸箱操作工每班产量,见表2.3。

表2.3 纸箱操作工每班产量

而在8小时以外,白班会多做3.5小时,夜班会多做3小时,平均多做3.25小时。假如把多做的时间看作加班工时,则加班产量的计算公式为加班产量=小时产量×加班工时。

该员工的实际加班产量计算如下所述。

白班加班3.5小时的产量=533.3×3.5=1 867只,夜班加班3小时的产量= 533.3×3=1 600只,平均每班加班3.25小时的产量=533.3×3.25=1 733只。

而该厂的标准加班产量计算,以550只/小时为定额工时产量,白班、夜班、每班平均的加班产量(只)分别为1 925、1 650、1 788。纸箱操作工的加班产量,见表2.4。

表2.4 纸箱操作工的加班产量

上述加班产量核算,是以8小时为界划分。但实际上,工厂通常会以4 400只/8小时作为每班定额产量,超过部分作为加班产量,至于超过部分是在8小时内完成还是在8小时外完成,厂方不做区分。按照这个思路,该员工的加班产量的计算公式变为每班加班产量=每班实际产量-每班定额产量。

该员工的实际每班加班产量(超额)计算:白班超额加班产量=6 133-4 400=1 733只,夜班超额加班产量=5 867-4 400=1 467只,平均每班超额加班产量=6 000-4 400=1600只。

而该厂的标准每班加班产量计算:白班、夜班、平均每班的超额加班产量(只)分别为1 925、1 650、1 788。纸箱操作工每班加班产量(超额),见表2.5。

表2.5 纸箱操作工每班加班产量(超额)

2.1.3 工时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

上文讨论了该纸箱操作工的工时和产量的关系。这与本书研究的主题,即业务与人力资源规划,有什么关系呢?

假定该厂年产值2 000万元,纸箱出厂价平均0.8元/只,则年产量=2 000/0.8=2 500万只。按照上述组织生产方式,该厂需要配置纸箱操作工的人数是多少?

这个问题就涉及定岗定编,由于岗位已经确定(纸箱操作工),实际上是要定编。定岗定编属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之一,但具体分析离不开与业务的结合。

这里要用到岗位定编的基本计算公式,即定编人数=年产量工时/年工时。其中,年产量工时=标准工时×年产量,年工时=每班工时×每月上班天数×12个月。

年产量工时=6.5×2 500×10 000/(60×60)=45 139小时;

年定额工时=11.25×30×12=4 050小时;

定编人数=45 139/4 050=11.1人,取11人或12人。

纸箱操作工的定编测算一,见表2.6。

表2.6 纸箱操作工的定编测算一

这是一种相当紧凑的用工方式,存在劳动用工的风险。如果严格按照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则定编人数就不止这个数了。

年工时=每班工时×每周5天×52周=8×5×52=2 080小时;定编人数=年产量工时/年工时=45 139/2 080=21.7人,取22人。

纸箱操作工定编测算二,见表2.7。

表2.7 纸箱操作工定编测算二

注:每月上班天数=每周5天×每年52周/12个月=5×52/12=21.67天。

与测算二的定编人数22人相比,测算一的定编人数只需要11人左右,几乎减少了50%。什么因素造成纸箱操作工定编人数的差别呢?主要是组织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方式包含多个方面,比如纸箱成型这道工序主要是机器加工,1人看管1台机器;即使在这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全年工时安排不同,也会造成编制人数的差别。

在不同类型企业工作过的人可能持有不同的看法。在民企工作过的人会觉得,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不太容易实行。但确实有这种情况存在,比如杭州有家中法合资的药厂、无锡有家中日合资的生物制剂公司、沈阳有家日资的蓄电池厂就曾实行过,全年工时约2 080小时。

这里还要注意机器工时与人工工时的区别。在测算一的情况下,每台机器每天开机22.5小时,停机1.5小时;在测算二的情况下,每台机器每天开机8小时,停机16小时。因此,测算一需要5台机器,测算二需要22台机器。假定每台机器5万元,测算一比测算二在机器设备投入成本方面减少了5×(22-5)=85万元。

因此,纸箱厂在安排组织生产方式时,一般会考虑让机器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运转,以减少机器设备的投入成本、场地租金成本等。

另外,还可能存在各种中间形态的组织生产方式,比如:每月上班28天(1个月只休息2天)、每月上班26天(每周休息1天)、每月上班24天(单周工作5天,双周工作6天,俗称大小周)。

在两班倒(白天11.5小时、夜班11小时)的情况下,定编人数计算如下所述。

每月上班28天的定编人数=45 139/3 780=11.9人,取12人;

每月上班26天的定编人数=45 139/3 510=12.9人,取13人;

每月上班24天的定编人数=45 139/3 240=13.9人,取14人。

纸箱操作工的定编人数测算三(不同工时安排),见表2.8。

表2.8 纸箱操作工的定编人数测算三(不同工时安排)

两班倒的三种工时安排下,需要的机器台数为6台、7台(6.5台)、7台。

在不同的企业,组织生产方式的安排总是有所差别。比如,操作工与机器看管台数,可能是1人看管2台,也可能是1人看管3台;在近几年一些行业和地区出现了机器换人的情形,纸箱成型这道工序仍然存在,但不再有操作工这个岗位,而是由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机器人生产线完成。因此,定岗定编虽然有基本套路,但需要结合特定的组织生产方式进行具体测算,合理配置。

2.1.4 岗位定编修正系数的引入

上述关于纸箱操作工的定编人数测算是粗略的,不够精确,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不良率。该操作工说自己的不良率是8%,工厂规定的不良率是2%~8%。

因此,他说每月产量6 000只,月工资6 500元,他所说的6 000只是指合格品的数量。为了确保交付6 000只合格品,他每月实际要做6 000/(1-8%)=6 522只。引入不良率测算月产量,见表2.9。

表2.9 引入不良率测算月产量

在岗位定编人数的基本计算公式中需要引入修正系数,即定编人数=年产量工时/年工时×不良率修正系数,其中不良率修正系数=1/(1-不良率)。

假定该厂纸箱操作工的平均不良率为5%,则不良率修正系数=1/(1-5%)= 1/0.95=1.05。

对测算一的定编人数进行修正,即定编修正人数=45 139/4 050×1.05=11.7人,仍取12人。

而测算二的定编修正人数=45 139/2 080×1.05=22.8人,取23人。

测算三的定编修正人数为12.6人,取13人;测算四的定编修正人数为13.5人,取14人;测算五的定编修正人数为14.7人,取15人,都比修正前各增加1人左右。纸箱操作工定编人数修正(不良率5%),见表2.10。

表2.10 纸箱操作工定编人数修正(不良率5%) n31t1kj7UojnH7lh173bDC0W1Wvk4AjV4m3TGEW8Y0FEBkjko+JGbeDa3mXs9j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