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会计的对象,掌握会计各要素的含义和内容、确认条件和计量属性,灵活运用会计等式,掌握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并能在实际业务中加以区分,重点掌握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内容。

二、重难点解析

本章属于会计的理论基础部分,对于深入学习会计的基本方法很有帮助,重难点是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的内容、会计处理基础的基本内容及其运用。

(一)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一运动过程叫作资金循环,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叫作资金周转。

不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都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基层单位,其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对象都是资金运动过程,正因为如此,可以把会计对象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会计要素的含义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企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

这六大会计要素又可以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单位,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是构成利润表的基本单位,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2.会计要素的内容

(1)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和非流动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如下特征: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按照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内(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等。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以上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被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的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实质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产出过程,即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而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收入有以下特征: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而不是从偶发事项中产生;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等。应该予以强调的是,上面所说的收入是指狭义的收入,广义的收入还包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即营业外收入。

(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下列特征: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这里所说的费用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成本和其他费用。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各种间接费用;其他费用一般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营业税金、期间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等。广义的费用还包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即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利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投资净损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3.会计等式

(1)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如果把企业的负债称作债权人权益,那么,这个等式就变化为

资产总额=权益总额

会计等式既表明了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同时也表明了这些资产的归属关系,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对应着相同数额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而一定数额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也必然对应着相同数额的资产。

会计事项的发生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会计事项的发生,仅引起等式一边发生增减变化,但增减金额相等,总额不变;会计事项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都发生同时增加或减少的变化,但增加或减少的金额相等,等式保持平衡,而两边的总额或增加或减少。

(2)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动态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表明了企业在某一期间经营成果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基础。

(3)扩展的会计公式。如果考虑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个会计要素,则基本会计等式就会演变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我们将这一等式称为扩展的会计等式。

(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会计信息的载体是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由会计要素组成,对会计要素进行报告之前必须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

1.会计要素的确认

确认是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确认主要解决某一个项目应否确认、如何确认和何时确认三个问题,它包括在会计记录中的初始确认和在财务报表中的最终确认。凡是确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了以下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

(1)初始确认条件。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主要包括:

第一,符合要素的定义。有关经济业务确认为一项要素,首先必须符合该要素的定义。

第二,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表示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在50%以上。

第三,有关的价值以及流入或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不能可靠计量,确认就没有意义。

(2)在报表中列示的条件。经过确认、计量之后,会计要素应该在报表中列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而收入、费用、利润在利润表中列示。

根据准则规定,在报表中列示的条件是:符合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才能列示在报表中,仅仅符合要素定义而不符合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不能在报表中列示。

2.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其中,会计计量在会计确认和报告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对五种计量属性的理解如表2-1所示。

表2-1 五种计量属性的理解

(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还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这是对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一种限定性条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如果要用其他计量属性,必须保证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3.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而且还要在确认与计量过程中遵循以下要求: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收入与费用配比和历史成本计量。

(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2)收入与费用配比。正确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以便计算当期的损益,这是配比的要求。

收入与费用配比包括两方面的配比问题:一是收入和费用在因果联系上的配比,即取得一定的收入是发生了一定的支出,而发生这些支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这些收入;二是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即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3)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又称实际成本计量或原始成本计量,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支出进行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账面价值。

(四)会计处理基础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1.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制,它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归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款项和付出款项,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但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由于款项的收付实际上以现金收付为准,所以一般称为现金制。

收付实现制核算手续简单,但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不同时期缺乏可比性,所以它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2.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而不是按款项的实际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也就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实际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由于它不管款项的收付,而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所以称为应计制。

权责发生制核算比较复杂,但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真实,适用于企业单位。

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资产的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

A.资产能够可靠地计量

B.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C.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D.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会计要素中资产要素定义的是(  )。

A.购入原材料

B.委托加工物资

C.报废的机器设备

D.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半成品

3.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在下列哪个项目中?(  )

A.股本

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

D.投资收益

4.下列选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

A.无形资产

B.累计折旧

C.应收账款

D.固定资产

5.企业经批准将已计提的盈余公积转为实收资本,该项业务会导致(  )。

A.资产内部的变化

B.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C.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D.所有者权益内部的变化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取得的收入的是(  )。

A.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C.出租本企业资产的收入

D.销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

7.下列各项中存在必然相等关系的是(  )。

A.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B.利润和收入

C.资产和权益

D.费用和损失

8.下列关于会计对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B.会计对象是指某一法律主体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

C.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具体表现为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D.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就是会计对象

9.下列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后,会使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同时增加的是(  )。

A.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B.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

C.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D.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10.经济业务发生仅涉及资产这一会计要素时,只引起该要素中某些项目发生(  )。

A.同减变动

B.一增一减变动

C.同增变动

D.不变动

11.以下不属于经济业务的是(  )。

A.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的业务

B.引起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的业务

C.引起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的业务

D.引起资产增加、权益减少的业务

12.在会计年度内,如把资本性支出当作收益性支出处理了,则会(  )。

A.本年度虚减资产和收益

B.本年度虚增资产和收益

C.本年度虚增资产、虚减收益

D.本年度虚减资产、虚增收益

13.下列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  )。

A.支付广告费

B.支付当月办公用品买价

C.支付职工工资

D.支付专利技术买价

14.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的业务是(  )。

A.收到国债利息收入

B.上缴上个月欠缴的税费

C.工资计入产品成本但未支付

D.购买材料货款暂未支付

15.下列各项中,属于利得的是(  )。

A.出租包装物取得的收益

B.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的金额

C.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

D.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16.下列各项中,不应确认为费用要素的是(  )。

A.广告宣传费

B.罚款支出

C.营业税金及附加

D.利息支出

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期间费用核算内容的是(  )。

A.企业车间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

B.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

C.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D.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有关费用

18.在币值稳定假设基础之上,用(  )计量比较客观,有原始凭证作证明,可以随时查证和防止随意更改。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

D.可变现净值

19.甲公司2×17年3月1日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00元,货款于4月30日收到并存入银行;3月10日预收销货款200000元存入银行,该批货物于5月20日发出;3月20日收到上月销货款50000元,则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该企业2×17年3月份应确认的收入为(  )元。

A.350000

B.200000

C.150000

D.100000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  )。

A.资产

B.费用

C.所有者权益

D.收入

E.利润

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出,负债具有的特征包括(  )。

A.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B.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C.必须为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

D.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现时义务

E.将来必须以债权人所能接受的经济资源来加以清偿

3.下列各项中,关于费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费用的发生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B.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C.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D.费用指的是期间费用

E.费用能够可靠地计量

4.下列选项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有(  )。

A.差旅费

B.消费税

C.汇兑损失

D.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

E.资产减值损失

5.会计事项的发生可以仅仅引起会计等式一边发生增减变化,但金额相等,总额不变,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有(  )。

A.向某公司预付账款5000元

B.员工李某预借差旅费500元

C.期末提取盈余公积2万元

D.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8000元

E.收入投资者投入资金3万元

6.某企业经股东大会决议批准,以提取的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并办理转账手续,则(  )。

A.所有者权益总额增加

B.所有者权益总额没有变化

C.实收资本增加

D.资产增加

E.盈余公积增加

7.会计等式的表达式有(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B.收入-费用=利润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资产+收入=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

E.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8.如果企业误将一项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则会(  )。

A.多计了费用,少计了资产

B.少计了费用,多计了资产

C.当期利润虚减,资产价值偏低

D.当期利润虚增,资产价值偏高

E.对费用、资产价值和利润均没有影响

9.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生产经营期间资本性支出的有(  )。

A.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

B.购买一栋办公大楼

C.支付消费税

D.购买一项商标权

E.购置办公用品支出

10.企业收入的增加可能会引起(  )。

A.资产的增加

B.负债的增加

C.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D.负债的减少

E.费用的减少

11.下列内容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

A.库存商品

B.原材料

C.生产设备

D.企业的办公楼

E.工程物资

12.通常反映资产或负债现时成本或现时价值的计量属性有(  )。

A.历史成本

B.重置成本

C.可变现净值

D.现值

E.公允价值

13.7月份发生的下列经济业务中,能同时由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为本月收入或费用核算的有(  )。

A.购买的一台不需要安装设备

B.以银行存款缴纳第三季度的保险费3600元

C.以500元现金购买企业办公用品

D.收到当月提供劳务收入5000元

E.签订销售合同,预收货款8000元,于10月份交货

14.下列各项中,对营业利润产生影响的项目有(  )。

A.管理费用

B.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C.营业外支出

D.所得税费用

E.消费税

(三)判断题

1.负债不仅指现在已经存在的债务责任,还包括某些将来可能发生的、偶然事项形成的责任。(  )

2.企业购入机器设备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不能作为费用处理。(  )

3.以现金分配股利属于经济利益的流出,应该作为费用核算。(  )

4.利润不包括企业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

5.凡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都应当确认为收入。(  )

6.甲企业于本年5月15日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商品购销合同,计划于6月20日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合同约定乙公司于6月25日支付商品款给甲企业,则甲企业可以在5月15日确定收入。(  )

7.当采购员预借差旅费时,对企业而言资产总额没有发生变化。(  )

8.库存中已失效或已毁损的商品,由于企业对其拥有所有权并且能够实际控制,因此应该作为本企业的资产。(  )

9.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预收的货款不作为企业的收入核算。(  )

10.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

11.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区别包括两者的对象不同、两者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两者的偿还期限不同、两者承担的风险不同。(  )

(四)计算分析题

1.资料:如下所示表格中,A、B、C、D代表四个独立无关的个体。

要求:请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的关于会计等式的内容,计算①~⑧所代表的未知数(如果出现亏损,用“-”表示)。

2.资料:贸美公司2×18年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表上所列示的资产总额及负债总额如下表所示。

贸美公司年初、年末资产负债状况表

要求:根据下列几种情况(各种情况不相关),分别计算贸美公司本年度实现的利润,并列出计算步骤。

(1)本年度内,贸美公司既未增加投资,也未收回投资;

(2)本年度内,贸美公司增加投资30000元,同时收回投资45000元;

(3)本年度内,贸美公司未收回投资,仅增加投资15000元;

(4)本年度内,贸美公司收回投资33000元,但并未增加投资。

(五)业务题

1.资料:华泰公司为一制造业企业,生产甲产品,适用权责发生制。王某为公司聘用的会计人员,他对该公司9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如下处理。

(1)结转上月销售的A商品的成本,已于上月确认收入;

(2)收到乙公司因违约而支付的罚款净收入3500元,计入营业外收入;

(3)经营租赁一台生产用设备,视为企业自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4)预付下半年的广告费,全部计入本月费用;

(5)购入管理用固定资产,价值2万元,计入管理费用;

(6)购买原材料2000千克,当月未收到销货方发票,月末结存原材料2000千克。

要求:请问会计人员王某对上述业务处理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若涉及会计假设或会计原则,请说明王某的会计处理遵循或违反了哪项会计假设或会计原则。

2.经济业务变动会使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下面列出了其中的几种:

(1)所有者权益内部的增减变化;

(2)负债减少,收入增加;

(3)负债增加,费用增加;

(4)资产内部的相互增减;

(5)资产增加,收入增加;

(6)资产减少,负债减少;

(7)资产减少,费用增加。

要求:请对将会导致上述各项目变动的经济业务各举一例。

3.华泰公司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资产总计318000元,负债总计134000元,该公司7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用银行存款购买商标使用权,价值6000元;

(2)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30000元;

(3)用银行存款上缴增值税3500元;

(4)收到所有者投入固定资产一台,价值40000元;

(5)用现金支付员工差旅费500元;

(6)准备出售给乙公司一批原材料,预收7000元;

(7)购买一台大型设备,价值12000元,款项未付;

(8)资本公积转增资本5000元;

(9)企业公布股利分配方案,向股东分配股利10000元。

要求:请指出以上业务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并计算本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余额,验证会计等式是否相等。

4.资料:甲公司12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将生产用设备出售给乙公司,价款45000元,尚未收到;

(2)收到丙公司预付的货款8000元,存入银行;

(3)本月购入办公用品,价款2000元,暂未支付;

(4)预付下年度的广告费15000元;

(5)本月应负担的房屋租赁费5000元,本月支付;

(6)收到上月向丁公司销售原材料的货款80000元,存入银行;

(7)计提本月短期借款利息1500元。

要求:分别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付实现制原则计算甲公司本月的收入和费用,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四、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C 5.D 6.D 7.C 8.B 9.C 10.B 11.D 12.A 13.D 14.B 15.C 16.B 17.A 18.A 19.D

(二)多项选择题

1.BDE 2.DE 3.ABCE 4.ACD 5.ABC 6.BC 7.ABCE 8.BD 9.BD 10.ACD 11.AB 12.BCDE 13.CD 14.AB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四)计算分析题

1.① 80000 ② 70000 ③ 40000 ④ 180000 ⑤ 480300 ⑥ 234000 ⑦ 470000 ⑧ 190000

2.期初所有者权益=578000-246000=332000(元)

期末所有者权益=763000-358000=405000(元)

期初所有者权益+本年度增加投资-本年度收回投资+本年度实现利润=期末所有者权益

(1)本年度实现利润=405000-332000=73000(元)

(2)本年度实现利润=405000-332000-30000+45000=88000(元)

(3)本年度实现利润=405000-332000-15000=58000(元)

(4)本年度实现利润=405000-332000+33000=106000(元)

(五)业务题

1.(1)违反了配比原则。配比原则要求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即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配比。题中应于上月确认收入时确认成本。

(2)该处理正确。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题中罚款净收入不应该作为企业收入,而应该计入营业外收入。

(3)经营租赁的资产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它不是企业所能控制或拥有的,因此,不能作为企业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4)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不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题中虽然款项实际已付,但属于下半年的费用,应在7-12月按月平均分摊,而不应该全部作为本月的费用。

(5)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该原则要求企业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支出,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题中将管理用固定资产作为当期费用反映,违反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6)违反了货币计量假设。在我国,要求企业对所有经济业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月末未收到购货方发票的情况,应按暂估价款入账,次月初再用红字作相同分录将其冲减。

2.(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销售商品一批,前已收到预付的货款;

(3)购买办公用品,款项未付;

(4)用银行存款购买一台大型生产设备;

(5)销售商品一批,收取款项存入银行;

(6)用银行存款支付应交税费;

(7)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

引起上述变动的经济业务很多,以上仅供参考,非唯一标准答案。

3.

343500(资产)=129500(负债)+214000(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成立。

4.

五、案例分析

刘通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会计,尽管他从事会计工作多年,但他从来未对自己每年的资产状况进行核算。于是,他选择了一年,对自己的收支、拥有财产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1月1日,刘通首先坐在书桌边列出了现有的财产及货币价值,如下表所示。

刘通财务状况

12月31日,刘通再次坐下来,总结他一年所发生的财务交易,如下表所示。

刘通一年的交易

同时,刘通又将年末的财产重新列了一张表格,如下表所示。

刘通年末财务状况

从这些表格中可以看出,刘通一年来的财富有所增加。可是,财富是如何增加的呢?

案例要求

假如你被刘通点中,要你为他分析,他的财富是否增加?若增加,是如何增加的呢?他希望你给他编制一张表来显示他一年来财富增加的情况。

案例提示

刘通的财富是增加的。

增加的内容及金额如下:

房屋增值:1180000-980000=200000(元)

家具、家庭用品折旧:180000-200000=-20000(元)

小汽车折旧:270000-300000=-30000(元)

银行往来账户:290000-90000=200000(元)

欠银行的借款:320000-400000=-80000(元)

合计:200000+(-20000)+(-30000)+200000-(-80000)=430000(元)

六、教材练习题解答

(一)思考题答案

1.[参考答案](1)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客体。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不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商业流通企业,都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基层单位,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对象都是资金运动过程,正因为如此,可以把会计对象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2.[参考答案](1)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这一运动过程叫作资金循环,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叫作资金周转。

(2)资金循环和周转过程也可以划分为三个具体阶段,即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在供、产、销三个阶段不断地循环周转,这些资金在空间序列上同时存在,在时间序列上依次继起。

3.[参考答案]制造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首先要用货币资金去购买材料物资,为生产过程做准备;生产产品时,再到仓库领取材料物资;生产出产品后,还要对外出售,售后还应收回已售产品的货款。这样,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就陆续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资金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用货币购买材料物资的时候,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材料物资等所占用的资金);车间生产产品领用材料物资时,储备资金又转化为生产资金(生产过程中各种在产品所占用的资金);将车间加工完毕的产品验收到产成品库后,此时,生产资金又转化为产成品资金(待售产成品或自制半成品占用的资金,简称成品资金);将产成品出售又收回货币资金时,成品资金又转化为货币资金。

4.[参考答案](1)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但这一概念的涉及面过于广泛且很抽象。在会计实践中,为了进行分类核算,从而提供各种分门别类的会计信息,就必须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当的分类,由此就形成了会计要素。

(2)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企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这六大会计要素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①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单位,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②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是构成利润表的基本单位,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5.[参考答案](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特征:①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②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6.[参考答案](1)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7.[参考答案]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特征:①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③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8.[参考答案]负债按照其流动性不同,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等,其中,应付及预收款项包括应付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和预收账款等。

(2)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其中,长期应付款包括应付引进设备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等。此外,将于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当在流动负债下单列项目予以反映。

9.[参考答案](1)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2)所有者权益在数值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具体反映在基本会计等式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0.[参考答案](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实质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产出过程,即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而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等。

(2)我国的会计制度中对收入的定义是狭义的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收入。应该予以强调的是,上面所说的收入是指狭义的收入,它是营业收入的同义词。广义的收入还包括“利得”,即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罚没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3)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我国的会计制度中所说的费用与收入是对应的,也是狭义的费用,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成本和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损失”,即营业外支出。

11.[参考答案](1)收入的特点有:①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而不是从偶发事项中产生;②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③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的特征有: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②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③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2.[参考答案]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不计入产品成本,在某一个会计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从两者的定义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发生的费用,而期间费用则是对于某一个会计期间而言发生的费用。

13.[参考答案]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利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在其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营成果。营业利润是由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和投资净收益计算得出的。

(2)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产生的各种经营成果的总额,它包括正常经营过程中的利润和非正常经营过程中的利润。

(3)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税后利润。

14.[参考答案]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

会计对象可概括为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会计要素,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是资金运动的一个具体过程,每一资金运动过程都必然涉及相应的会计要素,从而使全部资金运动所涉及的会计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会计要素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可以通过会计平衡等式表现出来,这种平衡等式就叫作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15.[参考答案]会计事项的发生会对有关的会计要素产生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会计事项的发生,仅引起等式一边发生增减变化,但增减金额相等,总额不变。这种情况具体又可分为五种情形:①会计事项的发生,导致等式左边,即资产方项目此增彼减,但增减金额相等,故等式保持平衡;②会计事项的发生,导致等式右边的负债项目此增彼减,但增减金额相等,故等式保持平衡;③会计事项的发生,导致等式右边的所有者权益项目此增彼减,但增减金额相等,故等式保持平衡;④会计事项的发生,导致等式右边的负债项目增加,而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但增减金额相等,故等式保持平衡;⑤会计事项的发生,导致等式右边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而负债项目减少,但增减金额相等,故等式保持平衡。

(2)会计事项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同时发生增加或减少的变化,但增加或减少的金额相等,等式保持平衡,而两边的总额或增加或减少。这种情况具体又可分为四种情形:①会计事项的发生,导致等式左边的资产项目增加,而同时导致等式右边的负债项目亦增加相同金额故等式保持平衡;②会计事项的发生,导致等式左边的资产项目增加,而同时导致等式右边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亦增加相同金额,故等式保持平衡;③会计事项的发生,导致等式左边的资产项目减少,而同时导致等式右边的负债项目亦减少相同金额,故等式保持平衡;④会计事项的发生,导致等式左边的资产项目减少,而同时导致等式右边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亦减少相同金额,故等式保持平衡。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会计事项的发生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属于哪种情形,均不影响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16.[参考答案]收入、费用的发生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企业收入的取得,或者表现为资产要素和收入要素同时、同等金额的增加,或者表现为收入要素的增加和负债要素同等金额的减少,结果,等式仍然保持平衡。

(2)企业费用的发生,或者表现为负债要素和费用要素同时、同等金额的增加,或者表现为费用要素的增加和资产要素同等金额的减少,结果,等式仍然保持平衡。

(3)在会计期末,将收入与费用相减得出企业的利润。利润在按规定程序进行分配以后,留存企业的部分(包括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转化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要么是资产要素相应增加(或减少),要么是负债要素相应减少(或增加),结果,等式仍然保持平衡。

由于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实质上都可以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但扩展的会计等式始终保持平衡。

17.[参考答案]确认是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

会计确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了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主要包括:

(1)符合要素的定义。有关经济业务确认为一项要素,首先必须符合该要素的定义。

(2)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表示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在50%以上。

(3)有关的价值以及流入或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不能可靠计量,确认就没有意义。

18.[参考答案]计量是指将符合会计要素确认条件的交易或事项作为某一会计要素以确定的金额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会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其中,会计计量在会计确认和报告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19.[参考答案](1)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2)混淆二者对企业损益的计算的影响:如果一项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就会造成少计费用而多计资产,出现当期利润虚增而资产价值偏高的现象;如果一项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则会出现多计费用而少计资产,导致当期利润虚减而资产价值偏低的结果。

20.[参考答案]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实务中采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必须考虑预收、预付和应收、应付。由于企业日常的账簿记录不能完全地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因而需要在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调整,使未收到款项的应计收入和未付出款项的应付费用,以及收到款项而不完全属于本期的收入和付出款项而不完全属于本期的费用,归属于相应的会计期间,以便正确地计算本期的经营成果。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比较复杂,但其所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真实,所以适用于企业。

(二)练习题答案

1.(1)资料中各项目的类别和金额填列如下表所示。

万达公司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表

(2)从上表可知,资产合计数为13395000元,负债为1770000元,所有者权益为11625000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符合会计基本等式。

2.(1)A.870000     B.884500     C.5437500

(3)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5437500-3480000-333500=1624000(元)

(4)净资产=资产-负债=5437500-1624000=3813500(元)

3.(1)①导致资产方项目此增彼减,固定资产增加金额为375000元,银行存款减少375000元,故不影响资产总额。

②导致资产项目原材料增加125000元,而同时导致所有者权益项目实收资本亦增加125000元。

③导致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减少62500元,而同时导致负债项目应付账款亦减少62500元。

④导致资产方项目此增彼减,银行存款增加金额为100000元,应收账款减少金额为100000元,故不影响资产总额。

⑤导致所有者权益项目实收资本增加625000元,同时导致负债项目长期借款减少625000元。

⑥导致所有者权益项目此增彼减,实收资本增加金额为250000元,资本公积减少250000元,故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

(2)资产总额=4687500+125000-62500=4750000(元)

负债总额=1400000-62500-625000=712500(元)

月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负债=4687500-1400000=3287500(元)

月末所有者权益总额=3287500+125000+625000=4037500(元)

4.(1)

不同会计处理基础下的损益计算表

(2)由(1)可知,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额为1998285元,收付实现制下的利润额为1163595元。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考虑了预收、预付和应收、应付,使未收到款项的应计收入和未付出款项的应付费用,以及收到款项而不完全属于本期的收入和付出款项而不完全属于本期的费用,归属于相应的会计期间,正确地计算本期的经营成果。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比较复杂,但其所反映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真实。

5.[提示]信合租赁有限公司2×14年的有关损益项目确定如下:

收入=205000+142000+420000=767000(元)

费用=28500+182000+9800+101500+24000+120000=465800(元)

利润=767000-465800=301200(元)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看出,王浩的信合租赁有限公司2×14年实现的经营成果是盈利301200元。由于王浩原在单位任职,月薪4580元,年薪即为54960元,显然,王浩开办的信合租赁有限公司获得的盈利要超过其在事业单位的收入,也就是说,王浩辞去工作而自主创业是明智的。 ciAOudYgCFQAakOUzwsHXDu6yEq+U6ZTAx7k0jaVj4Rho5ydXGhvV7ESH6LM+7t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