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二・九”:没错,就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2015-09-28

文|依然头上霜

很荣幸地,我参加过四届“一二·九”合唱。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说“一二·九”合唱是重要而有意义的?

所以第一个问题来了,我们究竟为什么要用合唱形式来纪念“一二·九”?

歌唱是反映人类现实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劳作累了要唱歌,喝酒嗨了要唱歌,丰收了要高歌,伤心了要悲歌,宫廷里有礼乐,市井间有小调,高雅则阳春白雪,通俗则下里巴人,可以说从古到今任何民族任何职业任何阶级任何地位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类型。

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质问过他们为什么要唱歌呢?因为通过唱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简直是天地间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唱歌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唱歌的,而是在逐渐地成长中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后,才自然而然生发出不同音调和旋律。饿了想吃奶要高声地哭喊,高兴了要调皮地咯咯咯直乐,冷了要妈妈抱要哼鸣着撒娇,这些组合起来正是一段美妙的乐章。你看,是不是很自然?

因此通过合唱形式来讲述“一二·九”的故事和传递“一二·九”的精神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没有任何门槛的,得到的精神体验和冲击也是最直观的。很多人也会通过长跑来纪念“一二·九”,虽然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但由于长跑中人所经受的生理冲击是远超于精神冲击的,所以很难使人在跑到终点的瞬间感受到心潮澎湃豪气干云的巅峰体验。我曾亲眼见到过合唱训练中抱怨得最厉害的同学下台之后热泪盈眶拥抱欢呼,也有第一年参加过合唱的人跑过来希望参加后一年的组织。合唱艺术的魅力,不由你不相信。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唱革命歌曲,或是我们常说的“经典曲目”来纪念“一二·九”?

鲁迅先生曾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提到:“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或许这用今天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如今的生活安逸祥和却又光怪陆离,这种紧凑而又压迫的生活让我们所钟爱的艺术也脱离了传统的走向,我们越来越不喜欢认认真真拍电影、安安静静唱歌、老老实实讲故事的文艺作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搞怪、喧嚣甚至是恶俗。

我们虽仍有梦想和热血,但平日接触到的很多文艺作品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却逐渐地在消磨掉我们的意志。诚然,文艺是多元化的,我们并不应该抵触能够直接带来轻松与消遣的娱乐形式,但是否有一些经典文化仍旧值得我们欣赏与传承?

其实我们的欣赏取向发生异化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生于和平盛世的我们已没有机会切身体会祖辈父辈所经历的硝烟战火中的气概和苦中求乐时的情怀,因此我们不会主动去接触一些所谓“主旋律”的艺术作品,即使偶尔接触到也很难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大多生长于现代化都市的我们长期受到西方文化与思想的冲击,越来越习惯于接受西方艺术的展现模式。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让我们接受传统经典的音乐、影视以及文学作品似乎是难上加难。

然而,在我们的周边似乎有些事情悄悄发生着改变。原创话剧《马兰花开》几乎场场一票难求。伴着《马兰花开》的主题曲响起,绝大多数观众还是会潸然泪下。这似乎传达给我们一个信号,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决定受众的最关键因素。《马兰花开》里既有笑点又有泪点,谁说灵魂的洗礼只能通过一本正经地教育完成呢?

当年“萌叔”韩磊征服了大多数观众的心,我们忽然惊奇地发现,原来曾经我们认为那些遥不可及的“革命歌曲”“民族歌曲”在高超的艺术水准演绎下,竟是如此地动听。其实这些歌曲本身就是可以超越时代的经典,当李叔同的《送别》悠悠响起轻轻吟唱时,所带给我们听觉和心灵的冲击绝对远胜于一首旋律上口的欧美流行歌曲。

因此“一二·九”也是在做着相同的事情,我们是为了找寻那些已经被丢弃的经典,如果“一二·九”唱的都是已经在你循环列表中每天不自觉都会哼两句的歌,那才是完全失去了意义。如果你不相信这些经典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可以回想一下当年的热播剧《亮剑》中那首主题曲《中国军魂》,如果你觉得每次配乐响起时你都心潮澎湃恨不得随着主人公一起上阵拼杀,那么其实很多祖辈留给我们的经典之作,从词曲、编排到内涵都要更胜于它。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来了,我们究竟为什么要纪念“一二·九”?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为了传递真实。

“林枫奖学金”创始人林炎志学长在前不久回到学校参加的一场名为“山河有云风变幻”的论坛中,讲起了自己的父亲林枫和母亲郭明秋。二人本来分别是地主家庭的公子与资本家家庭的大小姐,却纷纷背叛了自己所在的阶级,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一二·九”运动期间,二人分别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和北平市的学联主席,为了工作便于开展而假扮夫妻,在此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并最终结为连理。

同学们当场惊呼“这不就是真实版的《潜伏》吗!”的确,是因为有《潜伏》这样的优秀影视作品存在,我们才了解到在当年的烽火岁月中的确有过如此惊心动魄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了解到每一位革命英雄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存在。

然而这样的现代文艺作品简直少如凤毛麟角,很多作品不仅仅从根本上就没有传达正确的价值观,甚至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无法讲好,将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演绎成了糟粕,又何谈直击我们的内心?当我们常年接触的都是手撕鬼子,飞自行车与鬼子搏斗,一箭射死十余个鬼子之类的桥段,把抗日战争都当成《复仇者联盟》来看以后,再看到真实的历史事件和革命故事,会不会产生一点点怀疑?

肯定会的,而且绝不是一点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在抗拒“正能量”、排斥“主旋律”。忘却历史其实并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怀疑真实。

“一二·九”只是在传递一种真实,希望我们了解那年那月的清华人都做了什么,希望我们知道就在我们站立的这个园子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希望我们像平常关心娱乐八卦一样也想打听一下学长学姐们有过什么传闻,希望我们偶尔也能想起曾经有一位叫做韦杰三的学长在牺牲前曾经说过:“我心甚安,但中国快要强起来啊……”

是的,仅此而已,只是希望我们知道什么是真实,而如果这些真实能够对任何一个人的思想与选择有哪怕一点点的影响,这都是“一二·九”合唱所带来的意外惊喜了。当然,其实这种意外惊喜并不在少数。

所以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没错,“一二·九”合唱就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纪念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纪念的是我们丢弃在历史长河之中的经典。

纪念的是我们本应珍惜却尘封已久的那些历史的真实。

无他。 AQiLTp3DGS4OOs9/mkMCznwnq00DtTdkAnjd+AAsPnZdO7qLzAetxlHapqNLjP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