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未来的应对

今天大多数人已经接受我们开始进入智能时代这个事实,并且在考虑将来如何在这个充满机会、不确定性甚至是危机的时代生存。当机器可以逐步取代人,更多更好地完成原本必须由人才能完成的事情,诸如组装产品、开车、分析文档、写作、诊断疾病和交易证券的时候,大家不禁要问,未来人类的出路在哪里?甚至一些未来学家(也包括科技界的精英和一些历史学家)预测未来大部分人是难以找到自己的角色的。对于这些问题,大家在自己思考之余,或许也和我一样想听听那些一直走在科技最前列的人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

说到未来科技,可能会有不少人想到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媒体实验室。媒体实验室其实和媒体本身没有太多的关系,它以不约束教授们的研究方向,专门研究关乎人类未来的、跨学科的项目著称,而在跨学科之中,技术和人文的结合又是它的一个亮点。在历史方面,媒体实验室为人类贡献了很多重要的原创性发明,比如触摸屏、电子墨水、提升人类灵活性的假体、可穿戴式设备和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等。而它在选择实验室主任的时候,更是不拘一格,选择了并没有学士学位(退学学生)的非学术界人士伊藤穰一担任这个重要的职务。伊藤穰一有很多头衔和职务,不过我觉得社会活动家和风险投资人最切合他的身份。

伊藤穰一对科技和商业的历史有全面的了解,对当下科技的整体大势有着准确的把握,对未来社会的特点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他将自己对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思考写成了《爆裂》一书,我读了之后觉得非常具有启发性。

在《爆裂》一书中,伊藤穰一以历史上一些大发明家对一些重大发明(包括他们自己的发明)的误判作为讲述的起点,介绍了他对未来的三点认识,即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谓不对称性,是指由于技术的进步今天少数人可以颠覆一个大机构。我在一些场合讲,今天的创业常常就是蚂蚁战胜大象的故事,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复杂性,则是指今天的知识体系非常复杂,是跨学科的,而不是单一维度的,是综合的,而不是单纯的。今天有一个时髦的词——跨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知识体系复杂性的特点。所谓不确定性,则是指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无论是麦肯锡的分析师,还是政府部门掌握了绝密资料的官员,甚至作者讲他自己,都对于快速变化的未来没有预知。我在很多场合讲过,好的投资人都是重反应而轻预测,就是这个原因。对未来的预测不仅困难,而且必要性不大。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未来,人类应该怎么办呢?伊藤穰一从9个角度谈了他的破局方法。

第一,涌现优于权威,意思是说新的事物(比如新技术)比过去的权威更重要。在这种前提下,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新的事物。伊藤穰一举了一个例子,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高级研究员汤姆·奈特,他在计算机科学的诸多领域有重要的发明,但是他却在年纪很大时跑去和大二学生们一同去学生物课了,因为他知道今天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密度已经接近极限,未来很难再提高了。

在细胞层面基于化学反应的集成电路板或许能代表未来,因此,即使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的权威人士,奈特仍认为自己必须读一个生物学的硕士学位,以便应对涌现出来的新技术的挑战。

第二,拉力优于推力。所谓推力,就是用各种方式推销给你东西,而所谓拉力就是自己有需求而主动获取。在互联网时代,分布式的、来自底部的主动需求,显然要比从上面推下来的东西有价值。

第三,指南针优于地图。在能够预测的年代,我们看到地图就能找到路径,但是在未来,很难画出一份准确而具有时效性的地图,因此使用指南针找准方向,要比按图索骥有意义得多。

第四,风险优于安全。在这一章中,伊藤穰一举了深圳的例子。为什么这个地方成了全世界很多高端硬件产品部件的供应源头,伊藤穰一认为这是因为深圳的小企业更愿意承担风险,在未来,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美国只有像深圳那样愿意拥抱风险,愿意承受失败并从头再来,才能够与深圳相竞争,这其实等于是让美国回到当初的成长阶段,看似是倒退,其实是进步。

第五,违抗优于服从。我在《硅谷之谜》中讲到,叛逆和对叛逆的宽容,才是硅谷成功的第一要素。伊藤穰一在这本书中用一个故事说明违抗的重要性,即20世纪初杜邦公司(DuPont)发明尼龙的故事。卡罗瑟斯(Carothers)的老板斯泰恩(Stine)给予下面的科学家足够的自由做自己的研究。但是,他后来的老板博尔顿(Bolton)要求大家研究能赚钱的东西,所幸的是卡罗瑟斯仍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并且利用过去自由研究时期积累的科研成果,最终发明了尼龙。伊藤穰一认为,没有违抗就没有大发明,因为创造力需要摆脱束缚,这其实就是在违抗那些出于善意的(和不那么善意的)管理者的意愿。

第六,实践优于理论。对于理论和实践哪个更重要,在历史上一直有争议。伊藤穰一并不想论述谁更重要,他所谓的“实践优于理论”,意味着由于节奏快、变化成为新常态,等待和计划的成本要比先实践后随机应对更高。在过去慢节奏的时代,做所有事情的时候,都可以规划好了慢慢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损失。今天这种规划变得不现实,因此应该先行动起来再说。

第七,多样性优于能力。简单地讲,就是通才比专才重要,在一个机构中,人才的多样性比单一化有优势。

第八,韧性优于力量。对这一点的认识,或许来自伊藤穰一东方人的基因,即对所谓的“柔能克刚”的认同。力量在一个机构中的作用当然不消说,但是,如果我们承认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局部失败的必然性,我们就需要一个能抵御灾难性故障的系统,而韧性能够帮助度过意想不到的风暴,使得一个机构真正变得更加活跃、强健和有活力。在未来某一时刻,我们都可能无可避免地要面临失败,最实用的系统能够快速革新重生,关键在于保持韧性。

最后一点:系统优于个体。这其实是系统论的观点。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是一个系统,而非一个特别强大的个体;是一套能够保证不断成功的制度,而不是一个天才个人的行为。

伊藤穰一在书的结尾用了谷歌(Google)的阿尔法狗(AlphaGo)和李世石对弈(当时阿尔法狗还没有和柯洁下棋)的例子描述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总的来讲,他是一个对人类未来持乐观态度的人,他认为机器还没有到取代人的时候,而人所需要做的或许是和机器的配合。伊藤穰一肯定了人类所具有的适应性,并且相信人类能够适应未来,只是我们过去过分看重物质财富而忽视了人的适应性。人的适应性的背后则应该是人的创造力。而未来的创新方法在很多方面已经体现在伊藤穰一所给的这9对矛盾中了。

《爆裂》一书可读性非常好,它不是专门写给IT(信息技术)行业的人士或者创业者的,而是针对大众的。书里面的例子非常生动有趣,因此我一口气就将它读完了。在此之后,我思考着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和他的分析,感到很有启发,于是又读了第二遍。这一遍,我又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我认为这本书对于今天各行各业的人,都很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吴军 博士
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
2017年8月6日于硅谷 Sq7vr5VzS5h4lPoDlcksng6hn8WIWm8gK2kMbDBbjBlOAO9ylx9mg3ae4225MYf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