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苦中作乐是一辈子的必修课

DON'T LOSE TO THE MOOD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人的一生犹如一趟旅行,途中会有数不尽的高山低谷,也有看不完的繁华美景。至于下一秒会遇见什么,谁也无法预知,有春花秋月可赏固然好,若是泥泞坎坷也该欣然接受。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要总觉着只有自己经历了不美好,那些一路哼着小曲悠然自得的人,他的境遇也未必比你好多少。

佛家有云:苦才是人生。既然来到了这人世间,既然少不了要承受苦痛,就该磨砺一颗坚强的心,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灿烂的星星。苦难不由人,但我们有权决定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对待它,比如苦中作乐,就是绝佳的良方之一。

有两个重症病人同住在一家医院的小病房里,房间里只有一扇窗户能看到外面的景象。其中一个病人的床靠着窗,他每天下午都能起身在床上坐一个小时,而另一个人却始终都得躺在床上。

靠窗的病人很开朗,每次坐起来时都会描绘外面的景象给病友听。他说,公园的湖里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情侣们在树下散步,树顶上的天空碧蓝碧蓝。病友听着,在头脑里想象着那一幕幕情景,仿佛自己亲眼看见了外面发生的事情。

渐渐地,躺在床上的病人心里有了不平衡感:凭什么他睡在窗边欣赏外面的风景,我却只能躺在这里听?这样一想,他就急切地渴望跟对方换个床位。

一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想事情。突然间,睡在窗边的那位病友惊醒了,不停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可身体却又不太听使唤。咳嗽声渐渐地停下了,他感到病友的呼吸渐渐停止了。他按铃叫来护士,病友已经去世。

第二天,他问护士:“我能不能换到窗边的那张床上?”在两名护士的帮助下,他被搬到了那张床上,心里很高兴,想着总算能看看外面的世界了。他用手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往外面看……然而,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苦与苦是没有办法比的,就像黄连和胆汁,各有各的苦涩。属于你的是哪一种苦,只有你自己知道,但无论多么不喜欢,多么抗拒,你都必须要生生吞下。这是大多数人对待生活的态度,用一颗无奈的心去接受。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想,既是注定要经历的,就平和对待吧,不去追问“凭什么”,所以他们的日子看起来往往比周围人要“好过”。其实,这种“好过”,完全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自己制造点快乐,让日子看起来不那么难熬。

《美丽人生》以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圭多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开始,他渴望能在意大利的小镇上开一家书店,后来邂逅了美丽的多拉,有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但幸福还没持续多久,街道上就出现了纳粹的铁丝网,噩梦降临。

犹太身份的圭多被抓进集中营,他的妻子本不用去,可是爱情却让这个女人义无反顾地跳上了火车。多拉被关进女牢,圭多不愿让儿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便把集中营里惨无人道的一切说成不过是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最终计分1000的人就能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天真的儿子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做梦都渴望得到坦克的他,强忍住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

圭多一边乐观地做着苦力,一边编造游戏的谎言。原本所有的小孩都要在洗澡时被杀掉,圭多的儿子本就不喜欢洗澡,侥幸逃脱。圭多让他混在德国孩子中,告诉他不要说话,说这样可以多得分。在如此艰难、黑暗的岁月里,即使看不到希望,即使死亡近在眼前,圭多仍然保持着勇气、智慧和乐观。

影片的最后,历经磨难的圭多死在了德国纳粹的枪口下。面对死亡,他没有任何犹豫,反而暗示藏在铁柜里的孩子不要出来,这只是游戏。待到天亮,孩子从铁柜里爬出来。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只知道院子里出现了一辆真的坦克,轰隆隆地开到他跟前,一位美国士兵把他抱上了坦克,与母亲团聚。

透过电影,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深爱妻儿的父亲,更是一种豁达睿智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告诉我们,在如此悲哀的境遇下,人依然有苦中作乐的能力,哪怕只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以让内心更坦然地接受事实,少受伤害。

苦中作乐不是自我麻痹,更不是消极退却,而是一种安慰自己,调节自己的方式。从苦难中找到希望,在痛苦中升华自己,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只有具备了苦中作乐的心态和能力,才能把经历的苦难变成垫脚石,让勇气和希望生生不息。 4FZWragueEyXWT+5rkBS/rsX/q5usktZj3M09VVWKTZpAuu0Ld5gXhML0hCwcjf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