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但是第二年,因为袁世凯的原因,蔡元培愤而出走,出国去了法国留学。在那里,他为周恩来和邓小平铺好了留学之路。

1917年,蔡元培正式出任北大校长,一改北大的官场风气和腐败习气,锐意改革,一时间北大风云人物云集,全明星梦幻阵容开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徐悲鸿、梁漱溟等人云集北大,开创了北大的新时代。

这时最年轻的是徐悲鸿,仅23岁,而胡适刘半农等人仅27岁,而且最最有意思的是:蔡元培只要看准了这个人,不惜帮其伪造学历,也要把这个人带进北大来。

比如胡适和陈独秀。

事实上在那个年头学历造假的大有人在,比如钱钟书笔下《围城》中的方鸿渐就是代表人物,声名赫赫的蒋介石就是学历造假的名人,这一点比起太祖陛下“北大水深王八多”的断言就逊色多了。

1919年,蔡元培承认自己之前学术分类,文理分科的错误,废科设系,重新布局北大的学术发展——所谓学术分类,就是蔡元培认为:学是理论,术为应用,大学应当先以文理分学,在学的基础上以商、法、化、医等方式分术为科。

但是后来他不得不承认,天下学问不分家,只能按照其脉络从一个根上成长起来开枝散叶,这就变成了分系的体制——然而这个很好的学术理念并没有被我国沿用下来。

而这时他也提出了有一个在我国名存实亡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大学的存在,不仅是一个教育独立且能自由学习的地方,还应该是一个能够培养公民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世界观的地方,并让学生具有实用主义精神。

这些好想法,蔡元培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但是不论谁提出来,都从来没有实现过。

同年,蔡元培认为北大被军政裹挟,再无学术自由,于是请辞,经师生极力挽留后才留下,并于1920年创办了中法大学。

这几年中,如李四光等人被他慧眼识珠,纷纷挖掘到北大任教,北大全明星阵容逐渐扩大。

对蔡元培来说,他的后半生几乎是唯才是举,爱才如命,即使是骂他的鲁迅,也一样聘用。

但北大校长的日子他并未能当太久,因为他太容易感愤时事。

在对国内军政无能为力后,他再度出走赴欧留学。

1927年,三度留学归来的蔡元培任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及司法部长,而且是坚决的“反共”者,这一点认知我就不做评价了。

而有人则认为:蔡元培只说反共,并不支持杀人——可惜政治只讲立场,而不会区分行为,蔡元培也实在是不懂政治的。

在这期间,他的第二位妻子去世,于是他又娶了一位比自己小22岁的妻子周峻。

回忆一番,好多位民国才子几乎大多都是如此的,果然那个年头的人们都是年龄不是问题的,今人为了刘强东吴奇隆而大惊小怪实在不值一哂——就算是杨振宁,人家毕加索杜月笙也不遑多让。 5fChQfWPMLXuYvKCijtiVBLw3o+CxJiV9ZfsVYgoTup2rfvleL/zBf7akcmAqK6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