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5卷序

第14卷《剑桥中国史》阐述了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夕为止的中国共产党改造社会的历史。那个时候,这个国家似乎已从“大跃进”的灾难中恢复了元气,当局正在着手实施其耽搁了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尽管中国在此前与苏联分道扬镳,但它看起来还只是一个变异的斯大林模式的国家。实际上,包括最高领导层在内的所有中国人,以及全部外国观察家都没有意识到,毛泽东即将发动一场运动,以改变那种形象,这是一场除了牺牲生命以外,在各个方面都将比以往所经历过的任何运动破坏更为严重的运动。

“文化大革命”的先兆已在第14卷中作了分析。在第15卷里,我们力图追溯一连串事件的进程,而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些事情至今仍知之不多。我们从分析共产党夺取政权以后毛的思想的发展入手,致力于理解他发动这一运动的原因。对于“文化大革命”,当时人们有颂扬之词,以后回顾时往往又有完全相反的说法。我们就竭尽全力来解答这两种相互对立观点的证据。

我们接着考察毛的革命在他1976年逝世后又如何为一个新的革命所继续。毛为了在精神上改造中国作了最后的努力,并孤注一掷,而他的继承者邓小平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道路。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努力从经济上改造这个国家。“文化大革命”远没有使中国人变得更为革命,其结果,似乎是使他们为抛弃卡尔·马克思的原则、支持亚当·斯密的理论准备了条件。本卷的大多数撰稿人都对这一新道路在80年代早期的情况作了分析。那时候,邓的实验正取得初步的重大成就。

关于政治、经济、外交、教育及知识分子各章的顺序,我们仍遵循第14卷的编排。但除此而外,另有两章我们把视线从北京的决策者那里转落到中国的民众上,看看这场革命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我们还越过台湾海峡,把目光落向这个海岛省份。该省利用其与连续不断动荡的大陆相隔绝的状态,用一种不同的方法改变了自身。

本卷是涉及19世纪和20世纪的第6卷,也是最后一卷,至少对这一版本的《剑桥中国史》来说是这样。与以前一样,我们的注脚表明我们从别人那里获益匪浅。我们也乐于指出,由于在过去10年里北京坚持开放政策的结果,我们引用中国学者的文句已大大增加。

……

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
费正清 T92kwCNiBA1GkDICrJCrYrXvIaaSmrzaabGGuuuEdlX1c06WOUiDcnH5w/3BPYg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