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快节奏的代价

——社会文化背景

现代化国家的发展,使得大量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种族、文化、宗教、语言的差异使得人际冲突不断,人们不安全感泛滥,抑郁在人群当中弥漫。在同一国家,或不同国家流转的人们,在获得更丰富的物质支持,更高的社会地位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抑郁症患者的增多,更多的人感受到不快乐,和整个社会的工业化发展不无关系。在不同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国家,重度抑郁症的流行率低于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生活节奏快,缺乏稳定的社会支持和价值观,有损人们的心理健康;工业化水平低的国家,生活不够便利,需要承受肉体上的辛苦,但是生活方式完全以社会和家庭为导向,其心理状况相对健康。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中部有一个宗教团体叫古摩门教派,其生活方式就像是19世纪的美国乡村,团体成员依然保持着农耕的生活方式,不用汽车、电和电话。对该团体的成员进行的心境障碍调查显示,这些人中的重度抑郁症病人只有美国主流群体的十分之一,心理学家分析,是淳朴的农耕生活拯救了人们的心灵。

另外,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人在心理上的不适应,也会带来抑郁情绪,甚至引发抑郁症。不仅是海外的华人,任何新移民都会经历不满、失望、沮丧、孤独等负面情绪,当压力超负荷时,就会出现短暂的抑郁现象,有的人则会发展为抑郁症。来自日本的工作人员或留学生在中国生活时,由于文化差异的关系,也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等情况。水土不服,语言文化差异,饮食结构不同,生活节奏不同,教学方式的差异,这些都是外来者对新环境不适应的原因。

对抗这种抑郁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寻熟悉的环境,就像三个中国人就能建起来唐人街一样,三个日本人就能设立一个株式会社。虽然同属东方文化体系,日本人和中国人依然有许多文化上的差异。日本人受岛国环境和农耕民族特性限制,走到哪里都喜欢扎堆,没有其他人在身边就没有安全感。被派到海外的日本人,到当地的第一件事不是着手了解当地环境,开始工作,而是建立日本人俱乐部。

生活在多伦多的景天一家是所有亲戚、朋友羡慕的对象。十年前,学医的景天和女友一同到加拿大留学,两人在异乡相互扶持照顾,打算一起完成学业,然后结婚,在加拿大定居。在国内是天之骄子、名牌大学高材生的景天历来对功课驾轻就熟,可是换了新的环境后,他却有些力不从心,考试之前,他经常需要通宵看书,连吃饭时间都是以分钟计算的。

好不容易熬过了艰难的三年求学生涯后,景天和女友却因志向不同而分手了。失恋后,景天变得异常孤独。以前把女友视为自己的亲人、朋友,女友离开后,他才发现,三年里,他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一个朋友都没有。走在异国的街道上,景天走着走着就开始流眼泪。回忆总是美好的,但是一切都回不去了,找不到让自己感到温暖的人。毕业后,景天回国相亲,女方一毕业,两人就结婚了。不到一年,孩子出生了,景天斩断了所有的浪漫幻想,用繁忙的工作和充满琐碎、哭闹的家庭生活把自己包裹起来。

最初两年,妻子和孩子待在国内,景天一个人在国外工作。工作亢奋期一过,景天就每天待在实验室应付紧张的工作,感觉非常辛苦。从实验室回来,他就瘫在床上,陷入巨大的疲劳漩涡。他曾经观察过自己,每次妻子飞过来看他,待一段时间又离开后,他总要经历好长时间的情绪失落,有时候,长达一个月没有精神,对他最爱的研究课题也提不起来兴趣了。

在很多人看来,现在的景天已经成功进入了加拿大的主流社会。他在当地著名的企业里拿一份比当地人优厚得多的薪水,住在郊区的中产阶级社区,孩子念私立学校。可是,多年来,他没有交到一个真正的朋友,浸润在“主流”当中,景天失去了中国朋友,在外国人的聚会上,他却时常独坐一隅,好像环境里的边缘人。

景天在隔海相望的国家里生活,才觉察到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随着年龄增大,这种影响愈发强烈起来。他常想放弃国外的生活,回国定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生活,但是为了孩子,他只能坚持留在国外,体验永不消退的异国孤独感。

尽管个体在文化差异的压力下,常常陷入抑郁,但是从整体文化来看,不同文化对抑郁的影响是不同的,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相比较,东方的集体主义对抑郁症更有抵抗力。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文化差异所致,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差异在于东方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不同。

研究人员对西欧、东欧、南非、东亚、南亚和美洲各地区的29个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人爱说“我”,认为一个人的独特个性比是否和群体一致更重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崇尚集体主义的东方人爱说“我们”,偏爱社会和谐,这种和谐则为有抑郁倾向的人提供了社会支持。 xDvjmwY0AReTWJOBMbJT+KbrcynQ5rz5emQqwhqs3A1VBV1xIpCrk1u5uUUZV33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