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分析

未成年人从事犯罪,特别是恶性暴力犯罪,已经不是偶然,而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避免恶性暴力犯罪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犯罪心理学家指出,未成年人犯罪大致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第一,贫穷和社会阶层的因素。诸多数据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贫穷都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这里的贫穷是指家庭的收入不足以满足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贫穷也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匮乏,更有随之而来的偏见、种族歧视、家庭分裂、安全的居住环境得不到保障、失业、社会疏离以及有限的社会支持系统,等等。最显而易见的是,贫穷影响了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贫穷的父母往往会选择粗暴式和专制式的教养方式。

比如,在下面介绍的“从儿童杀手到慈母——玛丽的救赎”、“天生犯罪人——日本第一个被判死刑的未成年人”以及“全英最年轻的杀人犯——男孩A和男孩B”这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英国女孩玛丽,日本少年福田孝行,还是英国男孩罗伯特和乔恩,他们的家庭都是非常贫穷的,玛丽家靠领取社会救助金生活,罗伯特和乔恩的家庭环境也非常差。

第二,同伴经验的影响。容易对未成年人产生影响的,一个是家庭,另一个是同伴。关乎经济、教育、未来规划的大问题,未成年人通常会求助于自己的家庭;但是在生活方面,比如穿着打扮、兴趣爱好、娱乐方式等,未成年人则受同伴影响较大。

相关数据表明,同伴交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最重要、最稳定的预测因素。一般来说,有行为不良朋友的青少年很有可能自己也存在行为不良的问题,尤其是吸毒行为和同伴关系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

比如,在“全英最年轻杀人犯——男孩A和男孩B”这个案例中,罗伯特和转学来的乔恩之所以会联手作案,就是因为两人志趣相投成了朋友,而且彼此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即使学校将他们分在了不同的班级,他们也能同时逃课出来作案。

第三,学校经验的影响。一般来说,那些放学之后大部分时间得不到父母监管的未成年儿童更容易出现越轨的行为,也正是因为没有人监管,这些未成年人会和一些行为不良的同伴进行交往。

犯罪心理专家研究发现,早年在学校的失败经验和未成年人反社会行为的发展以及犯罪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比如,一项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学生普遍对在校留宿生持有负面评价,这些留宿生在日后更容易遭受其他同伴的拒绝和嘲笑。

第四,家庭背景因素以及父母的教养实践。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一个稳定的、安全的、相互支持的家庭能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单亲家庭以及矛盾重重的家庭都和未成年人的犯罪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在下面介绍的三个案例中,犯罪的四个少年儿童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他们要么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中,要么父母具有暴力倾向而从小就受虐待。在他们长大之后,他们往往会以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同时,和成年人犯罪相比较,未成年人犯罪普遍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第一,犯罪动机上的差异。未成年人的犯罪并不像成年人一样是有预谋和有计划的,他们犯罪往往属于临时起意,并无确切的动机(比如谋财、图色、报仇等),甚至可以说,未成年人的思维相当发散。

比如,英国男孩罗伯特和乔恩杀死小詹姆斯纯属娱乐自己,而英国女孩玛丽杀人也是为了追求快感,日本少年福田孝行最开始只是想要强奸本村弥生,在遭到对方的反抗之后,才下决心将其扼死。

对未成年人临时起意的这种犯罪动机,我们一方面可以解读为,这些未成年人漠视生命、冷血残忍;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这些未成年人作案的主观恶性不强,并没有强烈的反社会人格(当然,日本少年福田孝行除外,因为他在事后依然没有悔悟),这些未成年人还是有可能在日后改被造和教育成具备正常人格的人。

第二,成长环境中的塑造影响。犯重罪的这些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多次亮起了“红灯”,比如经常逃学、小偷小摸、欺凌或者殴打同伴或比自己更小的孩子、虐待小动物等。不幸的是,这些危险信号没有被周围人重视,进而导致他们的暴力行为一步步升级,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是最重要的角色,父母此刻的行为就是孩子日后的行为,所以,父母在做事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对孩子实施暴力。

其次,让孩子远离不良同伴的影响。未成年人的是非观念还不明确,他们还分不清楚谁才是真正意义上对自己好的人,谁会害了自己。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交朋友方面,要多为孩子把关,拒绝那些不良儿童接近孩子。

再次,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对待每一个未成年人。当下,由于课程压力的加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时远远大于在家里的时间,所以,作为除了家长之外的监管人,学校方面不仅要关注未成年人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多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动态,多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抚慰。尤其是长期住校的少年儿童,他们经常见不到父母,内心肯定更加孤独,老师们要多陪伴他们。

无数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预防一起未成年人犯罪,至少能拯救两个家庭,这对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和家庭幸福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分力,力争使未成年人犯罪率降到最低。 ViVj6sjDO7RYwQymJk6NjNUXPu4YHTpXGWD6Ng0gUXfl1s9Pj6I1eslYgHJgv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