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我爸是李刚”
——校园里的车祸

直击社会热点

2010年10月16日21时左右,河北大学跟往常一样平静。这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进了学校的南门,刚开始这辆车开得并不快,但是在驶进校门一百米之后,不知何故,驾驶员忽然加速,黑色轿车急速地向前驶去。

此时,有两名女生陈晓凤和张晶晶正在坤舆湖边的甬道上练习轮滑。两人均是大一新生,其中一人穿着轮滑鞋,另一人扶着她。两人认认真真地练习着,却未曾料到一场灾难正在向她们逼近。

就在黑色轿车加速行驶到舆湖边易百超市门口的时候,只听“砰”的一声,正在湖边练习滑轮的陈晓凤和张晶晶被撞飞了。由于轿车巨大的冲力,这两名女生被撞击后腾空飞得很高,之后又弹回来再次撞击到黑色轿车的玻璃和反光镜上。

撞击之后,陈晓凤伤势严重,一直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而张晶晶当时意识比较清晰,由于撞击的疼痛,她躺在路边不停地呻吟起来。

这时,驾驶黑色轿车的司机不但没有停下车,反而继续朝前驶去,他想从学校前门离开。现场目击整个车祸过程的学生和保安合力将肇事车辆给拦了下来,并要求肇事司机立马下车。

虽然自己的车已经被众人给包围了,但是肇事司机依然没有下车的意思,他竟然口出狂言道:“看把我的车给剐的,你们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

是的,说出这句话的正是赫赫有名的“李刚门”事件中的肇事主角——李启铭。1988年出生的李启铭是河北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一名毕业生。

2010年10月16日晚上,正是事发当天,李启铭约朋友一起出去喝酒,喝完酒之后,李启铭驾驶着朋友的车子往河北大学驶去。就在进校门后的路上,发生了前述车祸。

李启铭嘴上的“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的副局长,据知情人士介绍,李启铭平日里性格张扬,经常拿自己“官二代”的身份说事儿。

看到撞人的肇事者竟如此气焰嚣张,在场的同学都很气愤,并立马分头开始行动,有的学生去通知校警卫室,有的学生去通知校医,有学生拨打了110和120,也有学生记下肇事车辆车牌号。

接到学生的报警后,当地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随后保定市交警支队二大队的交警也赶到了现场,民警和交警一边组织紧急抢救受伤的两名女学生,一边检查肇事者的驾驶证和行驶证。交警对肇事司机李启铭进行了抽血检验,经检验,李启铭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达151mg/100ml,由此可见,李启铭当时属于醉酒驾驶。

事发的第二天下午,急救中心传来消息,被撞的女学生张晶晶经过救治之后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而陈晓凤则因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死亡。

2010年10月21日,距事发四天之后,作为“李刚门”事件中的另一主角李刚站出来表态。他表示,自己的儿子做出如此无法无天的事情,给受害方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自己非常痛心,并表示自己不会袒护儿子,理应让儿子受到应有的惩罚。在这次表态中,李刚几次哽咽。

同时,已经被羁押的李启铭也痛哭流涕地向受害者及其家属致歉,李启铭表示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因为自己的行为带给别人的痛苦,他还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救助受害者并且做好赔偿工作。

但李启铭和父亲李刚的道歉行为并没有换得网友的谅解,甚至有很多人参照美剧《不要对我撒谎》里面的表情分析,认为李启铭和李刚是在大众面前作秀,他们在道歉时有很多虚假的行为表现,并没有真正感到痛心,也并非真心实意地向受害者道歉。

其实,不管李启铭和李刚如何善后,逝去的陈晓凤已经永远回不来了。陈晓凤被撞的消息传回家里时,陈母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悲痛而突发高血压和心脏病住院,陈家上上下下都陷入悲伤中。

陈晓凤的哥哥表示,对于李启铭和李刚作秀式的道歉,他们认为只是为了博取大众的同情,对于他们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他们全家不接受。他只希望肇事者能够得到公正的判决,这样在天堂的妹妹也能得到安息。

虽然陈晓凤的哥哥之前在大众面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全家不会原谅肇事者的行为,但是在2010年11月5日,有网友传出陈家已经和李启铭父亲李刚达成赔偿协议的消息,陈家获赔46万元,并签署了刑事谅解书和法律意见书。在法律意见书中,陈家人请求法院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对李启铭从轻处罚。

2011年1月26日,河北大学“10·16校园车祸案”在河北望都县法院开庭审理,在这次开庭审理中,陈晓凤的父亲陈广乾和陈晓凤的哥哥陈林都在现场旁听,但是他们没有参与诉讼。

“李刚门”事件的这次庭审从上午9时开始,直到10时40分结束。在这次庭审中,除了受害人和被告人家属之外,还有部分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记者、河北大学师生代表等参加。

据悉,在发生撞人事件的时候,李启铭当时的车速在45km/h~59km/h,远远超过校园内每小时限速5公里的规定,并且经过检测,李启铭当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151mg/ml,由此可见,李启铭当时属于醉酒驾驶,并且还有肇事逃逸的行为。李启铭当庭认罪,承认犯罪事实。

法院认定李启铭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1人死亡1人受伤,应负事故全部责任。但是,由于案发之后,李启铭的父亲李刚积极赔偿死者家属(死者46万元,伤者9.1万元),并取得了被害方谅解。同时,在庭审的过程中,李启铭能够当庭表示认罪,并且悔罪态度较好,鉴于以上原因,法院酌情采纳了辩护人对李启铭从轻处罚的意见。

2011年1月30日,河北大学“10·16校园车祸案”一审宣判,以交通肇事罪判处犯罪嫌疑人李启铭6年有期徒刑,并且赔偿死者46万,伤者9.1万元。

到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李刚门”事件算是尘埃落定了,但是“李刚”的名气并未随着儿子的入狱而消减。全国各地都陆陆续续出现了以“李刚”的名字来警示他人的口号,比如高速公路的警示标语:请减速慢行,因为你爸不是李刚;学生在课堂上调侃: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我爸是李刚。

犯罪心理分析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李启铭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说出“我爸是李刚”这句话的呢?第一,是在醉酒的情况下。从事后交警对李启铭的血液检验可以看出,在车祸发生的时候,李启铭是处于喝醉酒的状态下。人们在喝醉酒的情况下一般无法保持正常思维,可能会说一些连自己都不清楚的话。这样说来,这句话可能是李启铭随口说的一句胡话。

第二,是一种出于本能的反应。毫无疑问,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男孩子会将父亲看做自己人生的榜样。所以,在李启铭遇到事情的时候,他第一个想起的人会是他的爸爸,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条件反射。

第三,想起到震慑的作用。在李启铭的眼中,他的爸爸是无所不能的,能为自己摆脱一切麻烦和困扰,就像小孩子被人打了要找妈妈一样,李启铭在被别人拦住的时候,也会在心里想起自己的爸爸,并且想用自己爸爸的名号来震慑别人。

作为“官二代”成长起来的李启铭是无比嚣张和目中无人的,李启铭可以大摇大摆开着自己的车进校园,并且在校园里加速行驶,甚至在撞上人的时候,连车都不下。由此可见,李启铭的嚣张和目中无人的程度。

其实,像李启铭所犯的交通肇事案在全国各地每天都有发生,为什么人们偏偏如此关注李启铭呢?就是因为李启铭自己说的那句“我爸是李刚”,让人们看到了在事故表面之下权力的无法无天,让人们迫切想看看法律面前是否真的人人平等。

心理小贴士

“李刚门”事件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意义:

首先,从“官二代”肇事者的角度出发,他喊出那句“我爸是李刚”的时候,可以看出这背后的权力扭曲和人性冷漠。因为这句喊话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爸是李刚,他是公安局副局长,撞几个人算什么,以我爸的能力,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最后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在这位肇事者“官二代”的心目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是多么不值钱,多么令人不屑一顾。被李启铭撞死的陈晓凤是一名大一新生,她的人生才刚刚要绽放却因为这个“官二代”的醉酒驾驶而凋谢了,当事人不但没有道歉,反而口出狂言,这是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都无法容忍的事情。

所以,对于像李启铭这样的“官二代”来说,学会尊重别人的生命,学会尊重法律是一门必修课,必须让他们懂得任何人的生命都是一样的,都值得我们去尊重,不能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

其次,从“官二代”的父母角度来说,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是一个迫切需要深思的问题。当下的社会深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只要家庭成员中有一人“得道”,其他人自然而然就认为自己可以享受一些“特殊照顾”。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们的周围被一些“特权”和“特殊照顾”护佑着,那么在孩子的思想意识里就会产生“我不需要努力,也不需要做什么,我要的一切,父母都会给我”的想法。抱着这样的态度,他们怎么会不犯错呢?

所以,作为“官二代”的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官要当一个为百姓着想的官,只有自己首先尊重老百姓的福祉和生命,将老百姓的事情看得高于一切,自己的孩子才不会轻视他人的生命,滋生特权意识。

最后,从大众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学会给别人足够的空间和距离。当下,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再小的事情只要有人传播,一夜之间便可满城风雨。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大众的舆论会给他人产生很大的压力。

随着那句“我爸是李刚”,人们已经早早地将注意力从交通肇事案本身转向了对贫富差距和权利与权力之间的较量的争论,而这些争论的不断深入,只会让受害人和肇事者双方承受更大的压力。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需要理性地评判一件事情,让受害者获得公平和公正的对待,而不是给他们带来伤害。所以,我们要给他人留下改正错误和弥补过失的空间,不要因为一些无谓的好奇心,而给他人带来二次伤害。 GWxFaPauYKY9xsHqfrv3aOgAvDpRZT45RNbJBrHfzgpcg3jguWQbK+DiW/cy8E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