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FBI提示:它们影响记忆力

情绪与记忆力

FBI记忆专家研究发现,人的记忆力不仅与身体状况有关,还与心情息息相关。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如果身体疲倦或情绪低落,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做事。而人脑对那些没有充分注意到的东西是不会有很深的印象的。因此,除了要以健康的身体作为根基之外,心情和情绪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那么,不良情绪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力的呢?

FBI记忆专家指出,诸如悲观、失落、忧郁症等不良情绪总是能够成功左右人们的记忆能力。情绪失落时,你或许根本不会留意到身边的人和事,甚至还会忘记了当天的重要行程,因为当时的你觉得它们对你来说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是失去记忆动机的表现;而一方面,你的注意力和心思其实早已内在化了,一切外在的事物或人都很难使你集中精力;另外,当你情绪低落时,也会把那些被你遗忘的事情视为记忆力下降的征兆。

当不良情绪发展成忧郁症时,常见的症状有食欲减退、身体疲倦、失眠、焦虑、恐惧、深感绝望和无助、忧虑不安、易怒、记忆困难等,严重时还可导致自杀倾向。事实上,人们都不会任由自己的消极情绪肆意发展。

老李退休之后便经常出现失眠现象,健忘、易怒、暴躁,还常常感到忧伤,沉浸在以往的“英勇事迹”中难以自拔。久而久之,老李变得孤僻、倔强,不愿与身边的任何人打交道。后来,老李的太太了解到丈夫的情况属于“离退休综合征”,便按照心理医生的建议,鼓励老李参加乡镇的志愿者活动,还当起了队长。这让老李渐渐找回了自信和存在感,前段时间的悲观、低落情绪一扫而光,整个人看起来神采奕奕,记忆力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不再健忘。

可见,情绪和记忆力的联系十分紧密,要想改变那个记忆力不佳的自己,首先可以考虑由改变情绪开始。FBI记忆专家认为,一个心情长期不佳的人,很容易出现生理反应链的错乱现象,致使大脑中主要负责获取和更新记忆的神经递质失去平衡,进而造成记忆力减退,尤其是短期记忆衰退。这类人要想恢复记忆力,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FBI建议,要让大脑恢复到正常的化学物质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情绪低落,包括其他负面情绪。

一种好的精神状态会使记忆力增强很多。如果不想一直沉浸在忧伤的情绪状态中,不妨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行为,通过改变生理状态的方式来改变心理状态,此时再去回忆一些积极事件,便很容易了。FBI记忆专家认为,快乐的情绪是快乐记忆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环境或相同的情绪状态中的事情会很容易被记起。

美国有名的心灵导师迪帕克·乔普拉在其《精神疗法和完美健康》一书里也指出,人的思想和情绪会对神经化学物质产生作用,在分子量子层面,人体已经不再是一具骨、肉的架子,而是能量的流动,人的意识与身体的化学构成之间有相当紧密的直接性联系。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视觉想象来缓解躁动的情绪,可以通过芬芳的气味来放松神经等。

而乔普拉就是利用嗅觉来给患者治病的,并认为人的嗅觉与大脑之间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因为下丘脑的嗅觉接收器是一组影响记忆、感情、体温、食欲等的细胞。换句话说,要想治疗心理问题,就需要首先进行生理方面的治疗,而要想增强记忆力,情绪和身体健康一样值得人们重视。

健康与记忆力

不少人认为重要的事情会比不重要的事情更容易令人记忆深刻。事实上并非如此,记忆生物学已经通过大量事实证明,人的大脑储存某件事情是由人体生理学体系决定的。加拿大心理学家佛如斯·克莱克经过实验研究指出,健康是保持良好记忆力的基础,那些身体健康的人记忆力退化的速度不会像人们想象的迅速。

而所谓的健康,不仅是身体方面,还包括心理。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遵照一定的规律生活,身体基本上都是健康的;而心理上的健康则主要是避免过度压力。FBI记忆专家认为,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的记忆力。当身体感到不适,人就很难保持最佳的状态,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现大脑紊乱和大脑损伤。此外,良好的记忆也要以健康的心态为基础。压力过大、劳累过度、焦虑、忧郁等心理都应该尽力避开。总之,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是记忆力最主要的根基。FBI建议,酒精、毒品、药品等是人类记忆力最大的敌人,要想拥有好的记忆力,就要尽力远离它们。

年龄与记忆力

一直以来,人们最普遍的观点认为记忆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的。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总是会感叹自己的记忆力不如从前,而年轻人却很少会在遗忘时这样感叹。比如,两个同样有丢三落四习惯的人,一个是年轻人,一个是六十岁的老婆婆,前者会认为丢三落四是自己的习惯,而后者则是将自己丢三落四的习惯归因于上了年纪。

美国一名学者曾经在加州医学院图书馆里的参考书研究室工作。在多年之前,她可以凭借自己超凡的记忆力随意指出参考书中某一章节里的具体细节,甚至可以将研究室里几乎所有的书都倒背如流。而在她84岁的时候,她开始认为自己老了,发觉记忆力在逐渐下降,时常忘记和他人约定的见面时间,或者是要去哪里与人会面等。

科学家马里昂·佩尔姆特一直潜心研究老年人记忆,发现六旬以上的人回忆和认知能力与二十年之前相比要差,但记忆和认知事实的效果又会比更年老的人要好。这一研究结论再次证实了记忆与年龄之间的重要联系。

有调查显示,有大概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人名和事物的记忆和20岁的年轻人同样好。也就是说,记忆力随年龄减退这件事未必是不可避免的。

FBI记忆专家认为,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为大脑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发育状态。最先随着年龄开始退化的部分是大脑中最后才发育完全的前叶。研究发现,人类记忆力在16~23岁之间正值记忆高峰阶段,记忆错误率最低。意识到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下降很正常,此时,永久记忆会有更大的几率得到提高,但短期记忆却会呈现出大不如前的情况。

再加上身体因素、视力、听力衰退等,形成对信息有效摄入的障碍,影响了人们的记忆力。即使如此,FBI记忆专家研究证实,如果传授给老年人一些记忆策略,他们还是能够非常有效地加以运用的。譬如,老年人可以经常做一些益智类游戏,培养各种爱好,以此来锻炼大脑的灵活度,预防记忆力下降。

那么,中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真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吗?研究发现,老年人或许很容易记住昨天晚上或今天早晨发生的事情,但假如问及十天之前的某件事情,他们未必就会记得了。但是,老年人却对童年时期的事情记忆深刻,尤其是寄托了深厚感情或特别有趣的事,当然也包括一些惊悚事件,这些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辈子的记忆。此外,一些年龄较大的人或许还可以记得家庭每一次庆祝重要事件而举办的宴会及其具体日期,但却时常忘记关客厅的灯,或者经常在锁门后发现没拿钥匙。

20世纪70年代,FBI记忆专家通过不断的研究得出结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年人如果坚持学习和研究,他(她)的记忆力要比一个四十几岁,不善于思考和智力训练的人更好,譬如常年的学校教育或近期的学习等。同时,FBI的研究还发现,那些坚持阅读与研究习惯的成年人智力活跃,要比那些智力不旺盛的成年人更容易记住他们阅读过和记忆过的东西。

哥伦比亚大学的斯莫尔博士曾采用磁共振系统进行年龄与记忆的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老年痴呆是神经联结出现障碍导致的后果,并非真正的神经细胞死亡所致。那些脑萎缩患者的大脑细胞数量保持相对不变,神经末梢障碍是由神经递质短缺引起的;注射多巴胺代用品可以缓解这种情况,记忆力可以得到明显增强。但利用药物治疗来改变记忆力减退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FBI记忆专家认为最科学的方式还是,积极运用记忆策略或记忆术,经常用脑,保持智力活跃。

饮食与记忆力

健康而均衡的饮食是机体良好运行的保障,大脑也同样需要一些特殊的物质来保证其正常“转动”,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食物。FBI记忆专家认为,截止到目前,虽然没有所谓的增强记忆力的具体食谱,但遵循一定的饮食习惯和规则,同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记忆能力。科学家指出,人的大脑需要消耗大量糖类,而这些糖类是由血液输送的,所以为了保证大脑的正常需求,我们有必要关注自身的循环系统,避开那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FBI记忆专家发现,如果缺乏某种饮食摄入,同样会导致大脑得不到需要的营养,致使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影响记忆能力。比如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等,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一定要重视三餐,就是因为它维持了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间的均衡,保证我们对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纤维的充分摄取。

专家建议,每天至少有一顿包括肉类、蛋类、鱼类、蔬果;多食富含钙元素的食物,例如奶制品;每天摄入的水量不低于1.5升,千万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到喝水。

事实上,蛋白质是大脑神经递质的重要维护者,当你摄取的蛋白质被消化分解成组成神经递质的氨基酸分子,大脑才能顺利地保持最佳状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他们需要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和最佳的工作状态。但午后的时光总是很容易让人们昏昏欲睡,为此,专家指出,要想在午后保持最佳的大脑效率,不妨尝试食用只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那些低脂肪的鱼类、瘦肉等。

而最为有效的方法还是饮食均衡,食物中既有一些蛋白质,也有一点脂肪,包括少许的碳水化合物与热量。假如某种食物中混合着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话,最好是先吃三分之一左右的蛋白质,否则,首先摄取的碳水化合物会使大脑变得迟钝——虽然碳水化合物先于蛋白质摄入会影响我们的专注力,但它其实也是大脑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之一。

除了蛋白质之外,大脑还需要脂肪。多伦多大学营养学副教授卡罗尔·格林伍德博士曾组织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分别用三种不同的食物喂养三种动物,第一组是用富含大豆油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喂养,第二组喂养的食物中富含猪油饱和脂肪,第三组食物则是比较标准的伙食搭配,是用来作为基准的一组。

结果21天之后,研究人员测试动物们的学习能力,发现第一组动物比其他两组快20%左右,并且不会轻易忘记所学的东西。大脑需要源自食物的脂肪,为大脑组成脑细胞提供天然原料。而该实验证明,并不是脂肪摄入得越多就越好,而是要看脂肪的质量。高质量的脂肪有助于大脑记忆能力的提升,比如由大豆、葵花、橄榄等榨取的富含不饱和脂肪的油,还包括鱼类、肉类、坚果、奶制品等食物之中富含的脂肪等。

当然,脂肪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比较缓慢,不宜过多摄入。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会从其他的器官流入胃部,此时大脑中的血流量便会随之减少,与摄取了过多碳水化合物一样,人脑会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甚至导致注意力减退。因此,平日里饮食需以低脂肪为主,这样不仅易于消化,而且能够保持动脉健康,使头脑清醒,注意力易于集中。

FBI记忆专家研究发现,大脑亟需的能量如果出现紊乱,将直接影响到记忆力。即便在大脑休息时也同样要消耗掉人体摄入的食物能量与氧气的20%,而婴儿甚至要消耗接近60%的能量,因此,大脑其实无时无刻不需要能量的供给。

此外,作为日常生活中备受人们喜爱的提神饮品——咖啡,也有人将其视为提升记忆力的能手。美国夏洛特市北卡罗来纳大学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一杯咖啡中富含的咖啡因影响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方面的记忆能力。而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另一项研究指出,咖啡因在很多指标上都表现出促进大脑表现的功能。

这两份研究结果虽然完全相反,但有关咖啡因的研究专家指出,咖啡因既可以刺激大脑,同时也大大减少了人脑里的血液流动,所以咖啡可用于治疗偏头痛,帮助收缩大脑中扩张的血管。也就是说,咖啡确实可以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并最多维持六个小时。但如果过量摄取,便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严重时导致失眠、头痛、胃部不适、神经过敏等症状,所以适量饮用咖啡对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英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些学生在下午饮用高葡萄糖饮料,结果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在解决难度较高的问题时成功率也得以提高。该实验发现高葡萄糖食品有助于大脑专注力的提高,甚至有人认为,既然如此,那就给需要用脑的人多吃些高糖的食品吧!事实上,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量,而且已经有实验证明,高糖饮食容易造成过度兴奋和学习能力降低。 Mtlub/q3i7r8xM0A8fqtuTad7a1zvEUa+zQI7gOc43nzaS8QlDIK4B/xDjcCp+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