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记忆相伴而生——遗忘

记忆与遗忘是相伴而生的天敌,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没有记忆就谈不上遗忘,离开了遗忘,我们的记忆也将不堪重负。所以,FBI记忆专家提醒我们,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记忆,就必须了解遗忘;只有掌握了遗忘的规律,才能科学地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经过研究后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发生,并且遗忘的速度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的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在艾宾浩斯的长期实验与反复计算后,根据研究结果,他描绘出遗忘进程的曲线,也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证实了艾宾浩斯的猜想,他发现,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一定规律的——遗忘先快后慢。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共同学习一段课文,甲组的学生在学习之后不复习,一天后的记忆率是36%,一周之后只剩13%;而乙组的同学按照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为98%,一周后是86%,从数据上不难发现,复习过的记忆率明显高于不复习。所以,课堂上老师不厌其烦地说,一定要复习复习再复习,并不是一句空话。只是,复习有方法。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一座记忆仓库,我们所经历的事物、思考的问题、体验的情感、练习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脑海中保存的记忆。而记忆这个过程包含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我们大多数人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却没有想过,如果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一个良好的记忆效果。

我们现在都知道,记忆在保持的时间上是不同的,分别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只能成为短时记忆,如果不经过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很快就会遗忘。而课后进行过及时复习的内容,则可以从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在大脑中保持相对比较久的时间。

FBI记忆专家告诉我们:遗忘是记忆的对立面,但也是加强记忆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只有遗忘记忆中不必要的内容,才能正确、快速地记住必要的信息。遗忘指的是人们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正确地再现或回忆。在当下的研究中,遗忘被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回忆回想起来;永久性遗忘则需要经过重新学习,才可以恢复。信息加工的原理不仅可以运用在记忆中,同样也可以用来解释遗忘的问题。信息加工原理认为遗忘过程在记忆的不同阶段都存在,其实,遗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因为不是感知过的事物都能够记在脑海里,但是通过识记形成的记忆是人们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的一种保障。

人类之所以会产生遗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生理方面,因为疲劳或者疾病,导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最后造成遗忘的出现;其二是心理方面,比如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那些给人带来不愉快、痛苦、忧愁的体验常常会被当事人动机性地遗忘。遗忘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可怕,因为记忆的周期可以被人自主地延长。人们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对任何学习材料进行快速、准确的记忆,极大地提高记忆效率,延长记忆周期。学习遗忘的规律是为了避免遗忘,进而加强记忆。其实记忆也不是最后的目的,记忆只是我们进行知识储备,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对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应用主要是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方面。

FBI记忆专家提醒我们:有一种有趣的遗忘现象,叫做“舌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问你:“你知道什么是舌尖现象吗?”你可能回答不出来。但在现实生活中,你自身或多或少肯定遭遇过“舌尖现象”。因为“舌尖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话到嘴边却忘了该怎么说”。舌尖现象是大脑因为某种原因对记忆的内容进行暂时性的压制所引起的,这些原因可能是记忆中的事物的其他特征掩盖了需要回忆部分的特征,或者说因为自身的情绪又或是所处的环境使自己受到干扰,一时间想不起来所要表达的事物。但是经过别人提示、情景提示或者自身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时,就可以想起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心理学上将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记忆中的“舌尖现象”,意思就是回想起的内容已经到了舌尖,只差说出来,但就是进入了记忆死角,无法想起。

“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简称TOT,这是一种“几乎就要有了”的感受,答案就在嘴边呼之欲出,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想要叙述的话语,却没有办法将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或者是对其加以具体的描述。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说完上句话,想不起来下句话该怎么接;见到一个熟悉的朋友,却突然想不起来他的名字是什么;考试过程中遇到一个常用的字,自己却怎么回想也想不起来如何写。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对舌尖现象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它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通常想要表达的内容的音节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缺乏一定的声音来组织它;就是模糊地感觉到想要表达的内容,却不能将其组织成有效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人的大脑在记忆过程中与电脑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接触到的各种材料进行编码。编码又由形码、声码和意码三部分组成。就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先看到事物的形状,然后记住事物的名称,最后则弄清楚事物的意义与用途。形码、声码和意码分别储存在大脑的不同部位,当我们需要回忆的时候,大脑便通过三个不同的储存部位进行检索,进而对回想起来的事物进行解码,还原出其对应的形象、名称和意义。回忆的过程受到这三种编码方式的影响,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会造成“缺胳膊少腿”的结果,会造成一种明明很熟悉但却回想不完整的印象,这就是“舌尖现象”所指的“差那么一点点”。记忆在进行编码的时候,也会对同时间周围的情景进行编码储存,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心理治疗中,会让治疗者在心理阴影发生的地点进行情景再现,因为在相同的情景中进行回忆检索和还原会比较顺利。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让当事人回想以前发生的事情,记忆的检索就会非常困难,有些时候检索出的内容还会有误差或者遗漏。FBI记忆专家告诉我们:“舌尖现象”仅是记忆的一种特殊现象,不是什么病态的表现,无需为此特别担心。 0Yw+Z6NShS7OOntqWtQCi6ImstspYgUD+Rhg8/lAbK5t1uGyxw056ctzls+atBs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