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坏情绪和身体是怎样互相伤害的

中医有“五志对应五脏”之说。“五志”指的是喜、怒、悲、思、恐五种异常的情绪,它们会对中医说的不同脏腑造成伤害,分别是“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这五种异常情绪的出现也分别和相对应的五脏的病状有关系,甚至可以说,这五种情绪的变化,是五脏的问题引出的结果。

(1)喜伤心

喜伤心的典型例子,就是《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一个落魄书生,几次考举人不中,在他已经绝望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好消息,居然考中了举人!这个好消息让他乐极生悲,居然当时就乐疯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喜伤心的例子。

中医说的“心”,并不是仅仅我们跳动的心脏,这一点,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关照到了。在“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中,唯独“心”这个字,是没有月字旁的。因为在中国文化及中医的认识中,这个“心”不是单纯指跳动的心脏,还包括我们看不到的思维、精神,比如“心事”“心思”等等。不纯是结构上的,所以特意不带月字旁。因此,被过度的喜悦所伤的,也一定不只是心脏。

虽然过度的兴奋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每次世界杯、奥运会这样激烈的赛事上,都会有球迷或者观众因为观赛而突发心脏病,但中医说的“喜伤心”,更强调的是看不见的、和心情有关的“心”,也就是西医说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的喜悦或者惊吓,可以导致一种称为“突发性精神障碍”的疾病。比如南京的宝马车司机突然失控撞人,法医最后鉴定的结论就是,肇事者有“突发性精神障碍”,这和中举之后精神错乱的范进一样,是烈性精神刺激的结果,从西医角度,属于精神系统疾病的突然发作。

反过来,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特别是亢奋的、躁狂的精神疾病患者,如果看中医,多会被诊断为“痰迷心窍”“心火亢盛”,是他们的“心”出了问题。这个“心”的失职,首先就是情绪的失控,人会喜怒无常。其中,无常的喜更常见。众所周知,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更容易“傻笑”。“傻”就是中医的“心”出了问题。毫无意义,甚至和场景不符的“笑”,就是心病的症状。

(2)怒伤肝

同样,中医的“肝”,也不仅仅指我们的肝脏,还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气之后血压升高,甚至各种出血而死的大有人在,很多脑出血的病人,发病前都有暴怒的经历,人是真的可以被气死的!

1931年,一位著名的生理学家发现了一种叫作交感素的化学物质,发现它在情绪与器官功能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后来,经瑞典生理学家确认,这就是去甲肾上腺素,这个研究获得了1970年诺贝尔生物化学奖。

一旦暴怒,就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脂水平升高,并激活血小板,促进斑块破裂,这就可能诱发血栓的形成,也就是心梗和脑卒中发病的基础。《欧洲心脏杂志》分析研究发现,愤怒出现两小时内,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是平时的4.7倍,脑卒中的风险是平时的3.6倍,而如果让中医诊断,都属于“肝火旺”“肝阳上亢”。

除了暴怒,还有长期的憋屈和郁闷,也是要伤中医说的“肝”的。这在女性更多见,影响的主要是内分泌系统,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这条与月经、生育有关的内分泌轴出现偏差。中医的“肝”一定要“条达”,就是功能要顺畅,这也是内分泌系统健康的条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一定要平稳,才能不紊乱,这个平稳就是“条达”的意思。很多女性在一次生气或者剧烈的情绪激动之后,月经会失调,如果求助于中医,一般要从疏肝入手。

从另一方面看,“肝郁”本身也是坏情绪的基础。有人对女性犯罪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她们的犯罪日期大多集中在月经期。从医学上分析,此时,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处于高限,雌激素过高在中医研究中已经被认定是“肝郁”的基础之一。也就是说,这些女性犯罪者,很可能是生理因素使其心理情绪失控了。

(3)悲伤肺

因为雾霾天越来越多,人们都在想能有什么办法将雾霾造成的伤害降低,我因此常被网友问:有没有能清肺的食物?问我之前,他们已经从网上找到了各种偏方,其中多是黏黏的东西,比如银耳、木耳、燕窝之类的。他们觉得这些黏东西,可以把吸进肺里的毒素粘出去。这种卡通感极强的思维,与人们误解中医“悲伤肺”的思维如出一辙。

吸进去的雾霾以及它携带的毒素,是不可能被粘出来的。道理很直观,因为你吃进去的东西进入的是胃,消化之后才能到全身,早就没有了你所希望的粘力。如果说这种误会是出于对身体、对医学的不了解,那么将“悲伤肺”理解为伤心会损伤肺脏,就是对中医的不理解了。

中医说的“肺”,不仅包括我们呼吸的肺和呼吸道,还涉及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医讲“肺主卫外”,这个“卫外”指的就是抵御外邪的能力,就是免疫系统的功能。

过度悲哀、消沉,人的免疫力是要降低的,这一点最明显地显现在癌症病人身上。癌症研究者发现,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这些人在被诊断患有癌症之后,变得极度悲观,由此萎靡不振直至一病不起。究其原因,是悲观的情绪使免疫力明显下降,由此给了癌细胞繁殖和扩散的机会。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形容的也是这种心理状况,他们因为悲哀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没有心气了。所以,“悲伤肺”更准确的解释是,悲伤会使人的免疫力降低,可以导致包括肺在内的全身任何一处器官组织的损伤。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死于“痨病”的,就是结核病,这在过去是不治之症。众所周知,结核病是传染病,既然是传染病,为什么大观园里的其他女孩子不被传染,唯独林黛玉得了,而且最终不治而亡?因为她始终处于悲伤中,免疫力的持久低下给了结核分枝杆菌肆虐的机会。

反过来,一个人如果属于中医所说的肺气虚,整个体质都是偏弱的,“卫外”功能不强,那就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怕冷,更容易感冒,更容易过敏,总之更容易为各种外邪入侵,从情感上说,也因此多了顾影自怜的机会。

(4)思伤脾

旧时形容文人的时候经常说“手无缚鸡之力”,他们的肌肉体量很小,不能负重。为什么他们的肌肉会那么无力呢?除了缺少锻炼,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用脑太多,思劳过度导致了脾虚。中医讲,“脾主肌肉”,脾虚的人,肌肉都是无力的。

中医的“脾”,涉及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等,其中消化系统是“脾”包含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说脾虚的时候,一般都意味着消化不好,胃肠有毛病。

人的胃肠消化系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意思是,它是仅次于大脑的、全身对情绪精神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器官系统。也因此,中国素来有“女人靠睡,男人靠吃”的说法,因为吃和睡这两个与健康关系最密切的生活细节都和思有关,也都和中医的“脾”有关,它们一起决定了脾这个“后天之本”的强弱。

卵巢是女人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是女人健康的保障。但卵巢要听令于下丘脑和垂体,形成一条“下丘脑—垂体—卵巢”的内分泌调节轴。处于最上层的下丘脑,还要听令于大脑皮质,后者就是人们的情感中枢,我们的心情好坏都由这里决定。

如果大脑总处于紧张中,心情总是不好,这个调节轴就要跑偏,最终就要影响到卵巢,它分泌的激素也要出问题。只有在睡眠时,大脑是彻底放松的,对内分泌的影响才最小。所以,好的睡眠是恢复身体的最佳保证,而一个睡眠好的人,神经也多是“大条”的,肯定会显得年轻,因为她们的内分泌不会轻易被干扰,这就是“女人靠睡”的道理。

“男人靠吃”同理,只不过这个吃不是胡吃海塞,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意思,而是吃下去的东西吸收得好,想做到这一点,其实靠的也是心情。因为胃肠吸收功能受情绪、心情的影响最大,所以才有“食不甘味”这个成语。精神紧张时,就是硬吃进去,也无法被很好地吸收,长期如此,自然会影响到健康。

反过来,一个脾虚的人,气血肯定是虚的,因为脾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身体的强壮与否,都是由脾气的强弱决定的。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要通过脾气的运化变成身体的营养。脾虚,营养无法被吸收输送到全身,气血也就不可能按需供应给各个脏腑器官,肌肉筋脉就缺少气血的濡养。中医在辨证疼痛的时候,有一种痛是虚引起的,所谓“不荣则痛”,它和“不通则痛”的瘀血引起的疼痛的性质完全不同。“不荣则痛”的痛是虚痛、钝痛、慢性的疼痛,这种疼痛比“速战速决”的尖锐疼痛更要消磨人的意志力,由此产生所谓的“无病呻吟”,影响情绪、性情。一个病病歪歪的人,不会有很好的脾气。而脾虚的人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病病歪歪,这也是用脑过度、心思过度者的“职业病”。

(5)恐伤肾

“恐伤肾”的例子,可以看看贪官被抓捕时的情景。

曾经有人透露,在抓捕贪官的汽车座位上,要提前铺一张塑料布,因为很多贪官被抓后,坐进汽车就吓得小便失禁了,就是俗话说的“吓尿了”。

这种情况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发生,只要是剧烈的惊吓,大脑受到巨大的刺激,都可以造成小便失禁,用西医解释就是:突然的精神刺激,影响了大脑皮质这个最高中枢的功能,使大脑皮质功能失调了,不能约束它的下级,控制大小便的中枢就是这些失控的下级之一,人就因此吓尿了。

中医说的“肾”,不仅包括泌尿系统的肾和膀胱,还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很多方面。说得形象一点,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棵大树的话,中医的“肾”,就是大树的根,树根出问题的时候,树叶、树枝都会受影响。所以,中医的“肾”涉及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而且当这些器官系统受到重创或者生病到后期,导致虚弱、功能不足时,通俗点讲就是伤到根儿的时候,中医都称之为“肾虚”。神经系统受到强烈的刺激时,伤的程度严重了,由此出现应激性的功能退化,这就是一次急性的“肾虚”,症状之一就是吓尿了。

巨大的惊吓是可以伤及身体根基的。反过来,生命的根基出问题时,心理也会有相应的情绪出现。我认识一个著名的摄影师,因为长期的慢性肝病,身体一直不好,但除了体力差些并没有其他特殊症状,唯独一点是非常胆小。

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出去拍片子居然不敢一个人住饭店,一定要让助手或家人陪着。后来,这个摄影师终于在刚到50岁时就去世了。给他看病的中医专家说,他的胆小并不是秉性使然,而是因为他的身体一直不好,而且这个不好是很严重的不好。中医治疗这种严重的肝病,是要肝肾同补的,就是要从生命的根基补起。

前面说了,人的濒死感只有在心梗这种马上就要危及生命的时候出现。所谓濒死感,就是一种对死亡的巨大恐惧。虽然是心脏的问题,但按照中医理论,任何一个脏腑的疾病发展到最严重的时候,都是要“及肾”的。久病可以“及肾”,重病也可以“及肾”。心梗就是这样的重病,所以心梗时才会出现肾虚时才有的情绪:惊恐,也就是濒死感,对死亡的巨大恐惧。 PT7bbgd43eyabFvKmuOgGMxkjlcrrzPt+0MqY0xx0TtOv/j10XcNJ0/CSr/RinV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