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天赐资源

居中而应四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洛阳地貌复杂多样、资源丰富,从而为洛阳工业、旅游业的兴起创造了先决条件。

地貌复杂

洛阳地处中国地势三大阶梯中第二阶梯的东部前缘和黄土高原东南部边缘,是中国东西构造区和南北地质分野的重要分界,居中而兼容中国东西南北地貌特征的中心位置,决定了洛阳地貌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洛阳所在的豫西山地,是河南省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部秦岭延伸入境的余脉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作为洛阳大地的屋脊构成洛阳地势中的骨架;境西北部秦岭另一支脉崤山向东北延伸,覆盖深厚黄土,形成黄土地貌而为洛阳地势中的主体,从而构成以西南山地为骨架、以东北黄土为主体的洛阳地貌分布格局。从走向来看,崤山、熊耳山、外方山自西南斜向东北,伏牛山抵外方山后折向东南。东西之间起伏高达2000米以上,显现出洛阳地形西南高东北低、东南次低的鲜明特征,以致奔出于各山系之间的大小河流呈扇形分别注入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沿途留下了大小不等的河谷、平川、串珠盆地,成为洛阳农业的生产基地,其中伊洛盆地1960.63平方公里,自古为天子脚下的膏腴之地,伊河与洛河冲积成的伊洛平原,被誉为“中国的两河流域”。另外,在漫长的地质演变历史过程中,内营力、外营力相互作用,营造出峡谷、溶洞、飞瀑、深潭、石峰等景观,丰富了洛阳旅游资源的宝库。

气候多样

洛阳辖区以伏牛山脊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气候,伏牛山以南以嵩县白河乡为中心属亚热带气候。由于属于亚热带气候,伏牛山主脊以南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热量偏高、无霜期长,为洛阳生态提供了丰富的光能热量和水分资源;由于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伏牛山主脊以北地区四季分明,日照、气温、降水、霜期适中,有利于北方动植物的生长。从海拔高度之差来看,东起偃师许庄沿伊河上溯到栾川县鸡角尖,高度由112.8米增至2212.5米,年平均气温相差10余度,年降水量相差约500毫米,气候垂直变化十分突出——不同类型地貌区的气候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排列,呈现出“一日四季”的奇异景观。

源多流广

洛阳辖区地跨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流域,自古河流湖泊纵横交织,在尧舜时代成为治水的中心地区。当代社会,在全国流域面积不断缩小的状态下,洛阳市拥有的流域总面积尚有15208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面积12446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81.8%;淮河流域面积2092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13.8%;长江流域面积670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4%。

三大流域在境内的大小支流如树叶纹状,沿主流两侧自然分布。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9条,如黄河流域的洛河、伊河、涧河,淮河流域的北汝河,长江流域的老灌河、白河等。其中伊洛河区域的水资源量为19.6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7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护利用洛阳河流水资源,政府在各流域建设规模不等的水利工程,水域总面积3万余顷,其中大型水库4座,总库容153.0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0座,总库容2.16亿立方米;小型水库142座,总库容1.94亿立方米;塘堰坝948座,蓄水容量0.26亿立方米。

21世纪之初,洛阳市委、市政府充分挖掘市域的水资源潜力,打造“水在城中流,人在岸边游”的北方水城;经国家批准,启动了大型水利工程——汝河前坪水库工程和邙山“引黄济洛”工程。预计2014年两大水利工程建成,洛阳市水资源总量将增加1/3,从而为改善洛阳生态环境提供根本性保障。

肥土沃壤

洛阳辖区地质地貌复杂多样,决定了洛阳土壤的多样性——拥有12个土类、25个亚类、63个土属、138个土种。在12个土类中,棕壤、褐土、潮土、红黏土4类呈大面积广泛分布。根据洛阳土壤的不同特性和共性,洛阳土壤资源被划分为以棕壤为主的西南部中山区,以褐土、粗骨土为主的西南部低山区,以褐土、红黏土为主的北部黄土丘陵区和以潮土为主的伊洛河平原区。

洛阳辖区山区面积大,三大水系支流多,决定了土壤种类多样化:洛阳境内西南山地以有机质积累过程为主,形成洛阳覆盖面积最大的棕壤;北部丘陵区以黏化过程为主,形成覆盖面积较大的褐土和黏土;东部伊洛河平原以钙化过程为主,形成了覆盖面积可观的潮土。棕壤、褐土、黏土、潮土是洛阳土壤中的主要类型。

山大水多平原小,这些条件决定了伊洛平原尽是肥壤沃土。自古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之称。

处在平原腹地的洛阳市区不断扩展,建设用地急剧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为遏制这一发展趋势,从2010年开始,洛阳市在平原区实行“土地置换”的农村城市化改造政策,变村庄为社区,节约出大量耕地,有效缓解了土地危机。2005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洛阳市区560平方公里土壤、水的地球化学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洛阳牡丹种植园区的土壤,具有钙、镁、铁、锰、铜、锌、硼、钼、钒、钴、铬、镍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特点,尤其是锰、铜、锌、钼元素的含量,明显高出其他地区的土壤。其中锰的有效态含量异常突出,是郑州—漯河地区锰有效态平均含量的26.7倍。这些元素作为牡丹生长所必需的有益微量元素,能有效促进其植物细胞生长和叶绿素、糖类、酶类的合成及花蕾的形成。牡丹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很高,洛阳盆地既然能符合牡丹的生长要求,也更能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伊洛平原小麦亩产过千斤的无数次实践证明,这里是中国产量最高的粮仓之一。

矿产丰厚

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决定了洛阳矿产资源丰富多样。

全市已探明矿产4大类76种,其中金属矿产22种,非金属矿产45种,能源矿产7种,水气矿产2种;发现矿床(点)1067个,其中大型矿床41个,中型矿床69个,小型矿床415个,其他矿床542个。

洛阳矿产中有一批著名的大型、特大型矿田和矿床,包括1个大银矿(洛宁铁炉坪)、2个大铝矿带(新安、偃师)、3个煤田(新安、偃龙、宜阳)、5个大钼矿(栾川上房沟、三道庄、南泥湖、嵩县雷门沟、汝阳东沟)、7个大金矿(洛宁上宫、青岗坪、嵩县祁雨沟、庙岭—牛头沟、前河、栾川潭头、康山)。

在丰富多样的洛阳矿产中,储量较大的优势矿产多达14种:钼矿占全省探明储量的91%,名列世界前茅;钨矿占全省探明储量的99%,其中白钨居中国北方之首;冶金用石英岩占河南省探明储量的84%,居省内第一位;金矿占河南省探明储量的26%,居省内第二位。铝土矿、水泥灰岩、黄铁矿、硅石、压电水晶居河南省探明储量的第一位,金银、白云石、萤石、耐火黏土居河南省探明储量的第二位,铅锌矿居河南省探明储量的第三位。矿产资源优势,是洛阳工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野生丰富

洛阳辖区地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伏牛山主脉。动物资源分布以分界线之北面积最大,鸟兽以狐、狼、豹、狸、獾、黄鼬、石鸡、环颈雉、雀形目、隼形目、鸮形目为优势种,其中鸟类主要集中在新安、孟津、吉利3个县区的黄河沿岸滩涂湿地。分界线之南,面积虽然不大,但鸟兽资源繁多。金钱豹、梅花鹿、大灵猫、黑鹳、八哥、竹叶青蛇有少量分布,青羊、苏门羚、金雕、红腹锦鸡、大鲵、狐、獾、貂、狸、豹猫、麝等经济鸟兽在分界线以北较多。由于境内地形复杂,作为全国动物的交汇带,野生动物种多量大。全市拥有野生陆脊椎动物365种(另有9亚种),占全国野生陆脊椎动物种数的15.89%,占河南省的77.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8种,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种数的78.65%;河南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30余种,占全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的83.33%。此外,境内河流纵横,集水面积随着水库面积的增加而增大,从而为境内水栖动物的繁衍栖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中伊河陆浑水库、洛河故县水库、黄河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水栖动物的蓄养已见成效,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的实施,更为水栖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洛阳辖区南部的伏牛山,是中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一条自然分界线;南北方植物在这里交汇,东西方植物在这里混生,享有“中原植物宝库”之誉。在各类植物中,化工原料植物252种,野生果树植物103种,油料植物138种,药用植物1481种。其中拥有国家、河南省保护植物64种,占河南省的70%左右。在洛阳植物区系中,保存有古树奇木35种,2800多株,群落4处。其中第四纪冰期的孑遗植物遗留树种南方红豆杉、银杏、杜仲、连香、香果等珍贵植物不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被誉为“活文物”“活化石”。洛阳拥有的珍贵古老植物,是闪烁在洛阳自然环境中的粒粒珍珠。

植物的乐土往往是动物的乐园。出于和洛阳植物区系的同样道理,大致以伏牛山北坡为分界线,洛阳辖区地跨世界动物区划中的古北界和东洋界。这种过渡性的位置使洛阳辖区成了中国东西南北野生动物的交汇带:南北候鸟在这里留居,华南虎与太行山猕猴在这里生活,留居的鸟类、两栖类、哺乳类动物各自在这里繁衍。据2013年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报告,洛阳拥有野生陆栖动物365种,占全国总种数的15.89%和河南省的77.0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二级保护动物44种,河南省重点保护动物23种。同洛阳珍贵古老的植物一样,洛阳各类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保护价值,是洛阳备受珍爱的生态资源。

景观万千

洛阳山区面积广大,蕴藏了许多奇异景观。在龙池 海拔2000米的山顶盆地,有古冰川气候的遗存——龙池;在海拔1000米的鸡冠山,有北方最大的鸡冠山溶洞;在伏牛山主峰鸡角尖山麓,有面积千亩的丛生峰林;在黄河、洛河、伊河、汝河流经的崇山峻岭之间,有驰名遐迩的黄河八里胡同大峡谷、青要山迷谷、白河大峡谷、伊阙峡谷、潭头温泉、九龙瀑布、杜康矿泉、龙门热泉。与地文景观相照应,天文景观蔚为壮观:玉皇日出、花果山彩虹、白云山云海、西大塬晚霞等引人入胜。美不胜收的景观资源是洛阳山水旅游中的瑰宝。

白云山九龙瀑布与鸡冠洞景观 FyAxavLM4H7xANOJ0ezp3V2DIfS0/XI98DTLGEE0fsrczkybDMID07zF7fXWDbR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