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帝宅王里

儒家治国,要求首都不偏不倚,居中而安。洛阳为天下之中并且形势险固,符合政治家的建都要求,所以,洛阳在中国古都中为都最早,历时最久,仅25公里长的洛河北岸,就排列了世界建都史上独一无二的“五大都城遗址”,所以古人称洛阳为“帝宅王里”。

居中而治

法家名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儒家名言:“不偏之为中……中者,天下之正道。”在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东方大国,居天下之中治理国家,明显具有稳定性和长远性。所以,以改朝换代为表现形式的夏商周三部大融合在河洛地区演绎。总结夏商周三代王朝更替的建都规律,司马迁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岳为中岳,四岳各如其方。”这个“河洛之间”,是狭义概念——洛阳盆地内伊洛河交汇处上溯到新安函谷关以东的洛水之阳,“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左思《三都赋》)即此。

夏商周三代都洛,形成了“居一中而控四方”的政治理念。三代之后,诸多王朝或开国于洛阳,或迁都于洛阳,或宣布迁都洛阳而未果。所以,“居中而治”是洛阳作为帝宅王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善皆备

集天下之中的政治经济中心位置与天下控扼的战略军事位置于一体,洛阳的这一地理优势,在中国古都中绝无仅有。诚如明代学者陈建在《建都论》中所言:“按古今天下大都会有四,然论时宜地势,尽善尽美,则皆不如洛阳。夫建都之要,一为形势险要;二为漕运便利;三为居中而应四方。必三备者,而后可以建都,惟洛三善皆备。”

“险”“便”“中”,三项建都条件,都洛帝王无不言及,其中隋炀帝阐述最为详备:“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汉高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自古皇王,何尝不留意,所不都者,盖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库。作洛之志,所以未暇也,我有隋之始,便欲创兹怀、洛,越暨于今。……今者,汉王凉悖逆,毒被山东,遂使州县,或沦非所,此由关河悬远,并不赴急,加以并州移户,复在河南,周迁殷人,意在于此。况复南服遐远,东夏殷大,因机顺动,今也其时……今可于伊、洛,营建东京……”

五都贯洛

在司马迁笔下的河洛之间,西起涧河,东至偃师城区,长仅25公里的洛河之滨,排列着举世无双的“五大都城遗址”:夏王城遗址、商王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纵跨时空3000年,涉及大小王朝20多个,成为贯穿宋代之前中国建制的主线,世界古代史上的奇迹,号称“五都贯洛”。

五都贯洛 LNeq81nWAVxiiFX1kHckZZi++3hOm/GmGwU1rpeNIvai3RQsJ8KbDYk4w/GTxn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