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天下控扼

洛阳四面皆险,地理位置独特,古称“四险之国”。它控制着南北向的晋楚孔道与东西向的豫西走廊构成的战略十字架,所以,洛阳是“天下锁钥”“治乱之候”。

天然城防

作为城市的洛阳建在洛阳盆地伊洛河冲积平原上,平原四周群山环抱:北面邙山西起新安县境崤山余脉,迤逦东延尽于荥阳东北。南面秦岭余脉熊耳山、外方山、嵩山自西而东巅连降于荥阳东南侧。南北两列山系分别于新安东、荥阳西两点接合,构成南北狭而东西长的椭圆形的洛阳盆地。盆地虽然海拔在100~300米之间,但因处在西部山区与东部大平原的接合部位上,因而显现出居高临下之气势。向北仰望,巍巍邙岭屏障黄河,确保了洛阳盆地内部不受黄河以北部族的侵犯;向西南瞻望,崤山与邙山相夹之函谷、熊耳山与崤山相对之崤底、熊耳山与嵩山相峙之伊阙构成东入洛阳盆地的3个谷口。由于这些谷口狭窄,大大限制了伊河、洛河、涧河进入洛阳盆地的流量和速度,诸水不得肆虐洛阳盆地只有缓缓流动滋润深厚黄土。从城防角度讲,四周之山是洛阳盆地的天然城墙,没有周山为城,也就没有洛阳盆地。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决定了整个洛阳盆地与四周之山是一个完整的物质体系。因此,进入古代文明社会后,抵御水患的天然屏障与滋润盆地的纵横水网自然转化为军事城防;从防御角度讲,洛阳盆地、纵横河流、四周之山,是古代洛阳的基本概念,即以四周之山为外城,以伊洛瀍涧为内河,以河流自然分割的水中陆地为城区的天然城池。

天下锁钥

山城洛阳内可固守,外可制险,具有“居险制险”的功能。从整个中国地理来看,“天下之脊”太行山东北连燕山,西南系中条山,自东北向西南斜插于河曲;与中条山隔河相望,秦岭从河曲之南入豫西,其余脉伏牛山向东南下降到南阳盆地之内,断续连接桐柏山于鄂豫边界。黄河南北遥相呼应的两大山系构成一个“<”形大夹角,恰置在长城与长江之间,成为中国东西交通的天然险阻。而狭小的洛阳盆地正处在这个大夹角内侧,构成“ ”形。洛阳盆地西对秦岭三余脉之伊河谷、洛河谷、涧河谷,北临晋豫黄河大峡谷,夹角相夹之黄河大峡谷,东瞰黄淮海大平原。中国东西部唯一陆路大交通横穿这个大夹角之内的洛阳盆地,东向大海,西出秦陇;同时,秦豫唯一水路交通的黄河自河曲东行,经过洛阳北部邙山北麓奔向华北大平原。这样,洛阳控制着中国东西水陆交通大动脉,控制着中国东西部之间的豫西走廊。

如此重要的地利,自然为有识之士所器重。西晋张华称洛阳:“烽烟之所起,战火之所生”;北宋李格非颂洛阳:“挟崤渑之险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洛阳名园记》);明代学者顾炎武赞曰:“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天下郡国利病书》)。

洛阳形势甲天下

如此险绝之形势,自古为兵家所利用。西周伐纣与克殷,晋楚问鼎逐鹿,秦始皇统一六国,汉王刘邦打败项羽,无不以控制洛阳为前提。故言:得洛阳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 cqcdeMG52mtj5Ln6XOW+gyuxmLUoeJEHQTl2YeHWtYR/skBsVkCDbPLprZ6E4v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