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关于青少年观

一 青少年观

1.什么是青少年观

青少年观问题是一个关于青少年的社会定位的问题,它是对青少年群体和每一个青少年个体社会本质的认识。首先,是对青少年群体的基本认识,即如何认识青少年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青少年的社会本质、社会价值,青少年的社会作用,等等;其次,是对青少年个体的认识,即怎样看待每一个青少年的本质,如何认识青少年的主动性和多样性,等等。

不同的青少年观反映了社会对青少年的不同认识,同时青少年观也决定了我们在对待青少年时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倾向性。青少年观是全社会一切涉及青少年事务工作的出发点,决定着青少年工作者职业行为的性质。

2.传统青少年观的特征

传统社会中,青少年在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里都处于一种附属地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父为子纲”,家庭中年长的男性才具有权威,家庭中的决策和管理一般与青少年无关。青少年在家庭中甚至不被当作独立的个体,而被认为是家庭的财产、父母的私有物品。青少年的发展方向完全由其父母来决定,人生中的重大事件的决定甚至完全听命于父母。而依据传统伦理而来的青少年的社会地位同样表现出明显的附属性,青少年的权利不被重视,社会价值也得不到肯定,在社会决策和社会管理中的参与程度都非常低。

3.当代中国社会的青少年观

当代中国的青少年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种青少年观相互冲突、融合,向多极发展,包容性增强。一种传统的青少年观认为,青少年是某种需要我们去认识、去发动的社会客体,这种青少年观承认青少年群体的存在,认识到青少年群体特定的社会价值,意识到青少年群体在社会发展、社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把青少年作为无产阶级事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另外一种有代表性的青少年观,可称为权利观,这种青少年观把青少年看作活生生的能动的主体,认为青少年是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青少年的社会价值应得到充分的承认,青少年的权利应得到尊重,青少年的需要也应该得到满足。这种青少年观不仅仅把青少年看作组成社会的一个群体,更多的是从青少年个体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青少年的需要、权利等问题。

4.社会工作中的青少年观

社会工作中的青少年观是一种以青少年为本的青少年观。一切为了青少年,一切从青少年出发。其主要价值包括以下几点。

相信每一个青少年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和权利。

每一个青少年都有区别于其他青少年以及任何成年人的独特个性,其独特性应该受到承认和尊重。

每一个青少年都有着和成年人相同的人类需要,这种需要有权利得到满足,同时青少年也有不同于成年人的需要,这些需要也有权利得到满足。另外,青少年之间是有差异的,需要也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应该尊重这种有差异的需要。

青少年有无限发展的潜力,我们应该帮助其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潜力。

同任何一个成年人一样,人性有软弱的一面,每一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都需要帮助,都有接受别人的帮助的权利,这种接受帮助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

在享有接受帮助的权利的同时,青少年也有帮助他人的义务。

人与人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每一个青少年都必须向他人和社会负责。

社会有义务去关注每个青少年的发展,有责任保证每个青少年都有机会使用各种社会资源以满足其基本需要。

二 我国历代领导人的青少年观

1.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观

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曾深刻地阐述了青年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了青年的先锋和桥梁作用,论证了青年的未来性本质。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实习生时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把伟大祖国寄托在青年身上,希望青年们把自己锻炼成祖国积极的、自觉的保卫者和建设者。后来,毛泽东同志又明确指出,“无论工厂、农村、军队、学校的革命事业,没有青年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同志还较多地论述了青年的特点和需要,给了我们一个观察青年问题的视角。他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希望各地的党组织,协同青年团组织,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 。他还专门写了《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一文,强调要兼顾青年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娱乐两个方面,指出要关心青年的特殊需要,如学习、娱乐、恋爱、婚姻等,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认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是青年工作者必须牢记的原则。

2.邓小平同志的青少年观

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认为,青年是我们事业的希望,他鲜明地提出了社会对待青年的态度问题。早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就高瞻远瞩地指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 。他十分重视青年的历史作用,1957年,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热情地赞扬:“在过去长期的革命斗争和近年来的建设工作中,中国青年已经有了良好的表现。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热爱劳动,遵守纪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他更是反复强调,关心青年即关心未来,要“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他们成长起来,我们就放心了”。为此,他要求各级领导都要充分信任青年、帮助青年、赢得青年,“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早在60年代初,邓小平就强调要大力培养和提拔青年干部,呼吁“要重视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年轻人”,“现在再不重视培养提拔年轻人就晚了,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就不行了”。邓小平认为,青年人如果没有理性思维,就不可能走向成熟。因此,他谆谆告诫青年,要努力学习理论,“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

3.江泽民同志的青少年观

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对青年发展主体性和社会性的关系做了辩证分析,多次论证了青年自身的发展与祖国、民族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江泽民同志还对青年的创造性和生命力本质做了深刻阐述。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他向当代中国青年提出了“坚持四个统一”的要求,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在建团8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向青年提出了六点希望:希望青年们树立远大理想;希望青年们坚持发奋学习;希望青年们注重锤炼品德;希望青年们不断开阔视野;希望青年们勇于进取创新;希望青年们始终艰苦奋斗。

4.胡锦涛同志的青少年观

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同志认为,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强,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给予特殊保护。他认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

2007年5月4日,胡锦涛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信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希望全国的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5.习近平同志的青少年观

新一代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持续关注着我国青少年群体的成长发展,他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他认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只有树立高远的志向,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出彩人生。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当代大学生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他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对于当代广大青少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广大青年要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015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发来的贺信中提出,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2016年12月7~8日,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他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qSd5K89FH6WsLnMndR6Yi/L6urCz2qcY5WSGc4f5tCnIiCz9RYqLKi/Tdf6cv1d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