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初到村里

万事开头难,在大学生村官们的描述中,初到村里的一段时间是最为难熬的。从社会学上讲,这个时期的村官要经历一种社会角色的转变,从无忧无虑的学生,到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成为社会人,这期间不仅要摸索与村两委间微妙的相处之道,还要在熟悉村民的过程中,努力获得他们的认可。在很多大学生村官的描述中,“孤独、隔阂、茫然”常常成为其初期体验的写照。一位村官这样描述当时内心的感受:“刚来到大西山村时,许多村民第一次见到村里来了个白白净净的大学生,对我并不认可,认为我和原来的村官一样是过来‘镀金’的。在跟随村干部一起走家入户时,村民对我‘格外’客气,有时候会让我感到自己在村民眼中还只是个‘局外人’,这种不被认同的‘隔阂感’让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感到孤单和茫然。”体验着这种不被接受感,年轻的村官们亟须一种证明。

大多数村官最开始的工作,就是帮助统计民情档案、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申报政府项目、收集农户资料、拍照等。这样的介入方式,确实也是最适合大学生村官的。更重要的是,在走村穿巷中,不仅能与村民熟识起来,新任村官们还尝试通过自己的行动,与村民建立一种初始的信任。一位大学生村官这样描述彼时细微的人际转变:“忙起来就是半个月,当时真的很累,有时候甚至饭都吃不上。我用实际行动告诉村民,我不是来镀金的。村民看着我忙碌的身影,从内心里开始逐渐接受我,现在许多村民在村里碰到我都会主动和我聊几句。”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出身农村,但从小离家就学,让他们远离乡土民情的实际,初到村里细碎而乏味的日子,也是他们重新认识真实农民、农村的第一课。承德村官李慧颖,到村里的第一份工作是收缴医疗保险,“由于有村民就是不愿意缴只有10元钱的医疗保险,我们一遍遍地对着数字,一遍遍地查着人,一遍遍地给村民耐心地讲解新农合的好处”。而一些村官开始寻求创业机会的想法,也正是被农村落后的经济现实触动,“十组村民崔凤友说:‘我家4亩地,预产玉米2000斤,按2015年玉米0.78元/斤的价格计算,恐怕也挣不到2000元钱,扣除人工费、种子费、化肥费、拖拉机运输费等费用,能剩下的钱就更少了。’”发展意识不强、对新事物接受慢、留守劳动力浪费等现实,也激发了毕竟见过些世面的青年村官要带领村民致富的念头。当然,成功创业的经历,也为村官们提供了宝贵的履历积累。这样的积累在科层制的评价体系中是尤为重要的。有村官明确表示,创业的初见成效有助于在两委的换届中获得提名。

事实上,从年轻村官们对自己创业经历的回顾来看,有心的村官们从早先为村民服务中,发现了村子里可利用的资源,成为后期创业的铺垫。一位后来参与特色蔬菜种植产业的村官曾这样给村民算过账:“村里主要以男劳动力外出,妇女则成天聚集在广场上聊天、打牌。从这样的现状出发,利用剩余劳动力,每人80元一天,干上半年,也能有1.5万元收入。” OU8WmsiWsheapxdFuexLpR0Hlq2X83nha9mkHxQ62pEKejcrTmFiszu/c8B9jj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