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军队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背景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在改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军队网络文化是军队文化与军队信息网络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文化。加强军队网络文化建设,既是先进军事文化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的需要,又反作用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军队政治工作的改进创新。

一 各级组织和领导高度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IT(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用户在世界各地的迅猛增长,一种连带多种信息技术,伴随着互联网触觉放射蔓延,新形式的文化浪潮—网络文化登上世界的舞台。互联网虽然于20世纪90年代后才进入中国,但是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获得了快速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化已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各级组织和领导都非常重视网络文化建设。2003年首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成功举办后,“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名词得到广泛认同。2004年10月29~30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论坛正是以网络文化为核心内容进行的。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升级,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同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成为“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2007年1月23日,十六届中央政治局以“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为题,组织了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会上强调指出,加强中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软实力。此次会议提出了关于“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五点指导要求: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络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风气。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这些指导要求,为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时代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各类有形、无形文化市场的监管,尤其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报告中的18字要求,旗帜更加鲜明,指向更加明确,不但涵盖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内容,而且把“网络内容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这为进一步加快网络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奋斗目标。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该纲要认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发展新动力,需要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带动全社会兴起了创新创业热潮,信息经济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作了部署,要切实贯彻落实好,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二 军队政治工作网创建兴起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基本形成全军联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1998年,我军网络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部队不少官兵和院校学员都可以上网。2004年军网迎来了宽带时代,许多基层连队的官兵也可以上网,大批军队门户网站纷纷出现。与此同时,全军军事综合信息网也正式开通运行。它是全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是我军“十五”期间构建的“信息高速公路”,被誉为军内“互联网”。军事综合信息网,由宽带传输、综合交换、信息服务、网络管理和安全保密等功能系统组成,是一个高速率、多路宽带传输网络,是全军业务管理、日常办公和作战保障的信息传输处理平台,可提供文电处理、视频服务、语音和电子邮件、信息检索等多种应用业务,在战备训练、政治工作、后勤装备保障和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现代信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首先建成,并开通了主要用于军事作战的军队指挥自动化信息网。此后,军队政治工作信息网、后勤工作信息网相继在各部队建成并投入使用。依托军事综合网络建立的大型综合应用系统—全军政工网,不仅使军队政治工作的形态、方式、理论发生深刻变革,而且为加强军队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硬件支撑和软件平台。

2005年,原总政治部领导决定,整合各级政治机关网络资源,创建全军一体化的政治工作业务处理平台,即全军政治工作网,形成了一个以总政中心网站为龙头、辐射全军贯通基层的网络集群。 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网是原总政治部着眼加强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军队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与其他网络建设一样,全军政治工作网也经过了一个自下而上、需求牵引、逐步完善的建设过程。1998年2月,海军政治部根据中央军委“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的指示,针对海军部队特点,为加强和改善海军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政治机关和基层部队提供及时有效的政治工作信息服务,率先正式启动建设我军第一个政治工作互联网—“海军政治工作信息网”。《解放军报》专门对“海军建成我军第一个政治工作信息互联网”进行报道,受到了全军的极大关注。同年10月,海军政治工作信息网正式开通运行,网络与分布在1.8万公里海岸线上的各部队陆续联通。海军政治工作信息网的成功建立,标志着我军对政治工作网络化的初步探索。原总政治部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要求海军继续探索,把这件事抓紧抓好,尽快形成经验,向全军推广。

在全军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从1989年3月至1993年,原总参谋部军训部根据全军军事训练、院校教学使用计算机迅速发展的实际,在全军先后成立了八个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即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中、山东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到1998年12月,在全军各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基本体系组建完成。军事训练信息网是总部为适应全军教育训练、院校教学需要而统一设置的信息网络,是保证军队计算机模拟训练和军队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力量。

原总政治部宣传部为改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军营文化建设,建立了全军宣传文化信息网。该网于1999年3月开始筹建,主办单位是原总政治部宣传部宣传文化信息中心。1999年12月,全军宣传文化信息网与各大军区、军兵种联通。该网与全军军以上单位建立了正常联结,80%的师、旅与上级建立了联通,原北京军区某师部分单位还能联通到班。

建立全军宣传文化信息网的最初目的,一是为指导员提供政治工作教育参考资料,为部队文化活动提供素材。组织人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编制了马列全集、法纪教育、党的建设、优良传统和高科技知识等方面的系列数据库,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料缺乏的状况,使众多教育内容得到较好规范。二是开辟网络课堂。官兵坐在连队教室里,就能参与和接受团以上机关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针对当前部队的一些热点问题,采取“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疑难追踪”等形式进行现场直播,在政治机关与基层开通热线电话,解答官兵的各种问题。三是开设新闻时事专栏。对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重大政治理论、国内外大事、党的方针政策等政治教育资源,做到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存储。四是设立经常性思想工作难题会诊讨论区。为解决基层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政治机关专门在网上设立了一个经常性思想工作难题会诊讨论区,由机关发动组织政工干部及其他官兵参与讨论,对经常性思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机关进行归纳总结,在网上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解决办法,供基层参考使用。

设在原总政治部机关的全军政工网中心网站,建网硬件采用的是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信息量之大紧追“新浪”。从1998年2月海军率先建成全军第一个政工信息网开始至2007年,全军各部队政工网建网联网走过9年“战国时期”。其间历经“全军宣传文化信息网”5年实践,至2008年基本完成全军政治工作信息资源整合、系统集成,终于建起覆盖全军的政治工作信息平台,解决了基层官兵上网问题,其新闻日更新量3000条,更新频率1分钟,44个频道中9个互动和在线投稿频道,382个二级栏目,2530个三级栏目,53个大型数据库,图书、影视、歌曲、游戏应有尽有,1000多种报纸杂志不仅每篇文章都可以打开看,而且都能在第一时间更新,日访问量达22万人次。

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比解放军起步较晚,1998年,武警总部党委为确保在信息化执勤、处突和反恐作战中占据主动地位,确定了“建设信息化武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军委指导、地方共建和自身努力下,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连通全国各级武警部队的综合信息网(三级网)全面建成,并不断开发利用各项网络功能服务于部队。依托武警指挥自动化信息网,建成了武警政治工作网,为武警部队政治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武警部队政工网是全军政工网下属的一个子网络,以武警总部政工网为中心网站,上接全军政工网,下联武警各总队(机动师、指挥部)政工网;是以总部和各总队(机动师、指挥部)分系统网站为主体,覆盖全国各总队(机动师、指挥部)和支队(团)政治机关,贯通基层中队(连)以上单位及单独执勤点的政治工作网络集群。它是武警部队内部网络,是依托武警指挥自动化信息网扩建而成的。

近年来,经过分阶段、分层次的升级改造,已建成武警总部、各省总队(机动师、指挥部)主干网络联通各支队(团)局域网直至基层中队(连)网络终端而构成的一个广域网,为武警部队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网络环境,同全军政工网类似,具有工作指导、新闻资讯、宣传教育、学习培训、文化娱乐、交流互动等六大功能。武警部队政治工作网站于2005年建成开通,目前网络速度、网页界面、网站资源等整体水平日臻完善。2008年初,《武警部队政治工作网建设使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求各总队政治部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整合网络资源,构建功能完善、结构科学、内容丰富、机制合理、资源共享的政治工作信息网络系统。《规划》明确要求各总队在2008年底前完成上述任务。目前,在总部统一规范下,各总队(机动师、指挥部)的政治工作网建成开通,并与支队(团)、大队(营)政工网联通。

综上所述,全军政治工作网是在军队信息化建设强劲发展、网络斗争形势严峻、改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官兵多样化信息需求强烈的情况下创建的。经过不断建设、完善和运行,实现了网络进基层、进连队的要求,受到领导机关和基层官兵的热烈欢迎,成为思想政治建设领域的一件喜事、好事和实事,被官兵称之为“军中互联网”,为军队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能。军队政治工作网的创建和运行,也标志着军队文化建设进入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由单一向全面、由现实向虚拟发展的新阶段,由此产生的军队网络文化发挥着占领官兵思想阵地、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引领官兵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传统文化所不可替代的。

三 新媒体和新技术创新驱动

科学技术决定着军事文化的样式,每一次技术的革命性进步,都强制性地使武器装备、部队编制、人员结构、管理教育模式、作战训练方式甚至作战理念相应发生变革。信息化军事科技的创新发展和军队网络的普及应用,促进了军队网络建设的创新发展,致使军队网络文化对象发生深刻变化,从而推动军队文化的创新甚至军队活动形态的变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几乎强制性的,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是变革。” 军事科技创新和军队网络逐步融入军队作战、训练、管理、教育等各个领域,推动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实现由传统向现代、单一向全面、现实向虚拟的发展。因此,信息化军事革命所带来的军队网络文化的跃升,正是以信息化军事科技的创新为起点,以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承载和支撑,使科学技术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直接推动军队网络文化建设持续发展和逐步提升。

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创新军队网络文化工作方法和手段。积极稳妥推进互联网有限进军营,拓展军队网络文化阵地空间,运用信息网络推进军队网络文化工作创新发展。一方面,打造以网络为中心的新型军队网络文化工作阵地。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军队网络文化工作新领域,催生了以网络舆论引导、舆情动态监测等为代表的新型军队网络文化工作模式,使军队网络文化工作呈现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高度融合的新格局、新特征。建立健全网络政工领导机制,对涉军网络舆论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建立网上舆论斗争军地协调机制,有效管控地方涉军网站;建好用好网络资源平台,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立各级政治工作大数据系统,盘活网络信息内容,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实现军队网络文化工作运行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开放多元的网络环境中凝聚军心士气,在复杂多变的舆论生态中掌握主动,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政治工作方式,形成以网络为中心的新模式。创新思维方式,善于运用网络化思维指导和开展军队网络文化工作,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问题、监测舆情、优化决策,通过虚拟空间捕捉思想信息、引导官兵认知;转变工作方式,推动教育方法从“单向传输”转变为“双向互动”,工作阵地从物理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突出军队网络文化工作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和多样性。

运用大数据创新军队网络文化工作方法和途径。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推动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政治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深入官兵工作、训练、生活等方方面面,给军队网络文化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从技术和资源来看,大数据技术、大数据资源、大数据环境、大数据平台既给军队网络文化工作方法创新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运用大数据创新军队网络文化工作方法和手段,是紧靠军队政治工作前沿之需,是确立大数据政工理念之需,更是解决现实问题之需。各级应牢固树立信息化政工、大数据政工新理念,加强军队网络文化和信息化建设,使政治工作向网络延伸、向云端拓展、向数据深化,不断赋予政治工作以新的时代内涵,赋予传统做法以新的实现形式,用大数据强固生命线,让生命线充满生命力。

大数据推动军队政治工作方法步入信息化轨道,彰显了军队网络文化工作的时代性和感召力。目前青年官兵多数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传统媒体的关注较少,而对新媒体的依赖性与日俱增。官兵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许多规律性的信息。政治工作借助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信息,从官兵活动以及家庭和社会关系等信息中查找其思想根源,对官兵形成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在宏观层面,大数据使政治工作决策信息化成为可能,基于对政治工作海量数据的获取、跟踪、分析和预测,用大数据准确地揭示群体的思想特征,掌握群体的行为规律,把握政治工作发展走向,制定并采取科学的对策举措;在微观层面,用大数据清晰地揭示个体的思想状况,把握个体的行为特点,掌握官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从中寻求科学的方法以适应政治工作实际需要。

实践表明,只要从各种途径获得的大数据足够真实,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就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官兵思想和行为的深层原因,从而制定一对一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大数据的发展及其在政治工作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大数据为改变军队政治工作传统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数据的获取、分析与应用,不仅改变了军队政治工作的理念,而且创新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法,实现军队政治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使军队政治工作组织形态实现扁平化、融合化、集成化,保证政治工作信息的实时快速流转。通过大数据涵盖的管理、分析、呈现、应用等各个环节,可以形成新信息、新规则,促进军队政治工作方法手段创新发展,从而实现服务保证功能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应用新技术新媒介创新军队网络文化工作互动平台。政治工作是在人的精神领域搞建设,要贴近官兵、撬动心灵。进入不了“朋友圈”,就难以融入话题圈、联通工作圈。“物以类聚,人以‘微信群’分。”“世易时移,以变应变。”青年官兵多是“数码达人”“网游高手”,政治工作也应顺势而为,创新方式方法,打好网络主动仗。一是搭建网上教育平台。把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网上,开发手机教育服务平台,设置“学习园地”“在线测试”等栏目,网聚海量优质教育资源,作为政治工作干部抓教育的好帮手。二是搭建网上党建平台。建立“思想交锋微信群”“党员模范先锋榜”,及时让一些面对面不好说的话、不好议的事,通过键对键的形式讲清楚、论明白,让官兵时时点赞先进、处处评议党员。三是搭建网上文娱平台。以传播“青春正能量”为主题,开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娱乐活动,建立兴趣爱好群,开展网上诗文、歌曲、摄影等作品展评活动;设计板报展板,通过网络查询、精美案例设计实时共享;录制饭堂广播,同频同台同时传声;组织“卡拉OK”,用“唱吧”“K歌”等软件,让官兵广泛参与其中。四是搭建网上服务平台。融合网上网下打造“马上就办”服务平台,对提升战斗力有利的事马上就办,对基层呼声闻风而动,把解难帮困的实事办到家门口。在这样一个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军队网络文化工作绝不能守着肥沃的土地饿肚子,靠着富足的金矿过穷日子,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力,让网络成为不关门的教育课堂、不眨眼的指导员和不下班的政治工作部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官兵,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崇尚“指尖上生活”,青睐“虚拟化表达”,喜欢“平等式交流”。拒绝网络就是拒绝时代,走进网络才能走进新时代官兵。军队网络文化工作任何时候都要走在时代前沿,引领思想和风气之先,这是军队网络文化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创新,加快发展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政工、数字政工、视觉政工、体验政工,实现网络载体与政工本体有机结合、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为“生命线”加载“数据链”。积极探索军队网络文化工作的新路子,构建网上学习、网上教育、网上娱乐、网上服务等多个平台,使军队网络文化建设更具时代性、更富创造性,持续打造军队网络文化建设“升级版”。 41GdK8zn4+kPI9OWVEdhamyYmCRKU46AW2+wF3y9XbBFT1FgeAQqvGoYReBT1w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