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书以实证研究分析为重点,同时采用规范分析的基本研究范式,对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规范性的研究分析。在实证研究中,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模型构建和实证检验等具体方法。同时,在本书撰写过程中,还开展了大量的专家访谈和调研活动,通过实践调研,更好地与理论学术研究相结合。

本书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主要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等经济学分析方法,具体研究方法与工具如下。

(1)经济计量分析法。经济计量分析是基于观察到的经济数据,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模型误差,并对该模型进行修正使之更加适用于对经济现象的分析 。本书以我国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中心城市的专利产出绩效进行经济计量研究分析。本书主要的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有:首先对中心城市专利产出绩效数据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在得出存在空间相关性后,对中心城市专利产出绩效的数据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空间滞后模型分析(SLM)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SEM)等,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比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更适宜本书的分析研究。

专利计量分析是经济计量分析的重要构成,并衍生出专门的专利文献计量学学科分支。专利计量(Patent-bibliometrics或Patentometrics)最早由Francis Narin(1994)在 Scientometrics 上提出,是指将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综合运用于专利研究之中,是探索和挖掘专利文献结构、数量、变化规律以及内在价值的计量方法。专利计量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越来越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专利计量分析利用数理统计、文献(或信息)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理论与方法,对专利文献信息或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发掘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情报。专利计量研究已经成为国外开展专利情报研究、技术预见、技术创新、企业研发等的重要方法支撑(Byungun,2004;Sungjoo,2009;Iino,2009)。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将空间计量分析与专利计量分析进行了结合应用。

(2)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可以对主体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相关属性进行科学的分析,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强的研究方法日益得到关注。社会网络分析法最早由Barnes(1954)提出,Freeman(1979)、Scott(1988)和Wasserman(1993)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和方法,使社会网络分析得到广泛的运用,如组织间关系(Noel,1979)、政治社会领域(Knoke,1990)和工程项目联盟(Stephen,2004)等。社会网络分析以可以确定的社会关系的相互关联和互动为前提,通过研究群体间的相互关系而对整体(或群体)进行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工具有UCINET、NetDraw、AUREKA等 ,其中UCINET是分析社会网络间相互关系最常用、最客观的分析工具。本书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方法,采用UCINET软件进行分析,并结合可视化分析工具NetDraw等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中心城市专利合作、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我国主要城市机器人专利合作及合作主体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在专利研究结果可视化方面,AUREKA等可视化软件被较多应用,可以更加形象地显示出研究对象引用其先专利和被其后专利引证的信息。

(3)制度经济分析法。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引发新的产业变革,并将诱发新的工业革命,这看似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但实质上制度的建设和保障是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根本,而城市恰恰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融合载体。本书基于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系统分析和客观认识,以制度经济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对工业革命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对如何完善我国中心城市专利合作网络进行系统的制度分析,并结合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人才引育、教育变革、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创业创新精神等问题开展探讨,具体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本书的研究技术路线及基本框架见图1-1,本书的研究体系及技术脉络见图1-2。

基于前述,本书的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系统阐述本书的研究背景、问题提出、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等,明确本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对象,并对本书的数据来源和信息检索进行说明,阐述本书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第二章为相关专利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文献进行综述研究,其次从创新合作网络的特征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的角度对创新合作网络进行综述分析,最后从产业专利创新、高校专利创新、企业专利创新、区域(城市)专利创新的角度对专利创新文献进行综述分析。

第三章为基于空间计量的中心城市专利产出绩效研究,首先介绍了本部分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知识生产函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运用这些分析方法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城市的专利产出绩效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图1-1 本书的研究技术路线及基本框架

图1-2 本书的研究体系及技术脉络

第四章为辐射效应下的中心城市专利合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从总量分析、结构分析、职务申请和非职务申请的角度对中心城市的专利申请状况进行表征分析,运用UCINET和NetDraw等社会网络分析工具构建了中心城市专利合作网络,通过负二项计量回归的空间交互模型对中心城市及其同组织、异组织专利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中心城市的专利创新辐射距离等级特征、专利创新辐射距离与城市信息流、城市专利创新辐射方向进行研究。

第五章为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研究,首先对中心城市产学研合作申请总量、产学研合作申请IPC分类、专利合作网络密度演变、合作中心度和中心势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构建中心城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图,对专利合作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采用Logit p * 模型对中心城市专利合作网络进行实证分析,并以上海为例对中心城市内部产学研专利合作状况进行案例研究。

第六章以机器人为例,对城际新兴技术知识储备及机器人专利创新合作网络进行研究,主要从期刊分布、研究机构、研究类型、研究平台、研究主体等方面对中心城市机器人新兴技术知识储备进行比较研究,并基于机器人专利合作对我国城际专利合作网络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第七章为研究结论、启示和讨论部分,主要对本书的研究结论和研究启示进行总结,并对人才引育、教育变革、顶层设计与制度环境、创业创新精神等影响中心城市专利合作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 ib6xwGjY/7XJGQT0iGBceEVFDdoFo74klvKk5K1Y9t39nhRZNTXyXue+MZ3gA4y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