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网络化背景下,全球竞争更多地体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并不断向中心城市聚焦,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是产业,产业发展的背后则是创新的支撑,而专利则是创新成果的直接体现。

背景一: 以新能源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来临。

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布《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业与创新》的专题报道,描述了技术引领的制造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2012年6月,美国著名未来学者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中文版的面世,使“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2012年以来最热门的词,对于人类正在迎来一场划时代的技术和经济大变革这一判断,日益趋向共识。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新能源等,成为描述和讨论这场变革基本特征的“关键词”(戚聿东、刘健,2014)。第三次工业革命为发达工业国家(经济体)重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优势提供了机遇(American 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2011)。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指出:“新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背景二: 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核心载体。

城市是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竞争、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核心载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生产制造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改变国家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竞争的关键资源基础,进而重塑全球经济地理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吕铁,201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对我国城市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包括现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加速削弱、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大以及适应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薄弱等。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和能否担当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乃至全国发展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主导地位。

背景三: 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以专利创新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正在塑造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次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型期都会产生“重新排队”的发展契机,抓住机会的国家和地区,将在未来的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优势。专利在技术创新升级和产业提质增效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分析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性数据(Travis and Nikolas,2014)。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指标,专利是衡量和评估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重大突破的最佳代表,而专利的不断产生,使得传统产业始终处于被拥有新兴技术的产业替代的风险之中(Turkay and Alptekin,2009)。基于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及可得性,大多数研究以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Evangelista et al.,2001;Acs et al.,2002;Hagedoorn,2003;Yueh,2009)。总体来看,专利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产出成果,是一个城市科技资产的核心,是衡量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关键指标(Acs et al.,2002;Porter et al.,2004)。

当前,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和研究突出了技术、重视了产业,但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城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关键性作用,而在区域合作变革背景下,城市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充当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自1985年我国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相继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战略、专利战略、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等,并用了15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个 100 万件专利申请,第二个100万件专利申请历时4年2个月,第三个100万件专利申请历时2年3个月,第四个100万件专利申请仅用了18个月,第五个100万件专利申请仅用13个月。到2015年年底,我国专利的申请总量突破700万件,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但我国专利创新必须加快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城市专利合作网络的研究以及基于该研究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对于提升中心城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应对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二 问题提出

因此,我们可以比较明确地判断,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由于其交通区位条件、经济要素尤其是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的大量汇集,将在中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担当国家创新发展体系中的关键引擎。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期间明确提出了北京要坚持和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其中“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北京新的城市战略定位。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期间,明确要求上海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所谓“中心”,事实上就已经是一个网络化的概念。北京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都将成为中国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实现科学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与较量已不仅仅局限于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知识资源的主体地位正在不断凸显。发展创新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城市若赶不上这一趋势,就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掉队。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产出水平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研发能力,既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及知识经济的重要指标,又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拥有了核心专利,谁就能够取得市场的先机,占领产业的制高点,进而确立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专利创新集聚地,以上海为例,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很难由一个城市单独完成,必须有周边城市和区域性创新合作网络的支撑,基于专利合作的城市创新网络成为必然选择。

从严格意义上讲,以上的论述还仅是一种经验性判断,但其提出了一个非常富有价值且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和验证的问题,即未来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为代表的中心城市将如何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城市又将在创新合作方面,建立和形成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又有哪些网络关系特征,其未来发展和完善的方向在哪?显然,探究和分析这些问题是一项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从现有研究文献综述来看,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围绕“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和“创新合作及专利创新”开展相关文献综述与分析。总体来看,相关文献对工业革命尤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进行了较多研究和讨论,但对于城市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作用则没有涉及,尤其是基于专利创新的城市创新合作网络关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

因此,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我国中心城市之间存在怎样的专利合作网络及其关系,这种网络合作关系将给城市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从这一问题出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具体问题包括:首先,从中心城市城际角度来看,不同城市的专利创新现状及其绩效如何;其次,中心城市之间在专利创新中存在哪些网络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关系,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再次,在一些具体的新兴技术领域中,城际及城市内部存在哪些网络合作;最后,除了专利合作外,影响这一网络关系以及中心城市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还有哪些关键因素。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具体命题。

总的来说,本书在基于“问题导向”的前提下开展研究,深入分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区域合作新变革趋势下的中心城市专利合作问题,以现代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分析基础,按照“工业革命(产业变革)—技术变革—城市应对—专利创新—合作网络”的主线展开研究。 vj67cNfMCAFRHVz3i0lVNXCQF3k7CMgGtHOqKak7xWcZryT5d0gaEbT7bu3CX2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