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高速发展,国家不断进步,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智慧结晶不断升华,挖掘新的理论。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战略高度、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四个全面”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与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一脉相承,在四个方面加上“全面”二字具有独特的深意和内涵。“全面”意味着全方位、立体化、不留死角,极大扩展了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从细处落脚,抓关键着力解决我国当前一系列矛盾问题,体现了治国理政的新思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果、新理论。“四个全面”坚持科学理论为导航标,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四个全面”是对党治国理政的实践总结和丰富的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新要求,与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结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新境界,谱写新篇章。深入落实、推进“四个全面”就必须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充实和完善,更加针对难题、更加顺应民意。这些目标与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相衔接,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相一致” 。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角度出发,“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包含五个方面的目标,一是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根本改变,实现经济转型,建设经济强国。经济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经济发展好我们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能得到改善,物质丰富我们生活才能感到幸福。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发展、和谐才能稳定。建成小康社会,和谐是保证,在社会环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氛围中我们建成小康社会才能稳步推进。三是政治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四是文化建设大发展、大融合,弘扬和培育中国优秀传统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强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新阶段、新发展,打造绿水青山的绿色中国。同时,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人民幸福,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习近平从改革的方向、方位、目标、方略等,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系列的阐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渐进式、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战略举措”之一。这一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即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深化改革要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把握发展大势、敢于攻坚克难,以深化改革破解结构性难题。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时代特点。首先,当前改革由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部署,中央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改革力度空前、改革效率显著提高,落实顺利。其次,改革坚持顶层设计,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等领域,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再次,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重大体制性问题,关注民生。最后,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对于民生领域、通信领域、金融领域加大力度改革,达到调结构、稳增长的目的。
“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全面无死角、无缝隙,关键在深化,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决心和信心才能打赢改革这场胜仗。“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蓝图需要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大举措之一。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的治理方略,社会发展必须要依靠法律维护秩序。习近平指出,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治国,关键是依宪执政。党和法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具体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全面依法治国”主体是人民,全面依法治国符合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到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到我们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厘清了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为建设法治政府明确了方向。科学的法治体系为政府执政提供了桥梁。认清客观存在的问题,为建设法治政府扫清障碍。
“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重大战略一环,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了“快进键”,进入了“快车道”。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从顶层设计上回答了法治统一性的问题;五大法治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从国家治理角度回答了,法治协调性的问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参与主体角度回答了法治系统性问题。
“全面依法治国”标志着我国进入新的阶段,在国家治理方面法与德相结合,德作为法律的前提,法作为德的基础。人民群众才能享有更多的权利,权利才能获得法律的保护。国家要科学立法、全面立法,减少法律盲区、擦边球现象。人民要遵纪守法,提高守法意识,社会才能公平正义。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要使手中的权力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减少徇私枉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把权力放进法律的笼子,把笼子扎紧、扎密、扎细,让权力只能为群众服务、只敢为群众服务,不给滥用权力可乘之机。“全面依法治国”保障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安宁、国家太平,只有在法律健全的环境中才能生长正能量的果实,邪恶之气不敢“露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保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布局中的三大举措之一,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需要党的领导,需要保证党的风气和原则。“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全面”和“从严”,“全面”体现在党的建设涵盖面广阔,建设内容丰富。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统一标准,所有党员都对党的建设负责。以上率下,层层紧压,逐渐落实。内容全面包括,思想建设、内容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建设等各方面相互统一、相互促进。“从严”,就是要严字开头抓细、抓实、抓小,将真抓实管贯彻到党的建设全过程中。
习近平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艰巨任务。反腐倡廉关键在“长”和“常”二字,一个是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管理干部” ,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延展和加深,是持续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坚持“从严治党”是保证党的政治方向不动摇,核心是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果断的措施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系统治理,持久发力;必须坚持全面系统,综合治理;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必须围绕权力运行这个重点;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必须坚持法制思维向前推进。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彻到治党管党的全过程之中。在新时期必须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原则、党的纪律关系到党的发展、党建设。只有保证党的纪律、党的风气、党的作风,才能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硬仗。
党在全国执政60多年以来,经历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不懈探索,所积累的治国理政丰富经验,是提出“四个全面”的基础。这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速发展必须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兼顾、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汇集人民力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中华大地,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我们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在党的十八大之前,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在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在报告中重申了这“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8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而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此后,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阶段,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也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这样就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
第三阶段,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不久,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至此,把“三个全面”首次扩展为“四个全面”。需要指出的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虽然都提出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但“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江苏考察调研中首次提出来的,并且是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组合在一起,作为“四个全面”首次提出来的。
对“四个全面”的定位也有个发展过程。最初,这“四个全面”是作为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要求以及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提出来的。2015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党的工作战略布局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工作布局正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有过三次权威表述。
第一次是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
第二次是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任党的总书记不久,就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他指出:“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 他还说:“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第三次是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他还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渐形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了总的要求,做出了总的设计。《建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作为三个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之首,写进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式写进党中央全会的文件,并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写进《建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成为全党的思想共识和政治遵循,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重大意义,增强学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致力于研究和解决人类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理论飞跃。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伟大思想。第二次飞跃,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创新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强大的科学理论武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肩负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使命,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这些新观点、新论断、新实践的集中体现,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一个更广的视野里、一个更全的思维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做出科学论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创新和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四个方面,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都曾提出过,但是,把四个方面加以整合、深化、提升、创新,推进到全党全国各方面工作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这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回答我们党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和今后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是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的创举,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谱写了新的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目标已成为全党和各民族的热切期望,成为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思想引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科学理论和新航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一个单一航标,而是四个功能不同的全面航标,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实现中国在世界发展大潮流中乘风破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当下的奋斗目标,还是实现未来美好愿景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必须要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一系列的思想、原则、理念、要求、举措,构成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导航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动力。伟大事业的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持久的动力,这个动力来源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民群众幸福度等问题的关键一招,成功迈向小康社会需要深度改革提供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法制保障。社会的发展,生活的稳定,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制体系作为基础。“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国家发展离不开法律,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只有把法律的笼子扎紧国家才能得到发展。“全面依法治国”是长远发展的谋略,是为子孙万代谋福利的大计,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和国家道路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可缺少的根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的政治保证,体现了我们党对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风险的清醒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勇于直面矛盾、迎接困难、化解风险的勇气和智慧。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伟大的事业、实现伟大的目标,必须建设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自我净化难度大、自加压力极高,不断探索从严治党的规律和特点,体现了党对自身发展的责任和担当。当前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又一次“进京赶考”的考验,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来迎接这场考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这次考试的前期准备,取得成功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需要每名公民做好监督,齐心协力完成这次考试。新时期我们党严明纪律,修订新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又进一步强调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开始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局的总战略、总方针,在国家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决策、部署中,发挥突出作用、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之间有目标、有措施是一个完整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目标提供根本保证,全面依法治国为战略目标提供法律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为战略目标提供根本动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在高度统一、目标清晰、战略高远,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求和发展规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四个全面”是为解决我国突出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增长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领,确立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战略工作的战略方向、主攻目标、重点领域” 。贯彻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是“全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方位进行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而是全国范围内不留死角,全体人民,不分东部、西部、中部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要达到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四个方面需要同时推进、全面落实,“哪个全面都不能缺,都不能放弃,否则整个战略布局就会落空” 。贯彻落实重要点就是抓全面,分清主次矛盾,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结合才能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实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维度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是以此为基础,拥有最广泛的认同度,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为无产阶级服务,代表了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拥有科学理论为指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保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这种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和认同中得到了回答,在实践中得以升华,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能为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信心和幸福感。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四个全面”是继承、创新、发展一脉相承的,展望未来“四个全面”是从容、淡定、笃实敢于迎接挑战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