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东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所共知的。在这些丰富资源的基础上,俄罗斯积极开展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在使这些资源得以开发利用的同时,大力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中的国际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开发项目上,主要的大项目包括以下几个。
俄罗斯萨哈林大陆架的油气开采始于1999年。萨哈林大陆架是指俄罗斯东部地区围绕萨哈林岛的大陆架部分。萨哈林岛(库页岛)是俄罗斯第一大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太平洋西北岸,西隔鞑靼海峡同大陆相望,南隔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同日本北海道相对,东部和北部濒临鄂霍次克海。其南北长948km,东西宽6~160km,全岛面积约为7.64万平方公里 。
俄罗斯建设钻井平台的第一次尝试是在里海,开采石油的国际财团在这里工作。第二次就是在萨哈林,在这里有不同的公司正在开采或将要开采9个油气项目,即萨哈林1~9号油气资源开发项目。在此,主要就萨哈林1~3号项目进行详细描述分析。
1号项目:萨哈林-1号项目的产品分成协议签署于1995年6月,于1999年1月生效 。该项目于2005年10月1日开始投产。该项目包括三个主要的油气田,即柴沃、奥多普图和阿尔库通达吉。总投资超过120亿美元,参与该项目的财团有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日本萨哈林石油和天然气发展公司、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它们所持股份分别为30%、30%、20%和20%。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萨哈林-1号项目的石油主要销往亚太国家。
2号项目:萨哈林-2号项目的产品分成协议早在1994年6月22日就签署了,1999年1月正式生效 ,并首先对皮利通-阿斯托赫油气田进行开采,其余主要的油气田还有伦斯基油气田。起初,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日本三井物产和日本三菱商事共同参与萨哈林-2号项目,其所占股份分别为55%、25%、20%,萨哈林能源集团是萨哈林-2号工程的事业主体 ,由此可见,萨哈林-2号项目是俄罗斯境内唯一没有俄方股份参与的能源合作项目。但是2006年12月,迫于压力,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日本三井物产和日本三菱商事分别将自己一半的股份出售给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这样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得到50%加1的股权,其他各方的股权分别为27.5%、12.5%、10% 。萨哈林-2号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不但发现油气,而且壳牌还在那里设立了一个液化天然气(LNG)工厂。
3号项目:预计其石油储量为8.5亿吨,天然气为8000多亿立方米。萨哈林-3号是俄罗斯远东太平洋沿岸规模最大的一个油气开发项目。1999年5月初,时任总统叶利钦批准用产量分成法开采俄罗斯东部地区萨哈林-3号区块的决定。萨哈林-3号项目是由俄罗斯石油公司、中石化及萨哈林石油公司共同投资的,三方各持股49.8%、25.1%和25.1% 。当时三方商定,经勘探确定油气储量之后,中石化将从其中获得相应比例的“份额油”。2005年7月中石化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正式的项目合作文本,根据协议,双方对萨哈林-3号项目的一个深海区块进行油气勘探 ,但是勘探结果并不理想。
根据产品分成协议,2009年,萨哈林-1号项目的矿产使用税、利润税和利润产品分成达到262.7亿卢布(约合8.29亿美元),萨哈林-2号项目收益为2.845亿美元 。产品分成协议规定,投资方在成本全部收回之后,才与俄罗斯政府进行利润产品分成,在2006年,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都没有进入利润产品分成期,由此,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提出追加萨哈林-2号项目的成本,引起俄方不满,成为俄罗斯与项目投资方利益分配矛盾的导火线。最后的结果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出资购买萨哈林-2号项目的股权,此项目才得以继续下去。
油气资源是战略性资源,尤其是在世界能源价格上涨,世界能源安全堪忧的情况下,油气资源更显示出其珍贵价值。而俄罗斯也不忘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及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维护国家利益,凸显其能源外交的力量。
俄罗斯在实施东部大开发过程中,将发展基础设施作为其重要的战略方向。具有代表性的东部大开发战略都明确规定俄罗斯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例如,《2020年前西伯利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三部分内容明确规定要发展西伯利亚的交通、能源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2025年前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也阐述了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及前景。
2010年12月28日中俄政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以下简称《地方合作规划纲要》)。该纲要规定了中俄加强合作的领域,并明确了中俄双方进行地区合作的重点项目。双方商定,要在中俄口岸及边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领域、中俄地区运输合作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发展和改造中俄口岸,完善旅检、货检系统,加快口岸电子化,提高通关效率,完善与口岸相关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中俄间的铁路、公路、航空及港口建设,尤其是航空方面的建设,以加强两国的交流互动。
其实,中俄间就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的合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以远东石油管线为例,1994年,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向中国提出修建中俄原油管道项目(俄罗斯安加尔斯克—中国大庆,即“安大线”)的建议。2001年9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总协议》,此后两年多双方完成了“安大线”的技术论证等工作。但是,极度渴望得到石油的日本从2002年年底开始介入,建议修建从安加尔斯克到纳霍德卡的石油管线,2003年6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和日本外务大臣在对俄游说的同时,向俄抛出提供75亿美元资金、协助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的诱饵,虽然这一承诺在当时因为日本国内不景气的经济状况而难以实现,但成为阻碍“安大线”顺利开工的一大障碍,就此中俄石油管线项目“安大线”流产。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于2002年年底提出了所谓的“安纳线”,但是因环境问题,“安纳线”最终被2004年提出的“泰纳线”(东西伯利亚泰舍特—纳霍德卡)方案取代,2004年12月31日,时任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签署文件,决定由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修建“泰纳线”石油运输管道。实际上“泰纳线”是“安纳线”的改良版。“泰纳线”的管道设计总长度为4130公里,途经伊尔库茨克州、阿穆尔州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管道建设周期预计为4年,管道的年输油设计能力为8000万吨,输油管道的直径为1220毫米,沿途将修建32个油泵站。与“安纳线”不同的是,“泰纳线”要长出230公里,而且远离贝加尔湖,其起点设在了距安加尔斯克西北约500公里的泰舍特,与“安纳线”距贝加尔湖75公里相比,“泰纳线”往北后撤了150公里,距贝加尔湖225公里。该管线穿越贝加尔湖北部,然后沿着贝加尔—阿穆尔大铁路南下,途经腾达和斯科沃罗季诺,并沿着中俄边境地区一直通向纳霍德卡附近的佩列沃兹纳亚湾。根据规划,“泰纳线”的一期工程为从西伯利亚中部的泰舍特到距中国东北边境仅60公里的斯科沃罗季诺;二期工程将铺设从斯科沃罗季诺到纳霍德卡的管道。
中国与俄罗斯有关石油管线的谈判没有停止过,双方决定在“泰纳线”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建设中国支线,即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大庆的线路。2008年10月28日,时任总理温家宝与时任俄总理普京签署《关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承诺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双方于2008年10月、11月、12月进行了三轮谈判,但因为汇率等问题谈判曾一度中止。2009年2月17日,中俄就“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达成一致,并签署了正式协议。协议规定,未来20年,俄罗斯将向中国提供3亿吨的石油,即每年1500万吨;而中方由中国开发银行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即向俄罗斯石油公司提供150亿美元贷款,俄方以石油供应作担保,另外向俄罗斯石油管道建设运输公司提供100亿美元贷款,俄方以基础设施作担保。
显然,这一石油管线项目对中俄两国来说是互利共赢的。首先对于俄罗斯来说,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之时,大量外资从俄罗斯流出,使其国际储备减少了600亿美元,几大石油公司也陷入了债务危机,而且要想在扩大再生产及在世界上抢占资源,必须拥有自有资金,因此,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将会给俄罗斯带来巨大的好处,另外,可以让俄罗斯减轻对欧洲市场的依赖。长期以来,俄罗斯的油气主要供给欧洲国家,对其依赖过大,以至于面对来自西方的压力时反压力的能力较低:再加上欧洲市场已经饱和,所以俄适时加快开辟东方市场是必要选择,这不仅能为其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而且能在加速本国东部地区开发的同时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防范地区分离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其次,对于中国来说,与其说是“贷款换石油”不如说是“石油换贷款”,据有关专家计算,按照一吨原油等于7桶计算,250亿美元贷款换来的是21亿桶(3亿吨)原油供应,平均每桶供应的贷款额大约是12美元,或者说是每12美元贷款换来1桶原油供应 。另外,提高了中国的能源保障能力。我们知道,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消耗的一半需要进口来补充,中国的石油进口长期依赖中东,但是中东政局不稳,被美国不断渗透,并且中国的远洋运输能力不强,远洋运输途中海盗猖獗,所以能够获得邻国俄罗斯的石油供应,将大大减轻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能源保障,增强能源安全。总之,石油管线的顺利铺设对中俄两国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品种繁多,居世界第一,资源比较优势明显,而且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但是比较优势不等于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土地、劳动、自然资源等要素的丰裕程度,而竞争优势来自要素的成本效率,往往强调价格竞争 。虽然俄罗斯拥有别国不曾有的自然资源禀赋,但是长期依赖出口较为丰富的产品,很可能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非但不能使国家摆脱贫困,还有陷入“比较利益陷阱”的危险。而俄罗斯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俄罗斯林产品的对外贸易中,大量出口原木,然后再用所得的外汇收入大量购入木材深加工产品,最终导致贸易利益的减少。资源是有限的,即使像森林这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乱砍滥伐、浪费严重,也有枯竭的一天。然而这种单纯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比较优势是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波特指出竞争优势有层次之别 。属于低层次优势的是单纯的资源禀赋优势,而像通过对技术、设备、科研等大量投入而获得的技术优势属于高层次优势。低层次优势由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很容易被模仿,而高层次优势则更稳定。那么对于俄罗斯来说,加快木材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改变目前以出口原木为主的贸易结构,是俄罗斯的一项长期任务。但是目前俄罗斯木材深加工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所以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合作是必然选择。除了资金和技术不足外,俄罗斯还缺少劳动力和技术熟练工人,许多成熟林和过熟林不能及时得到采伐,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森林灾害等,大量的森林资源有待开发,这也需要俄罗斯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开发利用方面的合作,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为此,从2006年起,俄罗斯不断提高原木出口关税,并提高本国对木材的深加工能力。
具有代表性的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即《2025年前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2020年前西伯利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都强调要在本地区大力发展加工工业,足见俄罗斯政府对东部地区发展加工工业的重视。其中《2025年前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认为对于发掘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森林加工部门出口潜力来说,在外贝加尔地区和阿穆尔河沿岸地区组建木材加工综合体发挥着特殊作用,包括在伊尔库茨克州发展纸浆造纸工业等。而木材加工综合体的前景在于在利用外国投资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并且指出为了使森林资源得到利用不至枯竭并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签署国际协议,首先是要与中国生产者签订协议。这表明俄罗斯在木材深加工方面与中国积极合作的态度。
我们知道,木材的体积大,这无疑会增加木材运输成本,所以在森林资源领域的对外贸易中,地缘优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地跨欧亚,毗邻世界上两个最为巨大的木材需求市场:欧洲和亚洲。虽然欧洲的木材进口量在世界上排第一位,但是由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距离欧洲市场较远,木材运输道路设施落后,运输成本较高,这为俄罗斯森林资源开发主要面向亚洲市场提供了可能。亚洲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也有经济快速发展的韩国,整个亚洲的木材进口量仅次于欧洲,居世界第二位,市场极为广阔。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拥有广阔的木材市场,且在地缘上与俄罗斯相邻;而且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使得森林工业对木材的需求明显加大,而且出现人员富余和设备闲置的状况。因而中国积极参与俄罗斯森林资源合作开发,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中国森林工业的闲置设备和富余人员,解决森林工业企业生产、员工就业、增加收入等基本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战略意义在于可以锻炼企业队伍,促进企业熟悉国际规则和制度,逐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伐和加工,优化配置各种要素和资源,成长为大型跨国公司。所以中国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赴俄罗斯开展木材深加工合作,引导企业在境外从单一的木材贸易合作,逐步向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工业园区、木材综合加工、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以及林业科技交流方面发展。
在《中俄地方合作规划纲要》的附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合作重点项目目录》中,双方商定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同时要在资源深加工方面密切合作,包括木材深加工、水生物资源深加工等,其中主要是木材深加工,这在中俄地区合作的重点项目中已明确规定。在外贝加尔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布里亚特共和国、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马加丹州、堪察加边疆区等,要建立各种形式的原木深加工企业,木材加工综合体,森工综合体,薄板、OSB板生产企业。特别是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确定了多个木材深加工项目,例如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建立OSB板生产企业,在阿穆尔斯克市建立大型的原木深加工中心等。整体来看,在该重点项目目录中,俄罗斯境内有关林业开发的项目就有22个,占项目总量的23%,将近1/4。其中外贝加尔边疆区有2个,伊尔库茨克州有3个,阿穆尔州有1个,犹太自治州有1个,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有7个,布里亚特共和国有3个,滨海边疆区有1个,萨哈林州有2个,马加丹州有1个,堪察加边疆区有1个。今后中俄加强林业合作的潜力巨大。
以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与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洁雅木材生产联合体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来了解中俄木材深加工合作的相关情况。2010年10月22日,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与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洁雅木材生产联合体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森林资源合同。该合作项目投资总额为350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为105万美元,占投资比例的30%;俄方投资额为245万美元,占投资比例的70%。合同期限为10年(2010年11月1日至2020年11月1日)。据悉,内蒙古森工集团与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洁雅木材生产联合体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中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决定共同合作开发森林资源,开展木材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合同总金额为2亿美元。协议规定,中方负责提供生产所需的劳务技术人员260名,负责采伐、集材、清林、运输、卸车、造材、选材、归楞、装车、锯材加工和木材检验全部生产工序;俄方提供合作项目所需的充足的可采资源、贮木场地和铁路专运线,办理引进劳务技术人员许可证,垫付生产所需油脂、材料、关税和铁路运费等资金。根据合同约定,该项目生产经营范围是森林采伐,木材深加工生产,销售原木、锯材和其他林产品。合作项目投产后,预计可以达到年采伐木材10万立方米,加工锯材2万立方米,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人民币。并且随着生产经营的发展,生产规模可增加到年产木材15万立方米,加工锯材4万立方米。合作项目将向密度板、细木工板和木材削片等方向发展 。
我们知道,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木材来源地,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木材出口市场。但是双方的木材深加工合作要远远落后于双方的贸易水平,合作水平较低,这成为制约两国林业合作的瓶颈。中俄在森工合作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规模小、效益低、投入少、不规范等问题。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在俄罗斯积极推动深加工企业发展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在森工领域的合作前景将非常广阔。
北极地区是俄罗斯联邦的地缘战略利益区。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位于这一地区的俄罗斯联邦区域的稳定发展来说,北极地区的经济和自然资源潜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明确俄罗斯北极地区的范围。在这里,我们以《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以下简称《原则》)为依据,《原则》是俄罗斯联邦总统于2008年9月18日批准的。在《原则》中俄罗斯北极地区包括下列行政区划的部分或全部领土: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摩尔曼斯克州、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楚科奇自治区。这些行政区划是根据《有关北极事务的相关决议》(附属于苏联部长会议的国家北极委员会于1989年4月22日制定)和《关于苏联的土地和岛屿在北冰洋的声明》(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于1926年4月15日公布)划分的,具有法律效力。此外,俄罗斯的北极地区还包括这些行政区划邻近的土地、内海(河)中的岛屿、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俄罗斯对上述地区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符合国际法的规定。
俄罗斯对北极地区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早在彼得一世时期,沙俄就曾经多次组织探险队到北极进行考察,收集相关地理信息。而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开发更加迫切。作为主要的北极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芬兰)之一,俄罗斯将北极地区视为“21世纪的能源基地”。2001年,俄罗斯就对北冰洋近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向联合国提请了权益诉求,诉求因“证据不足”而遭驳回。但是俄罗斯对北极的热度依旧不减,于2007年首先在新一轮的北极争夺战中宣誓主权,并于这年的8月2日,利用深海潜水器,将一面用钛合金制成的俄罗斯国旗插在4300米深的北冰洋洋底,随后又建立起漂浮水电站,并派遣战略轰炸机巡视。2008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了《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俄罗斯开始实施北极战略。
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重视源于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极具战略意义的北极航道。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保守估计,北极地区有900亿桶的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石油储量的13%,而天然气储量却是石油储量的3倍,其未完全探明的、可获取的天然气储量约为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30%。由此,北极地区也获得了“新的休斯敦”(美国石油工业的发源地)、“第二个中东”这样的称号。而除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之外,北极还有大量其他的重要资源,如煤炭、铜-镍-钚复合矿、铁、金、金刚石、铀等。这极大地刺激了俄罗斯及其他北极国家对这一地区的兴趣,引发了日趋激烈的争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冰雪大面积融化,融冰条件使得对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的开发更加便利,同时也为北极航道 长时间的通航提供了条件,其夏季通航能力越来越强。
俄联邦北极地区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俄罗斯国家北极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大影响:①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恶劣,覆盖永久冰盖层,并有大量浮冰;②北极地区的开发比较缓慢,工农业不发达且人口密度低;③俄罗斯北极地区远离国家主要工业中心,本地经济活动所需的原料、燃料以及居民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包括粮食)都需要从外地调配,但是北极地区的资源非常丰富,且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④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一旦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俄罗斯国家北极政策的主要目标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军事安全、生态安全、信息技术和通信、科学技术及国际合作等。而国际合作就是要确保在国际公约和国际协议的基础上(前提是俄罗斯必须是这些国际公约和国际协议的参加国之一),建立俄罗斯与其他主要北极四国互利互惠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
俄罗斯国家北极政策的战略重点包括若干方面:①在有关国际法和双边协议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俄罗斯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与北极四国开展积极的互动,以求最终划定海洋边界;②与北极四国加强合作,共同建立统一的地区搜救系统,并努力防止发生技术性(人为)灾害或当该类型灾害发生后,五国能共同采取有力措施以减轻其对北极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统一协调五国搜救队伍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动;③通过发展双边关系,增强俄罗斯与北极委员会、巴伦支海欧洲北极地区理事会等区域性组织的联系,改善并巩固俄罗斯与北极四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开展与这些国家的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及跨边界合作(包括五国共同合理开发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保护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④依据俄罗斯联邦有关法律及俄罗斯联邦签署的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对穿越北极空中航线和“北方海航线”的飞机和船只实施有效组织和管理;⑤俄罗斯政府机构和各社会团体都要积极参与与北极问题有关的国际性会议和论坛,俄罗斯议会要加强与欧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一步促进俄欧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⑥在北冰洋完成划界行动,确保俄罗斯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与挪威实现互利共存;⑦改善俄罗斯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家管理机制,推进对北极地区的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⑧提高北极地区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当地经济条件,为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⑨大量使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北极地区的资源优势;⑩通过翻新和新建公路、港口等交通业、渔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要想顺利实现俄罗斯国家北极政策,俄罗斯联邦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各共和国、州、自治州、边疆区、直辖市、自治区)需要通力合作,各工业企业、商业团体和社会组织也可以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府开展合作,甚至俄罗斯联邦还可以同外国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共同开发俄属北极地区,具体包括:①在不损害俄罗斯国家利益及不违背俄罗斯联邦法律的条件下,在确保俄属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军事安全、边界不受侵犯的基础上,可在北极地区开展科研活动,并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俄属北极地区,同时要遵守国际法和履行俄罗斯所承担的国际义务;②利用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出资、预算内拨款和预算外追加拨款的灵活方式,实现俄属北极地区的开发;③俄罗斯联邦各主体分别制定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土地发展规划;④向国际媒体宣传和解释俄罗斯的北极政策,并通过举办展览、国际会议、“圆桌会议”等各种形式向外界证明俄罗斯拥有对北极地区无可争辩的主权和合法权益,树立俄罗斯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⑤建立国家北极政策监察和分析机制。
俄罗斯国家北极政策的实施主要是通过《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来体现的,该原则的相关目标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2008~2010年):通过地质、地理、水文、测绘等手段确定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疆域,并准备好充足的数据和证明材料;为有效开发俄属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要为北极的开发投入大量资金,确保该原则顺利实施;在俄属北极地区建立高技术产业,即能源产业和渔业;对俄属北极地区有前景的发展项目采取公私共同出资、合作经营的方式。第二阶段(2011~2015年):设法让国际社会承认俄属北极疆域,在开采和输送北极能源资源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完成俄属北极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着手建立原材料基地和海洋生物资源基地;为了保障“北方海航线”的畅通,建设沿岸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系统;建立俄属北极地区统一的信息空间。第三阶段(2016~2020年):把北极地区变成俄罗斯主要的“自然资源战略基地” 。该原则对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特点、开发目标、战略重点、国际合作的相关问题及相关内容的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划,对俄罗斯北极开发战略具有系统指导意义。
除了《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以外,2010年7月5日批准的《2020年前西伯利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将北极地区的开发看作西伯利亚经济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就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战略》明确了确保这两个任务实现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为此,俄罗斯政府积极与外国,尤其是北极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共同开发这一几乎未被人类涉足的地区。
俄罗斯和加拿大两国政府于2011年12月1日公布了《2012~2013年俄罗斯-加拿大政府间经济委员就北极和北部地区的工作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明确了俄加双方的合作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跨越极地的航空、海上干线及道路建设方面的合作,如“北方空中桥”项目(区域合作框架下),这一项目旨在联合并增强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加拿大(温尼伯)利用现有跨极地线路在全球范围内输送旅客和货物的中心优势。第二,研究和生产适于北极地区海上用的水路两用汽车,建立研究和生产这一汽车的联合公司,以确保俄罗斯联邦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交通条件。第三,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例如,建设当地少数民族传统自然资源利用的现代区域,以加强俄罗斯和加拿大在保护当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问题上的相互合作,为当地民族发展创造条件,建立不使自然资源利用枯竭并保护和恢复生态多样性的系统。除此之外还要建立“涅涅茨无线电”项目,保证北极地区当地民族的无线电广播,并就北方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模式问题交换意见,加强双方的文化、经济交流与合作。第四,保护和恢复北方地区的生态多样性并保护环境,在农业和林业领域开展合作。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环境保护》这一共和国专项纲要的框架下,通过圈养和半圈养的方式保护北美野牛,在保护北极动植物区系方面交流经验并增加民族经济部门的工作岗位,同时加强在药用制剂、化妆品及肉类生产和深加工方面的合作并增加北方当地民族常住地区的工作岗位。第五,科学技术领域。在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采用适合北极地区条件的风力发电设备,以取代过时不适用的发电机,促使北极地区获得可观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第六,体育和旅游方面。举行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等。第七,酷寒条件下高效建设住房方面。加强这方面的经验交流和合作。第八,远程医学和教育领域。第九,其他方面。如根据主要合作方向进行事务交流;通过吸引加拿大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参与联合项目的方式给予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中小企业以财政和信息支持;在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同加拿大的高校和科学中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总的来看,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开发非常重视,并且鉴于北极地区的特点及俄罗斯自身的情况,俄罗斯政府积极寻求同其他国家,主要是北极国家的合作。尽管各主要北极国家及一些非北极国家都对地位日趋显现的北极地区的开发跃跃欲试,但是就目前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各方面实力雄厚的美国,都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承担起开发北极地区的任务,所以对于俄罗斯来说,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开发这一地区也成为必然选择。
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之后的经济混乱时期,在俄罗斯经济继续转轨的今天,要实现经济振兴、国家强大的目标,俄罗斯目前及在可预见的将来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国内丰富油气资源的开发及出口。所以寻找新资源供应地成为俄罗斯的迫切任务。北极地区被视为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战略基地”,对国家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俄罗斯联邦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所在。但是俄罗斯政府既不能为开发北极提供充足的资金,又缺乏远洋勘探和开采的经验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战略投资非常有必要。
北极地区位于高寒或极寒地带,要想顺利地对北极地区进行开发并非易事,北极地区开发存在诸多难题。首先,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殊,与其他地方相比,需要投入的资金无疑会增加,据专家估计,北极地区每桶原油的生产成本达到30美元,而据俄罗斯石油公司预测,为开发俄罗斯北极大陆架(不算争议地区),在2050年之前需要投资61.6万亿卢布(约合2.5万亿美元),如果开发争议地区,则还需要追加10万亿~12万亿卢布。其次,在高寒及深海地区作业,需要必要的技术,但是目前这样的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让石油远离冰面喷涌的技术目前几乎为空白。这无疑让另一个问题,即北极地区的生态问题成为各国重点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对俄罗斯来说也不例外,而对于中国这个非北极国家来说,这些问题却是积极参与北极地区开发重大契机。中国作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为满足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需要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从地缘上来看,北极距中国本土较近,这就更加增加了北极对中国的重要性。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的夏季通航时间变长,而北极航道可大大缩短中国到欧洲及美洲的距离,材料显示,这条航道可以使上海到欧洲(鹿特丹)、上海到北美洲东岸(纽约)的海运里程缩短约3000海里,从现在的1.1万海里缩短至8000海里;除此之外,还可增强中国海运的安全性和运力,以往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上海盗猖獗,过往船只吨位受限,而北极航道不存在这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中国的运输成本。这些优势使得中国不得不重视北极地区的开发,并要积极地参与。虽然俄罗斯曾经明确表示不欢迎中国插手北极事务,但是现实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及负责任的大国,没有中国的参与,许多事情并不能圆满地解决。除同俄罗斯外,中国也应该加强同其他北极国家在科学考察、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以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就目前来看,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国际合作主要是围绕这一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的。俄罗斯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而其周边国家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但资金技术相对充裕,这样就形成了以俄罗斯为中心,以周边国家为外围,并且中心资源与外围资金技术不断流通的状况,即俄罗斯在东部地区开发过程中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20世纪90年代,由于苏联解体、激进式的市场化改革,俄罗斯国内曾一度处于混乱状态,致使国内外投资环境极差。俄罗斯政府虽极力改善国内投资状况,但是为维护国家利益也设置了重重限制。2008年颁布的《战略领域外国投资法》限制42个战略行业的外国投资,这些战略行业涉及能源,航空,国防,矿业,空间技术,核能,大众电信服务业,邮政服务,供暖、供电行业,观众和听众超过全国半数人口的电视、广播公司,日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的印刷媒体等。该法规定,必须获得相关委员会批准,外商才能在战略行业企业持股50%以上;但如果公司有外国国有公司参股,则外商只要购买25%以上的股份就要经过获准 。2011年7月26日联合国发表《年度国别投资环境报告》,报告显示俄罗斯当时投资环境不被看好,油气领域开放速度缓慢,外国投资者非常感兴趣的油气领域基本被封闭,以致引进外资水平远低于预期。尽管普京曾表示允许外国企业参与私有化过程,私有化计划也不断出台,但是附加条件过多且苛刻,私有化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影响并未显现。
尽管如此,俄罗斯历届政府并未中断投资环境改善工作,为此出台了各项措施。签署《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设立“外国投资者利益保护中心”;通过修改法律改善国内商业和投资环境;设立“投资检查员”职位,以便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在2011年第一次外资管理委员会会议上,普京宣布修改《外国投资法》,外资进入食品业、医疗业、银行业及地下资源使用行业的手续得以简化;2011年俄外国投资咨询委员会调低外资进入战略性企业的门槛,即外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无须外国投资咨询委员会同意便可购得、持有开发联邦级地下资源的俄原料公司25%的股份 。2011年5月外经银行与政府联合成立“直接投资基金”,2011年6月梅德韦杰夫亲自启动该基金,以吸引投资。俄罗斯外经银行行长曾称,众多国际主权投资资金及私募基金,包括中投在内,对俄“直接投资基金”表现出浓厚兴趣。2011年8月初,梅德韦杰夫签署总统令,任命七大联邦区的副代表为负责投资事务的全权代表,其任务就是减少行政壁垒,为俄商业和投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各代表每季度要向总统办公厅和经济发展部提交投资者的诉求、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 。同时俄罗斯领导人对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给予高度重视,2011年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表示,俄罗斯要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外国资本遇到的行政障碍,改善海关程序,允许海外企业参与私有化过程。2011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但对改善俄投资环境还远远不够。综上可以看出俄罗斯在保护国家利益前提下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心和态度。
同样是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东部地区不再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人口外流严重,且多数外流人口是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员和年轻人,该地区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进入21世纪,东部地区人口非但没有增加,反而继续减少。另外,俄罗斯劳动力市场就业人员老龄化问题日渐明显,尤其是远东地区,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有关2005~2010年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指数数据显示,就业者的平均年龄正在上升,2005年参与经济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为39.6岁,2010年达到39.9岁 。虽然俄罗斯一直将向其东部地区移民作为一项国策,但是由于该地区吸引外来移民的优势已不存在,所以该地区人口不增反降。俄罗斯东部地区,尤其是远东地区本身地广人稀,地理上远离中央,人口不断流失,外国移民不断迁入,使得该地区有被分离出去的危险;俄罗斯人认为大量非法外国移民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减少了本国公民的工作机会。据统计,2012年俄罗斯境内有1000多万外国人,其中21%为逾期居留、非法就业,2012年上半年莫斯科已侦破的犯罪案件中有1/6为外国移民和无国籍人士所为 。而俄罗斯传统上形成的安全意识加剧了俄罗斯人对外国移民排斥心理。俄罗斯在非常矛盾的心理下既制定发展东部地区战略,又出台种种移民政策。
2009年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认为,俄罗斯应该慎重考虑2010年吸引外国劳动力的配额,应该进一步缩减这个配额,并确定最适宜的数字。在2012年10月的政府会议上,俄总理梅德韦杰夫要求阻止大量外国移民涌入人口稀少的远东地区,以使该地区免受外国公民过度扩张的影响,禁止俄罗斯境内形成外国移民聚居地 。但同时他强调这不意味着俄罗斯害怕外国移民,而是俄罗斯要彻底改变国内移民进程管理,建立文明、平衡的劳动力市场,让技术熟练的劳动力保障俄罗斯经济 。俄罗斯规定,前来俄罗斯工作的外国移民必须通过俄语考试,还必须通过有关俄罗斯历史和法律的基础考试。而俄罗斯移民局局长康斯坦丁·罗莫达诺夫斯基表示,俄语考试只针对中等技能、低技能及无技能的外国劳工,对于高技能的外国专家没有此等要求。梅德韦杰夫指出俄罗斯移民局的首要任务是有效调节移民进程,以适应俄罗斯发展方向,为引入业务熟练、文化素养高的高端外国专家及促使其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2012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2025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移民政策构想》(以下简称《构想》),俄罗斯总统网站全文登载了《构想》。《构想》共分为7个章节、32个条款。《构想》提出将建立新移民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移民,建立不同的引进机制,有差别地吸引、挑选和利用外国劳动力。俄罗斯移民政策的重要任务是创造长期吸引俄罗斯经济需要的不同行业高级和中级专业人才、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条件和机制。采取“两种资源,两个提高”的政策,即充分利用国外俄侨资源和外国人才资源;提高普通移民门槛,提高对非法移民的打击力度。
在《构想》中,允许临时居住机制被取消,外国劳工配额制度得以修订,高技能外籍专家赴俄机制得到简化。另外对外国劳工社会和医疗保障的完善、外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工作机会的提供进行关注。对行政违法法典进行修订,规定把多次违法入境和居留,并且无证就业的外国公民驱逐出俄罗斯。还将加强对违反引进外国公民既定程序的雇主的责任追究力度。《构想》还希望在俄居住的外国公民学习俄语。此外,外国人只有在通过医疗鉴定后方能获得工作许可。
《构想》确定俄罗斯移民政策的性质和宗旨是保障国家安全,充分吸引、有效利用国外人才资源,最大限度保障本国人的富足安康,稳定和增加人口数量,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现代化和创新发展。在《构想》中,俄罗斯13年(2012~2025年)移民政策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即2012~2015年,从法律上保障移民政策及规划目的、任务和基本方向的有序推进,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各地移民中心和移民体检中心。国家和个人联合出资建立移民人员生活基础设施,有利于移民适应和融入社会的教育中心、培训中心,向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和信息服务,举办俄罗斯语言、文化、历史、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班。第二步,即2016~2020年,通过实施移民政策主要方向的行动规划,检查移民构想落实情况,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以实现区域移民的平衡流动。第三步,即2021~2025年,对构想实施的结果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进一步确定今后的战略取向,形成向远东和西伯利亚移民的高潮,从而更好实施俄罗斯远东发展战略,达到振兴全国的宏伟目标 。
根据此项计划,俄罗斯联邦移民局与其他17个涉及移民工作的部门要在机制、措施、资金上予以充分保障。俄罗斯已提出800亿卢布预算,主要用于移民适应环境和融入社会的培训和教育,建立移民遣返中心及打击非法移民相关项目,进行移民需求、流动及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此外,俄罗斯还将加强国际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一个是国家间法律法规的“协同”,一个是相关机构和机制间的“协作” 。
《构想》旨在改善移民进程的管理,也勾勒出俄罗斯移民政策的远景轮廓。目前俄罗斯移民政策的法律基础是1991年的《俄罗斯联邦人口就业法》、1993年的《难民法》及1995年的《出入境法》,《2025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移民政策构想》是对现有法律基础的充实。
由于俄罗斯东部地区地广人稀,俄罗斯对外国居民大量移民入境抱有戒备心理,特别是在引进中国劳动力问题上更是制定了种种限制政策。但是俄罗斯东部地区不仅有中国移民,还有来自中亚、高加索、越南、朝鲜等各国移民。据俄罗斯移民局数据,外国劳动移民约占全俄劳动就业的6%~8%。这与法国(7%)、奥地利(8%)、比利时(9%) 等部分欧洲国家比例相当。另据俄罗斯移民局数据,每年都有1300万~1400万人来到俄罗斯,其中77%的人都是独联体国家的公民,10%的人来自欧盟国家 。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989~2010年,俄罗斯人口减少了1200万人,同期的外来人口为800万人,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人口减少造成的缺口。而且俄罗斯联邦统计局预测,2016年起俄罗斯劳动力将大量减少,2026年将降至最低,2030年前俄罗斯人口约为1.39亿人,劳动力将减少1100多万人 。这说明在可预见时期内,俄罗斯急需外来移民。
正如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所说的那样,俄罗斯实施的诸多移民政策和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巩固法治、加大对违反移民法人员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可以给予守法公民、技术熟练和市场需要的外国工作人员额外的优惠条件,能够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更有利于保证外国移民在俄罗斯居住生活及工作的合法性。
另外,俄罗斯不断有新的吸引外资的项目,这为中俄两国合作提供了切实的契机。例如,俄西伯利亚工贸公司(Сибирская торгово-промышленная компания)寻求中国合作伙伴,合作内容包括木材采伐、运输和加工。该公司有20年的采伐许可,年许可采伐量为93000立方米,有完备的基础实施和采伐设备 ;俄一机械维修厂欲寻找中国合作伙伴,建立工业品合资生产企业,该厂位于克拉斯诺达尔市,有工业用地6.5公顷 。除此之外,更多的投资项目正在实施或招商之中。
正在实施或处于招商阶段的投资项目涉及多个领域,既有矿产资源开采,又有原材料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这为中国参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提供了切实的机会。俄罗斯一直致力于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国投资的政策,并修改法律,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中俄合作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2015年俄罗斯提出了建设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为与俄罗斯合作的各方提供了俄罗斯独立以来最有利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这是一种新型的经济自由区。它的意义在于,为远东地区的投资者降低风险并提高盈利能力。依靠什么提高盈利能力?在第一个5年内,投资者不需要支付土地税、财产税,从获利时起的第一个5年内不需要支付利润所得税。投资者将享受税率为零的进出口关税。加工品进口增值税为零。保险费不再是30%,在10年内投资者缴纳的保险费,或是其他国家称为社会税的费率将为7.6%。投资者能够优惠、便利地获得土地和基础设施。该区为出口商提供增值税退税的快速程序。所有这些,都能够提高投资者的盈利能力。
第二个条件是面向快速发展区以外投资项目的专用针对性支持。投资者不一定会进入这些快速发展区。在远东地区资源领域的投资者们对于这一产品有着非常高的需求。在产品的框架内,所有的必要文件已经被俄罗斯政府批准,文件指出依靠国家支持建设此类投资者所需的专用基础设施。
第三个条件是专门设立的远东发展主权基金。这是100%属于国有企业“对外经济银行”的股份公司。两位远东发展部的副部长是这一基金的理事会成员。如果投资者对此有兴趣,基金可以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共同投资、共同融资。目前,基金提供资金的条件是“联邦贷款债券盈利加20%”,这指的是同联邦债券盈利之间1.2∶1的比率。目前,这是俄罗斯资本市场上最好的条件之一。
第四个条件就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俄罗斯已经制定好了滨海边疆区建设自由港的相关法律。事实上,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是快速发展区法律中所含意见和条款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自由港的法律的适用范围将包括滨海边疆区的所有港口,从扎鲁比诺至纳霍德卡,共有15个滨海自治区域,其人口占滨海边疆区总人口的75%。得益于自由港建设,任意国家公民通过任意边检站进入自由港区域,都能够获得8天的签证。虽然目前这还不是免签制度,但已经非常接近。此外,所有海关程序、植物检疫程序、边境、运输和各类检测都将采用统一窗口模式,在通关时还将为对外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提供预先申报和绿色通道等便捷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