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二

国际劳工组织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因工作相关事故死亡的人数达到230万,受伤人数高达3.13亿,相当于每天死亡人数超过6000,受伤人数超过85万。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工伤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每年获得工伤赔偿的人数就超过了200万,还有大量的工伤事故未被统计到。这些工伤事故受害者中多数为农民工,尤其是从事开采、建筑、烟花爆竹等行业的农民工。

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多数工伤受害者不得不中断务工,回到他们熟悉的农村。然而很多时候,等待他们的是艰难的生活,工伤事故不仅导致这些工伤返乡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技能下降、康复医疗负担加重、经济状况日趋窘迫,而且农村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性观念使他们融入社区的难度增大,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许多返乡工伤者长期走不出受伤的阴影,否认、排斥和拒绝残疾人的身份,形成自我封闭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态度,逐步从社会生活中退出,生活变得无望。

如何重构返乡工伤者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这不仅是返乡工伤者及其亲人面临的难题,也是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基层政权在调动各种资源和维护返乡工伤者合法权益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而在返乡工伤者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重构中,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更具有专业优势。这些专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将返乡工伤者发动起来,使其成为农村公益组织的种子,他们采取体贴入微的方法,让工伤受害者敞开了尘封已久的心灵大门,带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并成为帮助他人的公益人。本书就是讲述了这样的一个组织和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工伤者,曾经气馁和消沉过,但是在社会组织的帮助下勇敢地走了出来,重构身份,融入社会关系网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加入公益性组织,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真诚地帮助其他返乡工伤者和他们的家人,也进一步壮大了公益组织队伍。

本书语言生动,每个返乡工伤者的发展之路的故事都让人读来感同身受,让人“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值得残疾人工作者阅读。本书对社会工作者为工伤残疾者进行服务的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对农村工伤残疾者自组织发展进行了分析,对传统农村社区背景下公益性组织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因而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值得理论工作者阅读。

杨立雄
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2017年3月3日 MjahGsa/zU/Jk9lmC3Q/bv1BiY4R/dX3I//2t9l7R657GdbLKfmcGWdVIU++ITd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