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一

改革开放走过近四十年历程,中国已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内民生福祉大幅度提高,迈向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外贡献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的减贫实践,更多地承担起了国际舞台上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的责任。中国奋斗的历程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庞大的劳动者,他们付出了辛劳与汗水,由农村流动进城的“农民工” 是其中的主力军,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撑起家庭生计,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为一家致力于扶贫与发展的国际民间组织,乐施会在中国大陆深耕近三十年,与各级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学术机构密切合作,通过社区实践、经验总结、政策研究等多种方式,积极回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贫困问题和挑战。据不完全统计,至2016年底,乐施会已在中国大陆累计投入资金逾12亿人民币,受益人数超过1.3千万,其中以边远贫困山区农民、少数民族、妇女和儿童以及农民工等社会边缘群体为主。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冲击,中国大地开始出现农民工返乡潮流。而生计发展、乡土社会再融合等都是横亘在返乡农民工面前的一道道坎儿,也是农村发展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探索流动于城乡之间的不同群体的发展路径,乐施会先后支持了数个行动研究项目并形成了一个系列,因工伤返乡的农民工群体发展道路的探索正是这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0年起,乐施会支持贵州遵义地区的返乡工伤者王发明成立惠民文化服务中心(后改名为“惠民互助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惠民”)。在当地民政部门、热心人士等的共同支持下,惠民一步步走过初期的困顿和迷茫,成长为返乡工伤者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并互助合作的民间组织,致力于支持和陪伴更多返乡工伤者走出生活困境,使其走出自己的自信、自立的发展道路。本书借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的故事,透过惠民服务对象的酸甜苦辣,记录了这家民间组织五年多的成长轨迹,其间闪烁着惠民与返乡工友之间情感交融的珍贵点滴,向读者呈现了他们这样一群人的生存现状和基层社工的工作状况。

回看惠民一路的成长,其“草根群体内部互助自助”的发展模式切合了国家大力推动的“精准扶贫”政策,做到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激发了贫困人群自身的发展动力,以陪伴式支持促成同处困境的贫困弱势群体“共同发展”。近年来,在延续扎实的社区工作之外,乐施会更加重视协助伙伴整理他们工作中的故事、梳理他们积累的经验,希望通过文本呈现,形成社会发展领域的“中国故事”,让这些为中国经济腾飞贡献良多的普通劳动者更多地被全社会看见,也让前行者的经验可以为更多人所参考借鉴。这样的梳理与呈现得益于多方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工作。本书作者张灵敏博士在为博士论文进行调研时,驻惠民达半年之久,深度地做了参与式调研,了解返乡工伤者的生存状态,本书正是基于她的田野笔记提炼、丰富而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们娓娓道来返乡工伤者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让读到此书的人对于工伤群体的生活遭遇感同身受,也令读者对书中人物坚韧的生命力生出敬意。来自贵州遵义的摄影师志愿者石鸣和王静二位女士,在炎热的夏天一家一户逐个探访惠民的服务对象,为书中人物定格他们生活中的宝贵瞬间,衷心感谢她们关怀弱势人群的志愿服务精神和精湛的专业表达。也借此感谢乐施会农业与扶贫政策团队的刘源、贾丽杰、吴佳文等同事,以及前同事李敏对伙伴惠民一路成长的陪伴和对本书修改、出版付出的辛勤工作。

早在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指出:“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是一个浩繁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完全由政府承包下来,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各方面力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2016年8月,中国政府颁布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再次明确:“坚持增进残疾人福祉和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希望惠民案例的分享,能够激发更多“惠民”的出现,并为社会力量参与贫困治理和社会发展创新提供可参考的样本。我也衷心期待有更多的伙伴、同行者一起前行,继续关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推动一个更具包容性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廖洪涛博士
乐施会中国项目总监
2017年4月 CqW7oagvloNnatx7Kt6wJblD1WpTQ9LWOCIddJ13uWHCHXZDZWWLZyI6YDccB5+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