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莱
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因为不愿做官,便和全家人隐居到山林之中,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公元前479年,白公胜发动了叛乱,之后陈国入侵楚国,为了逃避战乱,老莱子一家人逃到了蒙山之阳。为了在蒙山生活下去,老莱子就亲自动手,用蓬草搭建房子,用砍伐的木材做床,平时采集野菜、野果作为食物。后来,战乱平息,楚惠王亲自驾车来到蒙山,邀请老莱子出山做官,可是却被老莱子婉言谢绝了。老莱子为了防止楚惠王再来,就和全家迁到了更远的南方,从此隐姓埋名,过起了恬淡的生活。
老莱子非常孝顺,不仅对父母言听计从,还千方百计地讨父母欢心。为了能让父母高兴,老莱子特意在家里养了几只鸟,这些鸟不仅长得漂亮,叫声也非常好听。每天,老莱子都会引逗鸟儿让它们鸣叫,他的父母听到后就会笑着说:“这鸟儿的叫声真动听!”老莱子看见父母开心,就会更加卖力地引逗鸟儿。
有一天,老莱子的父母在看鸟儿的时候,觉得把鸟儿圈在笼子里囚禁了它们的自由,它们虽然鸣叫,但其实心里是悲伤的,就让老莱子把鸟儿放掉。老莱子听后,顺从了父母的意愿,把鸟儿放飞了。老莱子的父母看到鸟儿飞走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老莱子70多岁时,父母看到老莱子这样大的年纪,就叹息道:“儿子都这么大了,我们余下的日子也不多了。”老莱子听后,心中非常担忧,琢磨着如何让父母高兴,从而忘记年龄这件事。为此,老莱子特意做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穿着它走到父母的面前,一边走还一边扭动着身体,就像在跳舞一样。父母看到后,都乐不可支地笑了。
还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莱子端着菜汤来到厅堂内,可是脚下一滑就摔倒了。老莱子害怕父母担心,就在地上打滚,像婴儿一样啼哭。父母以为老莱子是故意跌倒的,就笑着说:“莱子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是这样会玩,赶紧起来吧。”老莱子看父母笑了,就放心地站了起来。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约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楚国人。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和老子、孔子同在一个时期,对道家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贡献。他非常孝顺,曾经穿五色彩衣来娱乐双亲,这件事被列入《二十四孝》中。老莱子有遗著《老莱子》16篇,到汉魏时期已遗失,但是有一些言论在《子书》《战国策》等书籍中有所收录。
你还记得他(她)的故事吗?
▲ 戏彩娱亲(人物:老莱子)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为人忠厚耿直,勇敢坚强,而且有一身好武艺。
仲由年少的时候,家里贫穷,生活艰难,所以他常去田野和山上采摘野菜,回来煮了吃。仲由认为,家里越贫穷越应该孝顺父母,因此,他不让父母吃难以下咽的野菜,而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吃上米饭。为此,他必须常常去百里远的一个集市上买米,然后背回来奉养双亲。仲由一年四季都坚持这样做,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烈日炎炎,都不能阻止他。
有一次,仲由在外出的时候,遇到了孔子。仲由当时非常轻视孔子,觉得他太柔弱了,轻轻一推就会倒在地上。因此,仲由经常戴着像雄鸡冠子似的帽子,佩带着有公猪装饰的宝剑,在孔子面前耀武扬威。孔子不以为意,用礼乐来慢慢引导仲由。最后,仲由穿着儒服,带着礼物,拜在了孔子门下。
从此,仲由刻苦读书,努力研究各种经典著作,很快就成了孔子的得意门生。可是有一件事让孔子不满意,那就是每隔一段时间,仲由就会请假,不来学习。一天,孔子就问仲由:“别的人每天都来学习,风雨不能阻挡,可是你却每过一段日子,就请假不来。时间一长,会耽误学习的。”
仲由赶忙起身施礼,对孔子说:“先生不知,学生的父母最喜欢吃白米饭,但是附近的集市上没有卖的,我只得去百里外的地方背米回来。”
孔子听后,被仲由的孝心所感动,对其他弟子说:“仲由孝顺双亲,真是个大孝子呀!”
父母去世后,仲由远走南方,去了楚国。因为才能出众,仲由受到楚国国君的重用,富贵一时。仲由坐车出门时,跟随他的车子有几十辆,车子前后还跟随着很多的仆人;吃的饭菜也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贫穷的时候,仲由竭尽全力孝顺双亲;富贵之日,仲由还常常会想起已经不在的双亲,他感慨地说:“我真想再回到以前的时候,伺候在父母身边,可是即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背大米,又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
孔子赞扬仲由:“仲由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啊!”
仲由(公元前542—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曾经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子七十二贤门生之一。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仲由因受到孔子的推荐,也开始走入仕途。刚开始做季氏宰,后来做了费宰,到卫国以后,又做了蒲邑的蒲大夫,取得了不少功绩。
你还记得他(她)的故事吗?
▲ 百里负米(人物:仲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