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所以一个有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让听者主动去探求,也会引发对方更加积极的倾听。悬念式问题常出现在演讲中,比如演讲者通过在开场制造悬念,引发人们的兴趣,然后在演讲的过程中一步步加以阐释。这样既满足了听众的好奇心,也可以让整个演讲高潮迭起、趣味无穷。
唐莉是一位大学教授,一次受邀去一所高中进行一场文学讲座。讲座快要开始的时候,现场的秩序却很混乱,大家不是在下面聊天说笑,就是低头玩手机。唐莉并没有要求大家安静下来,而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完后,唐莉转过身用麦克风对着下面的学生说:“很多评论家都认为卢纶的这首《塞下曲》言有尽而意无穷,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首诗有点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此刻,全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等着唐莉继续往下说。不过,唐莉把话题一转,说:“这个问题稍后再谈,先把我们今天的主题讲完。今天,我要讲的是《诗词的意境》……”
就这样,学生的热情被唐莉调动了起来,讲座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讲座将要进入尾声的时候,唐莉又把开始的话题抛出来了,说:“卢纶的那首《塞下曲》写得很传神,但我认为他不合常理。请同学们好好想想,既然是月黑之夜,而且雁还很高,又怎么能够看到大雁呢?有大雪,说明是在冬天,那时候的大雁都飞到南边过冬去了,怎么还会被卢纶看到呢?”
一语终了,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唐莉的讲座以一个疑问句开场,不仅形式新颖,而且首尾呼应,让人印象深刻。她既强化了讲座的趣味性,也让同学们回味无穷。
不管是在开场部分,还是在演讲的过程中,平铺直叙往往只会让听众感觉乏味,甚至感到厌倦。此时,如果可以通过问题制造一些悬念,让故事一波三折,听众的心扉自然就会向演讲者敞开。
有位女副市长曾经给市直机关的女同胞做了一个关于《构建温馨和谐家庭》的演讲,她在演讲中特意提到了一位可爱、贤惠的妻子的故事。她是这样叙述的:
妻子让丈夫去超市买袋盐回来,这位爱抽烟的丈夫满口答应,穿了外套,匆匆地就出门了。来到超市后,他并没有先去买盐,而是在香烟货架边上逛。这时,一位超市导购员从他后面经过,笑着对他说:“先生,别忘了买袋盐回家。”这位丈夫很奇怪,自己明明是在选烟,导购员怎么会提醒他买盐?走出超市后,他又遇到了和他同住一个单元的老太太。和老太太打完招呼准备离开的时候,老太太却把他给叫住了,并对他说:“小王,别忘了买袋盐再回家。”刚才在超市就感觉蹊跷的丈夫,终于忍不住了,便问道:“姚阿姨,你怎么知道我要买盐?”老太太指了指他的后背,说:“你的背上不是贴着纸条吗?”丈夫脱下外套一看,果然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好心人,请提醒我的丈夫买袋盐带回家。
客观来讲,这个故事并不算精彩,它之所以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重在通过问题制造悬念。有了这个悬念,听众自然就会心生疑虑:超市管理员和同单元的阿姨是怎么知道他要买盐的?正因为有这样的疑惑,听众的心就会被一直揪着,想听到关于这个故事的更多细节。最后谜底揭晓时,大家都会觉得这个妻子可爱、聪明。
当然,悬念并不能随便乱用,如果你制造的悬念最后被证明是故弄玄虚,那么听众不但不买账,还会拆你的台。
其实,所谓的悬念不过是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工具罢了,并没有什么难度。当然,如果你想让悬念恰到好处地发挥它的作用,就要用心设计自己的悬念,因为悬念除了本身有吸引力之外,也要与你讲话的主题相呼应。
知心话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所以一个有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让听者主动去探求,也会让对方更加积极地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