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问对了才叫沟通,问错了自取其辱

想要把话说到他人的心窝里,就需要有良好的互动,而提问就是进行互动最常用的方法。当然,最常用并不代表有用,事实上,如果提问的方式不对,话题终结的速度或者对方的不配合程度就会远远超出双方的预期。比如你想让别人帮忙打扫卫生,如果只是说“把垃圾扔了吧”,对方可能会回答“我很累”或者“我正在玩游戏”。相反,如果你这样问:“扔垃圾和拖地,你选哪一个?”那么对方的思维就会聚焦到哪一个比较轻松上,并做出有利于他有时间休息或者玩游戏的选项。当然,即便如此,也比他当面拒绝好多了。

所以,要想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就应该先弄清楚对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并试着满足他。如果对方需要同情,那就给予对方更多的理解;如果对方对某件事情感兴趣,那就朝着可以引发对方兴趣的方向提问;如果与对方的关系不熟,那就通过寒暄的方式缔造良好的关系。

有位社区工作者在完成了某个项目后,受到某电台记者的采访。与大多数记者的采访开场一样,这位记者也是通过对这个项目的提问开始,但他没有干巴巴地问,而是通过充满感情的问题向社区工作者表示,他知道这个项目是在克服了很多困难后才完成的。他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作为一个社区组织的新人,你是如何为这样一个任务艰巨的项目争取到这么多资金的呢?”这个问题的高超之处就在于,他对被采访者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虽是问题,但其中已经包含了褒奖。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采访,社区工作者回答问题的兴致也非常高。

与这次采访类似,曾经有位女记者采访市政机关办公室的预算主管,她是这样说的:“您是怎样重新编排如此众多的部门和项目来制作项目预算,并保证没有项目混跨于两个或更多部门之间的?”女记者的提问基于得知对方为完成这项工作所做的各种努力,所以她的提问充满了敬意。要知道,普通的社区工作者也好,官员也罢,他们的身份再怎么变化,但首先都是有感情的人。既然如此,那么当你的问题也充满感情色彩的时候,就更容易让对方感受到亲切,他们也更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回答各种问题。

在有些社交场合,我们会遇到一些不太熟悉但又渴望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此时,最好不要害怕寒暄,更不要拒绝多说话。现在,人们沟通、做事的目的性都很强,时间观念也很强,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人说话之初就直奔主题。或许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沟通方式有利,但功利色彩也会过于浓厚,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感。

在一次聚会上,两位读者遇到了自己喜欢已久的一位知名作家。其中一位读者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您好,我叫××,最近刚从武汉大学毕业,正在找工作。我希望能够认识您。”作家先是愣了一下,等这位读者把话说完,赶紧接话道:“是吗?那一定要加油哦。名牌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很容易,祝你早日找到满意的工作。”

与这位读者不同,另外一位读者是这样与作家寒暄的。他先是故意站在远处,好像是无意间发现作家似的,然后径直走向作家,打过招呼后,问了一个看似废话的问题:“先生,您好,刚才听一位朋友提到您,您是一位作家?”

作家看了看这位读者,谦虚地笑着说:“哪里算得上作家啊,就是随便写点东西糊口罢了。”这位读者也笑着说:“那咱们也算是有缘人啊,我平时也会写点东西。不过,与您不同的是,尽管我非常认真,但还是不能像您一样通过写东西养家糊口。改天一定要向您取点经啊!”

作家被这位读者的幽默打动了,现场就向他传授了一些写作上的技巧,临走的时候还互换了名片,并约好了下次会面的时间、地点。

很多人会感觉奇怪,第一位读者正式地向作家介绍自己,反而被冷落,第二位读者问了一个没有实质性意义的问题,却赢得了作家的好感。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第一位读者的介绍是一种无效信息。要知道,作家跟他不熟悉,在对他的背景、个性等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又怎么会对他找工作的事情感兴趣呢?所以,与不熟悉的人寒暄时,废话式的提问就是最好的开场白。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比如遇到了邻居,问声“吃了吗”肯定会比“你怎么看待美国总统颁布的‘禁穆令’”更接地气、更自然。即便就意义而言,后者明显优于前者。当然,你肯定不会在家里问爷爷“吃了吗”,但有可能会和他讨论一下即将召开的“十九大”。

知心话

有时候问问题是为了获得答案,有时候问问题是为了建立感情,但不管属于哪一类情况,都要讲究问的方式。 uCAQlm6I6AOvraANZD5r5I+TdwRaf66VwXvpLBXVEavp49gb6tHomqhyGWCD0vK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