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我们已经知道,明确一个概念就是明确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明确一个概念的内涵,就是要明确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和本质。定义就是这种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具体地说,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比如:

(1)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这里,我们就分别揭示了“商品”、“生产关系”的特点和本质,从而作出了关于“商品”和“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的定义。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定义的具体内容可以各种各样,它的语言表现形式也可以有所不同[如(1)、(2)就不同]。但是,定义总是由被定义项和定义项以及定义联项三个部分构成。被定义项是其内涵需要揭示和明确的概念。定义项是用来揭示和明确被定义项内涵的那个概念。如在例(1)和例(2)中,“商品”和“生产关系”就是被定义项,“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就是定义项。定义联项则是用来联结被定义项与定义项的概念。在现代汉语中,定义联项常用“就是”、“所谓……就是”、“即”、“是”等来表示。

人们的认识是发展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定义也是发展的。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同一概念往往会作出不同的定义。而且,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和在阶级社会中,具有不同阶级地位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他们对于反映这些事物的概念,也会作出完全不同的定义。此外,由于任何事物都是多种性质、多种规定性的统一,不同的学科,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突出所研究对象的某些方面而视之为该研究对象的本质,从而对于反映这个事物的概念也就可以作出不同的定义。如:“水”在化学中和物理学中的定义就有所不同。在化学中,从水的成分看,“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而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学中,从水的物理特性看,“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在气温零摄氏度时结冰,一百摄氏度时沸腾。”于是,同一个对象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定义。

事物有许多方面,一个定义不可能把事物的多方面的本质都揭示出来。因此,虽然定义能够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用简短的形式把我们关于事物的认识总结出来,从而使概念明确,但是,任何定义都不能穷尽事物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因此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 我们决不能用定义代替对事物的具体分析。

二、下定义的方法

怎样给一个概念下定义才能揭示这个概念的内涵,即揭示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那类事物的特点或本质呢?最常见的一种下定义方法是属加种差的方法。列宁说:“下‘定义’是什么意思呢?这首先就是把某一个概念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 譬如我们在给“商品”这个概念下定义时,首先是把商品包含在劳动产品这更大的一类中,在这里,“劳动产品”这个概念是属概念,“商品”是种概念。于是,我们就初步认识到“商品”是“劳动产品”。但这样的认识还没有揭示出商品这一事物的特点或本质,因为它还没有把商品跟其他劳动产品区别开来。因之第二步就要着力找出在并列的许多种中,使这个种与其他种相区别的性质来,这种性质叫做种差。比如,“用来交换”这一性质,就是区别商品与一切其他劳动产品的种差。只有当我们不仅知道商品包含在劳动产品之中,而且还知道商品与一切其他劳动产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具有“用来交换”这种性质时,我们才真正揭示了商品的本质,明确了“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给“商品”概念作出这样的科学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由此可见,通过属加种差下定义的方式,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就是: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上面列举的“商品”、“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就是根据这种方式作出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揭示被定义项的种差有不同的情况。比如,前述关于“商品”、“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是通过直接揭示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来作出的。另有一种情况是,其种差是通过揭示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的。比如:“当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中间时,太阳的光正好被地球挡住,不能照射到月球上去,因此,月球上就出现黑影,这种现象叫月食。”这个定义的种差揭示的是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发生的原因。这种定义叫做发生定义。还有一种情况是,其种差是通过揭示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另一对象之间的关系,或它与另一对象对第三者的关系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的,这种定义叫关系定义。如“偶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就是一个关系定义,因为它揭示了偶数与2的关系。

属加种差定义的方法不是对任何概念都是适用的。例如,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的最高概括,因而是外延最大的概念,所以就不能用属加种差的方法来下定义。但这并不是说对哲学范畴不能下定义。事实上,每一个哲学范畴都有其科学的定义。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谈到“物质”和“意识”这两个哲学概念时指出:“对于认识论的这两个根本概念,除了指出它们之中哪个是第一性的,实际上不可能下别的定义。”这就是说,给哲学概念(范畴)下定义是通过指明被下定义的概念(范畴)同与其处于对立统一关系中的另一概念(范畴)的关系来进行的。如列宁给“物质”概念下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上述各种定义都是通过揭示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性或本质来明确概念的,所以称为本质定义,亦称真实定义。

另外还有一种定义叫语词定义。语词定义是表明某一语词表达什么概念的定义,因而是明确概念的一种辅助方法。语词定义又分为说明的语词定义和规定的语词定义两种。

所谓说明的语词定义是对某一语词已被确定的意义加以说明。例如,有人不了解“乌托邦”这一语词的意义,我们就可以引用列宁的话说:“乌托邦是一个希腊语词,希腊文中,‘ou’意为‘没有’,‘τοπο ’意为地方。乌托邦的意思是没有的地方,是空想、虚构和神话。” 列宁的话从字源和意义上对“乌托邦”这一语词作了说明,所以是一个说明的语词定义。

规定的语词定义是对某一语词(或符号)规定某种意义。例如,“五讲四美是指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卫生,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又如,对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关系式“E=mc 2 ”,指出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这些都是规定的语词定义。

三、下定义应当遵守的逻辑规则

为了使定义下得正确,我们在给概念下定义时,必须遵守下定义的规则。下定义的规则有以下四条:

1.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重合。

也就是说,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须在外延上具有全同关系,必须在外延上是完全相等的。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定义项的外延就会比被定义项的外延或多或少。在这两种情形下,定义项都不能正确地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如:在“形式逻辑是关于直言推理的科学”这个定义中,“关于直言推理的科学”这个定义项的外延,比“形式逻辑”这个被定义项的外延少,因为形式逻辑除了研究直言推理外,还研究概念、命题及另一些推理。这种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定义过窄”。反之,如果把形式逻辑定义为“关于正确思维的科学”,这也不正确。因为“关于正确思维的科学”这个定义项的外延比“形式逻辑”这个被定义项的外延多,“关于正确思维的科学”除了形式逻辑外,还有辩证逻辑等等。这种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定义过宽”。

2. 定义项不应该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

所谓下定义就是用定义项去明确被定义项。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被定义项不明确,才需要用定义项去加以明确。因而定义项本身必须是一个明确的概念。若定义项直接或间接包括被定义项,则定义项本身就不明确,因而被定义项也就无法得到明确。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称为“循环定义”的错误。比如,“主观主义者就是主观主义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这就是一个循环定义。它实际上是同语反复,等于什么也没有说。这是定义项直接包括被定义项的例子。又如,“太阳就是白昼发光的星球”,这也是循环定义。“白昼发光的星球”这个定义项间接地暗含着“太阳”这个被定义项,因为所谓“白昼”,就是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那段时间。这种循环定义逻辑上又称为“无限循环”。

3. 定义不应包括含混的概念,不能用隐喻。

下定义必须以简洁的语句,确切地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而含混的概念和隐喻都不能明确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比如,杜林曾给“生命”下过这样一个定义:生命是“通过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而进行的新陈代谢”。这不仅是一个内容错误的定义,而且,从逻辑上说也是一个表述含混、模糊,而让人难明所以的概念,因而也是违反下定义的这条规则的。正因此,恩格斯在引用这段话时用括号注释道:“这究竟是什么玩艺儿?”并斥之为“胡说八道”。另外,定义用比喻也不行。有的比喻,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虽然很形象,意义也很深刻,但作为定义使用则不行。因为,它没有明确地、直接地揭示出被定义项的内涵。

4. 定义不应当是否定的。

给概念下定义就是为了要明确揭示概念的内涵,因此,必须正面揭示它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性质。而如果定义是否定的,则它只能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如“有机物不是无机物”,“经济基础不是上层建筑”,这都只是否定了它是什么,否定了它具有什么性质,而没有直接揭示出“有机物”、“经济基础”所固有的特性和本质,因此,它不符合定义的要求。

以上四条规则是下定义时必须遵守的。但必须了解,仅靠这些规则对于作出一个正确的定义来说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要作出一个正确的定义,还必须具有有关事物的具体知识。形式逻辑不能提供关于事物的具体知识,不能告诉我们事物的特点或本质是什么。要获得具体知识,掌握事物的特点或本质,就必须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对事物进行认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不能认为只要掌握了几条定义规则就足以对概念作出正确的定义。 wV+ZDEyFFsyCaDvKGoGn/WWBzqc0tzZs3fbNR6M9Kd5CY9cFQTnA83EoKri5Yv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