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例如,“国家”这个概念的内涵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等等。它的外延是:反映着具有这些特性和本质的古往今来的所有国家,如奴隶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等。任何一个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方面,因此,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最基本的逻辑特征。

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概念明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一个概念是明确的,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明确的,也就是说,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特性和本质以及这个概念反映着哪些事物是明确的。比如,商品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常常在使用“商品”这个概念。如果我们要检验某人关于商品的概念是否明确,我们可以拿出自己使用的一支圆珠笔来问他:“这是不是商品?”也可以指着商店橱窗里的洗衣机、电冰箱问他:“那是不是商品?”这是从外延方面检验他对商品这个概念是否明确。

但是,有的客观事物数量、品种非常多,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逐一地拿来问他:“这是不是商品?”于是,我们还可以向他提出另一个问题,比如,“什么是商品?”“商品有哪些特性和本质?”这是就内涵方面来检验他对商品概念是否明确。如果他既能正确地分辨什么事物是商品,什么事物不是商品;又能正确地说出商品的特性和本质,即断定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他对于商品的概念,就应当说是明确的了。反之,如果他只能正确地说出什么事物是商品,什么事物不是商品,但是,却不能正确地说出商品有哪些特性和本质,或者,他只能抽象地说出商品有哪些特性和本质,而不能正确地指出什么事物是商品,什么事物不是商品,那我们只能认为,他对商品的概念仍是不明确,或不够明确的。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也就难以准确地使用“商品”这个概念了。

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不同方面,概念的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内涵和外延的这种密切联系中,有一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就是内涵和外延有这样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会越少(即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数量就越少)。反过来,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会越多。内涵和外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例如,我们知道,商品都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并不都是商品,这是因为,商品除了具有一般劳动产品所具有的性质以外,还具有一般劳动产品所不具有的一种性质,即“用于交换”的这样一种性质。因此我们说,“商品”概念的内涵要比“劳动产品”概念的内涵多,而“劳动产品”概念的内涵要比“商品”概念的内涵少。而从外延方面看,由于劳动产品除了包括全部商品外,还包括一些不是用来进行交换的产品,因此我们说“劳动产品”概念的外延比“商品”概念的外延要多,而“商品”概念的外延比“劳动产品”概念的外延要少。

正确把握这种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并自觉地运用它,这对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都有一定的意义。比如,在一个班级里要选举产生几名学生干部,哪些人适合做候选人呢?在酝酿中大家可能逐步提出和增加种种条件,如:候选人必须是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是能够联系群众的、是作风正派的、业务学习和身体条件也是比较好的等等,而随着候选人当选条件逐步增加,全面具有这些条件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必然集中到少数几个同学身上。在这里,我们就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当提出的条件越少时,能够成为候选人的就越多;当提出的条件越多时,能够成为候选人的就越少,这也就是内涵(条件)和外延(能成为候选人的对象)的反变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人们在选举过程中也大都是利用这种关系,通过逐步增加条件的办法来推选出人们最满意的候选人。 97K8Uakw8y4HtG8r1ovLkiK/PJSP863HUPVjerA7S/yDRqdmV1m1qKM28eFehf1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