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洞见是“直觉”吗?

在思维学领域,直觉与洞见的关系就像车胎与方向盘之间的奇妙联系,我们能清楚地感知到车胎和地面的摩擦,判断路况,把握速度,但控制高速行驶的汽车还需要其他很多部件的协作。有时候,胡思乱想所产生的灵感也是一种直觉,但它不能称为犀利的洞见。

简而言之,洞见的体现方式是“超理性的判断力”,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直观力。它不仅包括看、听与触摸等身体性的感受,而且也包括心灵、经验、观念等思想的集合体对于理念或者事物的直觉,它是一个人观照事物的最高级的能力。

所以,洞见并不是“直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目光总是被观念和偏见覆盖,看一个新问题时先想到的是无数个旧问题,因此并不能真正客观地看到事物的本身。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人、大多数时刻而言,人们思考问题时凭借的仅是对现成经验的复制、抄袭和模仿,正如同我们会从小说和电影中抄袭那些不断重复的情感一样。

这表明,如果你要获得最犀利、客观的洞见,首先要摆脱对于偏见和经验的依赖,暂时停止思考,让思想呈现空闲状态,让事物不经任何加工地渗透进来。其次,你要将各种已有的知识、习惯搁置到思想的边缘,同它们脱离接触。这时,你看到的就是原生态的信息。你会正眼去看它,会让大脑直接跟它接触,而不是交给记忆库中的程序来解决。

直觉在此时派上了用场。但是,这种直觉本身必须同时是高度专注的,我们要凝视眼前的问题,表现出极致的思考专注力。

第一,专注是做出任何判断的前提,同时也是高效思考的基础。

我们思考的目的并不在于让人学会现成的知识,或者利用现成的知识对一个事物的变化做出预测——比如明天的股市是涨是跌,而在于使注意力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汇聚,使之变得敏锐而集中。洞见的本质就在于这种聚集的能力。要像针尖一样凝视事物,用高度的专注穿透它。

第二,想象力是做出直观判断的内在要素。

同时,想象力也是任何创造的前提,我们的思想借此冲破了现成事物的包围,不受过去的习惯、定式和观念的约束。一种对思考和判断有益的想象力,必须包含事物的细节,充分体现出某种程度的可行性和持久性。这时,我们的判断力开始承担重要的任务。它能将不同事物的细节区分开来,使人辨别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让想象力进入它应有的路径,朝一个对的方向发挥作用。 n1iEWhwn8qZ5uf2OIPQIdgfXqsTlGiZMPLwb5r6FQIQPxyAKjxi+eHxOENA0N6J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