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洞察世界本质的5把钥匙

直观的分析——绕开经验的逻辑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变得更为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的专注力、思考能力和反省的能力变得虚弱和碎片化。用一句危言耸听的话说就是——“互联网正在让人们的大脑变得愚蠢。”信息越多,我们反而越看不到,也看不见。在这其中,经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坏作用。

逻辑悖论的祖师爷、古希腊哲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曾经提出“阿喀琉斯追逐乌龟”的悖论:

古希腊跑得最快的英雄级人物是阿喀琉斯,他跑步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但只要让乌龟先起跑100米,那么阿喀琉斯永远也追不上这只乌龟。因为在阿喀琉斯追逐乌龟的过程中,乌龟也在爬行。当阿喀琉斯到达乌龟出发的地点时,此时乌龟已经又向前爬了10米,于是阿喀琉斯又要开始重新追逐;当阿喀琉斯到达这个10米位置时,乌龟又向前爬了1米。这样乌龟便制造了无数个起点,它总能在阿喀琉斯和自己间制造一个距离,不管这个距离有多小,只要乌龟不停地奋力向前爬,阿喀琉斯就永远也追不上这只乌龟!

当然,今天的我们看这个逻辑悖论可以很清楚明了地说一句:芝诺不懂微积分,不懂连续性,不懂无限数列……他的直觉也十分清楚,阿喀琉斯是可以轻松追上乌龟的。然而在当时来说,芝诺悖论的论证过程没有什么好的工具来破解。因为这个论证的逻辑是一道“经验之墙”,理性的经验在这里会走进一条死胡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如果无法用经验性的逻辑理论来论证,就会变得棘手而且无法处理。这个时候,要洞见问题的本质,我们需要具备直观的能力,即“直观分析法”。

人的直观能力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是直觉,第二是洞察。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我们要实现的直观分析法。其中“直观”一词的含义,是由个体本身作为条件反射的对象,没有其他。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准确判断。

作为组成直观能力的两部分,直觉是直观于事物的表象,也可称之为感觉。这就是我们通常讲到的感性认识。洞察则是直观于事物的内质,这在康德那里称为知性认识的先验。洞察所体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和经验性的推理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康德把洞察称为“知性的先验”。“先验”既然是先在的对于事物本质上的认知,自然是直观于事物的内部本质,即我们事先已经拥有对某一事物本质的认知,而后在接触该事物时就可以直接获得它最终的答案。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先验就等同于洞察。

因此,洞察力是人所拥有的一种哲学能力——我们不仅能犀利地看到事物的本质,还能看到它动态的演化原理。知道它是什么,也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并且知道它未来的变化。洞察力既有来自于对经验的综合和归纳,也有来自理性思维提炼出来的成果。这是一个从间接向直接进展的意识过程——从复杂的分析推理进化为直观的判断。所以,一个人洞察世界的能力是经过长期思辨和反思才能形成和成熟的。

创造性的主意——看到怎样开始

“创造是什么?”创新咨询公司Continuum公司的亚太区总裁温伯华说,“创造是对现实的改造,它和创新是不同的。创新可以不用了解过去,但创造需要。你必须能够看到问题是怎么开始的,看到现实是如何形成的,你要清楚地知道已经发生的一切细节。”

大部分的时间,人们总是试图在抽象的层面分析自己无从下手的事物。这是一种普遍性的习惯,当你不懂一个问题时,你就会把它设想得十分抽象。这么做的优点是,你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好像已经找到了无数条道路。但缺点是,你并不知道哪一条道路才是正确的。所以,就像我们看到的那些在讲台上夸夸其谈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们无法创造未来。

在洞察的源头,我们需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矛盾——基于现实的矛盾,分析不同需求之间的联系——妻子和情人的冲突、同事A和同事B的利益交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等。生活中任何两件事情之间都不是孤立的。如果你不能看到它们的源头,你就没有办法对自己的生活形成创造性的认识。

觉悟的技能——看到怎样结束

只有觉悟,才能洞察。也只有觉悟,才能形成直观的智慧。但是,什么才是觉悟呢?有个人加班到凌晨1点,又跑到酒吧鬼混到黎明时分,然后跑来跟你说:“我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赚再多的钱都逃不过生老病死,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他看到了每个人人生的结束,但这显然不是觉悟。觉悟是我们在观察人、生活和商业的行为后,可以形成一些直接而有效的方法论来解释和预测这些行为。

从过去中洞悉未来,未来并非不可预测。当你能预测未来时,你便拥有了觉悟的能力,这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对世界的态度。一个富有“洞见”的人,要能够跳出局限,看到全局,要清醒而且积极地迎接自己的明天。

思维的路径——创建全新的系统

举例来说,股神巴菲特需要思考多少个问题才能做出一个投资决策,他是如何判断一支股票是否值得购买的?答案可能无从揭晓。但与巴菲特合作长达40年之久的查理·芒格却说:“巴菲特平均思考492个问题才做出一个决策,这和我一样。”

一个高效直接的思维路径总是具有丰富的容量。我们要列出一长串的问题清单,经历复杂的思考才能产生洞见和犀利的认识。这一点都不轻松,大量的繁重工作被大脑承担了,而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以为聪明人特别容易就看到了一个问题,不过是因为你没有看到他思考这一问题的复杂过程。

有一个调查显示:在涉及重大决定——比如因工作需要而搬迁到另一座城市时,年收入5元万到20万元之间的群体平均每45分钟做出一项选择;年收入20万元到100万元的群体平均每2个小时做出一项选择;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群体每做出一项选择所花费的时间则达到了1天以上。人们可能需要花费几周的时间综合考虑这样的问题,但真正用于权衡利弊的时间少之又少。

由此可见,一般人在问题面前的思考是多么轻率而浮浅——很少有人会思考如此多的问题,即便这些问题价值连城或者对自己的命运生死攸关。不论是搬迁还是买股票,洞察问题的本质都依赖于一个思维的路径。越是简单的智慧就越不容易把握。看上去更像接近真理却极为抽象的“大道理”,对我们来说做出决定的依据总是模糊的。

比如,你会考虑如下问题:

· “那座城市的空气质量如何?”

· “交通和教育符合我的要求吗?”

· “房价我能否承受?”

· “我的另一半是否同意?”

相信我,你在做决定时一定会把这些问题列入自己的决策系统,你所依赖的不会是下面这些不确定的可能性:

· “这份工作未来的前景,是否值得我离开当前的城市?”

· “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支持这个决定吗?”

实际上,这才是真正影响未来的问题,但人们很少愿意在做决定时认真地考虑它们——当然,它们会一直挂在嘴边,写在推特、微博或各自的网络日志中。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你必须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更容易理解的小问题。这样你就能领会巴菲特的思考方法,学着像“投资之神”一样思考:通过务实的问题清单来创建全新的思维路径,建立一个精确的系统。问题清单不仅可以用于决定购买哪只股票,当你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前犹豫不决时,也可以列出一长串的问题来作为权衡与选择的准则。

有些人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将“优秀”这个词诠释到了极致。卓越的人物不管是思考还是行动都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我不相信这是不靠“时间积累的努力”就能轻易实现的成功。就像人的判断力一样,它是一种不断磨炼和尝试才会成熟的能力。即便你获取了一个高效的思维路径,把所有的相关问题都思考了一遍,还是可能出现决策失误。因为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本身都是一个决策,缺乏足够历练的人很可能在中途就出错。而且,执行永远是决策的陷阱。执行的效果验证我们的判断力,人们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偏离初衷。

没有人会介意变得更聪明,但思维的犀利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个人的头脑中自发形成,而是我们后天学习与培养的结果。你应该相信自己永远会做得更好,并且形成一套自己的积极的思维模式,跳出常识来看待世界,你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通达的智慧——看到最终命运

哲学家笛卡儿认为,知识来源于心灵的直观。心灵的直观是“真知”的来源,也是实现通达的保证。通达就是洞察这个世界的第5把钥匙,是判断力的最高境界,是通往智慧的必由之路。

第一,通达是顿悟。 面对挫折和坎坷,能够释然;面对成功和荣誉,能够自制;面对变故与起伏,能够坚定。

第二,通达是淡泊。 当一个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与野心时,看待事物就有了别样的心态。淡泊名利,就能通达,看到世界的本质,洞察事物的规律。

能够通达命运真相的人,不会去追求那些会让人无可奈何、无力触及的东西。当我们的生活中少了幻想,多了宁静,少了躁动,多了平和,洞察力就可以像肌肉一样进行训练和提升,心无所往,波澜不惊,你就能看到事物的真相。 8/Pw2kz0U/TrlMadMEJ9hsSAZkmWKeIxYDVw+dALB/B5BZ1SqOaMGFND+PsmFP6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