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自控,并不是不顾及自己的感受

“我要减肥了,从吃完这一顿就开始!”

“我要变得更优秀,从明天开始,我要更努力地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宣言。但与此同时,我们对这一幕也并不陌生:那些节食的人会为了自己多吃了一块肉或者一口蛋糕而感觉到情绪低落,甚至沮丧到认为整个节食计划都落空了,但是,他们并没有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而不吃第二口,相反,他们会说:“那又怎样?既然我已经破坏了节食计划,不如将它们全吃光吧!”

沃顿商学院的饮食研究人员佳纽·波丽维与自己的团队成员注意到这一现象,并提出了“那又如何”效应:“我们可以断言,在全球范围内,自控力最大的威胁之一就是‘那又如何’效应,而且,在任何自控力挑战中,我们都必须要面对这样的恶性循环。”

不仅仅是“多食一口”会让节食者引发“那又如何”效应,比他人吃得多也会产生罪恶感,它们会使节食者吃得更多,或者在后来偷偷地暴饮暴食。其实,任何挫折都会引发这种恶性循环——在佳纽·波丽维的团队另一次的实验中,他们让节食者想象自己长胖了10斤。对于这种只是存在于想象的情景,节食者依然会感觉到沮丧,并因此产生了罪恶感。不过,在对自己感觉失望的同时,他们并没有再一次坚定减肥的决心,而是立刻吃下更多的东西,以此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

其实,减肥者并非唯一受到“那又如何”效应影响的人,佳纽·波丽维与团队成员观察到,想要戒烟的烟民、想要保持清醒的酒徒、想要节省开支的购物者,都会经历此类循环。不管是什么样的自控力挑战,其模式都是一样的:暂时向自己的欲望屈服会让你对自己失望,更会增强你做一些事情来改善心情的欲望。那么,最廉价、最能快速改善心情的方法是什么?它往往是导致你情绪低落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你在刚开始时只想在运动后躺在沙发上休息三分钟,结果一整天一动也不动;它更是你为什么在赌场输掉了1000元钱以后,会更想下一次大赌注来赌一把。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告诉自己:“反正我的计划已经失败了,那又怎样?我还不如好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值得注意的是,导致更多堕落、更多失控的行为并非第一次的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以后产生的罪恶感、羞耻感、失控感与绝望感。一旦你陷入这样的循环之中,似乎除了继续做下去,你就没有别的出路了一样。当你又一次责备自己、又一次屈服于诱惑时,多会带来更多自控力的失效,造成更多的痛苦。但是,你寻求安慰、重返放纵的怀抱并不能中断这一恶性循环,而是只会给你带来更多深切的罪恶感。

如何才能打破这种“那又如何”带来的恶性循环呢?对此,佳纽·波丽维有自己的看法。

◆学会自我谅解

我们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如果不重视自己的失败,没有在自己未能达到高标准时做出及时的自我批评,未能用“不进步就会产生可怕后果”来威胁自己的话,自己就会变得堕落而懒散。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我们也相信,自己的内心的确需要一个严厉的声音来控制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与本能。我们害怕一旦忽视了这种发自内心的审视与批评,我们就会完全失控。

但事实上,增强责任感的并非罪恶感,而是自我谅解。在个人挫折的面前,持自我同情态度的人远比持自我批评态度的人更愿意承担责任,也更愿意接受他人的反馈与建议,同时,他们也更有可能从这种经历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也恰恰是你需要去从本书的内容中正视的内容:比起罪恶感,自我谅解更能帮助你重返自控的正轨。事实上,自我谅解可以帮助你从暂时的错误中走出来,并让你消除因为自控失败而带来的痛苦与羞愧。

这一方法其实与“那又如何”效应的本质相契合:我们之所以会想“那又如何”,是为了通过放纵行为来摆脱挫败以后的低落情绪,但是,若没有了自我批评、没有了罪恶感,我们便不再需要摆脱东西。这样一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就变得容易了起来,你也会很难再一次走向失败。

另外,若你感觉遇到挫折就意味着你将一事无成,只会将事情搞得更糟糕,那么,反思这个挫折会使你在痛苦中更讨厌自己,所以,你最需要做的就是对这种感觉进行安抚,否则,自我批评的策略会将自控力大大削弱。与其他形式的压力一样,它会让你立即想要寻求安慰,如疯狂购物或者喝得烂醉。

◆并非只有你才有自控力方面的问题

自控力是控制个人注意力、情绪与欲望的能力,这种人人皆具的能力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经济安全、人际关系与事业成败。人们都知道,身为自我的主人,我们理应掌控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什么、做什么,说哪些话、买些什么东西,然而,大部分人都存在着自控力薄弱的情况,对于相当数量的人来说,自控只是一时的行为,失控与力不从心才是生活的常态,这也正是自控力会在近年来如此火爆的真正原因。

所以,你需要不再去轻视自己: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有喝得烂醉、吃得过多的问题,几乎全世界的人都认为,控制情绪、抵御诱惑、积极面对困难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是,有些人重视眼前的利益与生存需要,有些人更重视长远利益。而那些自控力强大的人,也不过是找到了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和平共处的方法,并同时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自我之间的平衡。

◆提升自控力的过程中,自我改善不等于自我压抑

改善自控力其实属于自我改善的一部分,但是极少有人会在真正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把握自我真实的感受,更多人只是硬生生地只关心自我是否达到了理想的状态,是否符合了当下潮流的标准。

我们生活在一个压力巨大的时代,自己要负担起所有的失败:如果一个人被老板无故辞退了,得到的或许并不是同情,相反,有可能是数落——谁让你不迎合上司的话,也不懂得去拉帮结伙?

这种指责很像一个小故事里的情形:某人的马被偷走了,但所有人指责的并不是小偷,而是失主本人,谁让你不好好看着的?

一个人若将所有的后果归结到自己的身上,而不是一分为二地看待,那么,自我改善必然包含巨大的自我压抑。这也就提示我们:想要做到更好的自控,我们必须要先顾及自我感受:这种自控行为是否带来了痛苦、不堪与压力?若随之而来的自控令你产生了难以忍受的感觉,那这种自控行为其实就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自控力强的人会对自己负责,他不会因为一时的空虚就随意放纵自己,他会考虑这样做对自己是不是真的好。他了解自己,又可以管理自己,同时在即将失控的时候,又知道如何将自我拉回正常轨道。也正是因为这种对自己负责、照顾自我感受的行为,自控力对于个人变得更优秀这一命题才会产生巨大的意义。 yg/LhfvEdxkdn0q1MpYIaRPCeE55WF/U5d3hn5k0t9M4T2KVu1DND/98xRTGCn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