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自控非束缚,引导到对的方向

在沃顿商学院教授威廉·惠特利看来,自控力处于各项能力的绝对领袖地位:“既然自控力为思想能力创造了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那么,自控力就高于思想能力,并因此而拥有了控制与指挥思想的权力。”而这一“控制”与“指挥”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指向自控力的引导作用,这与大脑运行的规律相同:我们无法用意志力去控制自我想法。

心理学中有个经典的“不想白熊”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发明的。他告诉被试者,他们可以想任何事情,就是不要去想白熊,看看自己能坚持多久。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当然不会去想这种平日根本不会见到的动物——除非你是生活在北极的因纽特人。可是,当“不去想白熊”变成了一种任务时,很多人却无法遏制地思念起它来,而且,越是告诉自己“不要去想白熊”,白熊出现的次数就越多。

从丹尼尔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强迫性思维的原型:当我们企图控制自己的思维不去想某件事情时,反而会比不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得更多。

丹尼尔先生将这种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而压抑之所以会引发讽刺性反弹,是因为人的大脑里有两部分的工作:具体的“操作”运作,与对这些操作内容的“监控”部分。一旦“监控”部分收到了大脑“禁止白熊”的指令时,它便会带着“探照灯”去探索“操作”部分是否违规,此时,你的大脑自然会想起“白熊”的警告。而你此时一回神:我要监控什么?“白熊”自然便出现在了脑海中。

抑制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想法,也会产生同样的想法。沃顿商学院出身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厄斯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实验中,他将被试者分为两组:

●抑制组,被试者需要抑制自己对巧克力的想法;

●非抑制组,被试者无须抑制自己对巧克力的想法。

结果发现,抑制组在大脑中进行了大量的抑制行为后,吃下的巧克力是非抑制组的2倍多。

这一试验同样说明,想要通过抑制的想法来抵御诱惑有多么不靠谱。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自控失败的真相:有时候,减肥者饕餮而食,拖延症患者不断拖延,酗酒者再次端起酒杯喝到酩酊大醉,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改变,而是因为他们太想改变。但是,控制大脑的努力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问题。当诱惑来临的时候,不假思索地根据诱惑行动,或是努力地将诱惑压制,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正如我们在之前所强调的那样:我们需要更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觉察与体验这种感受,远比简单粗暴地拒绝它们来得更加有效。我们应该在自己的思维中给诱惑留下相当的空间,温柔地觉察到自己的欲望,但并不付诸行动。以觉察来代替控制,并在觉察与体会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那些对自己意义非凡的目标与梦想,反而可以使诱惑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承认自己有弱点,也有渴望

在一项困难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出现情绪起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若马上转移注意力,或是完全让自己的思维信马由缰,陷入情绪与冲动的控制之中,那么,失控便会成为必然。

学会用成熟的心态去斟酌自己该不该这样做才是正确的做法。很多时候,造成我们失去自控的原因,是因为在还未来得及冷静思考时,便已经匆忙地下了决定。比如,在任务失败时过分沮丧,以至于忘记了还有补救措施可以做。

因此,当你调整自我行为遇到了困难时,不要一味地禁锢自己的想法,承认它:承认自己对某事、某物有欲望,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接受这一事实,并告诉自己有这种欲望与渴望是正常的:

●遇到较强的外在诱惑时,务必让自己先冷静下来,迅速地思考一下:当下如果采取鲁莽行为的话,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再选择自己认为当下最好的方法,让自己不陷入一时的冲动陷阱之中。

●冷静下来以后,分析一下:造成此次外在刺激的原因是什么?是自己太容易受诱惑,还是自己的警觉性不够?同时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哪些?而哪些解决方法是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形可以派上用场的?

务必使自己意识到:只有跳脱冲动,才能更好地下决定。

◆通过填表,引导渴望

厄斯金在指导向他咨询的学生时说:“若你无法很快地改掉习惯,那就不要每天强迫自己去改正这些缺点,因为压制会导致反扑,这种情况下反而不如合理疏导产生的效果更好。”康纳斯认为,个人可以在一张纸上画上四个格子,然后,分别写上这些缺点所导致的短期与长期的损失和收获。

“比如,若你打算戒烟的话,你可以如下表在两个格子里分别填上短期损失——‘我开始时会感觉很痛苦’,与短期的收获——‘我马上可以省下一笔钱’。接着,在另外两个格子里填写长期的损失——‘我将失去一种解闷的方法’与长期的收获——‘我的身体将会变得更健康’。”

如果你内心的天使正在努力地帮助你抗拒抽烟的诱惑,而内心的恶魔却在告诉你,即使明天再开始戒烟也无妨,他们便会开始争斗。待到你因为“内心斗争”这件事情精神疲乏时,自然戒烟这件事情也会跟着泡汤。

一味地告诉自己“不能”“不要”,其实就是在单纯地以意志抗拒诱惑,这往往是一种精力上的巨大浪费,因为你压制得越厉害,你就会发现自己越难以集中精神,这也正是我们想要改变某些习惯,却总是无法改变的最大原因。相比之下,如果在戒烟的过程中通过前述的正视、接纳与比较的方法,效果也将比强行压制更好,因为这种办法是在通过疏导想法来“说服”“安慰”自己为什么“不能”。

也就是说,自控中的“控”并非一味压制、束缚,而是“引导”,因为一再地压制自己的真实想法、真实感受,虽然看起来很坚强、很了不起,但实际上并不是自控,而是一种无法长期维系的、不健康的自虐行为,它们迟早会让你“忍”出病来。

◆重新连接事情的意义,并意识到它带来的快乐

当我们每天陷入琐碎的生活中,往往很容易忘记那些需要自控的事情能够带给我们的真实意义,此时,你就要让自己重新回忆、联想一下这件事情。

如果你想要锻炼身体,你就需要明白:这对你有什么重要意义?你想要锻炼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厄斯金的一位学生来说,他想要通过健身来获得强大的体力,以在面对人生挑战时拥有更充沛的精力,这让他感觉自己是有力而不可战胜的。

有时候,这些重要的事情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快乐。当然,它们也存在不那么美好的一面,如它们可能需要你集中更多的精神,或者需要你大量的专注时间,更重要的是,它们还需要你忍受“得不到”“不能做”这种痛苦。但是,它们也有美好的一面,如长期坚持锻炼,你会比同龄人拥有更好的身材与体力。这也许是让你重新找回重要意义的途径,也许更是你不常有机会实现的自我表述形式。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做重要的、快乐的、有意义的工作,当你能够让自己引导事情走向理智的自控,而非将自控变成自虐时,你也许会发现,自控其实并非那么难以忍受。 cG/IplL77lmwz3KvjbPgriuMxdMsWpW9otbN/a2q6wseOSqYeOLZNN65okNO4OK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