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林徽因的这首经典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她在儿子梁从诫出生不久后写给他的。但我们细读这首诗,会发现这首诗其实也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因为她一生的成长故事何尝不是如此温婉动人,她那温柔纯澈的天性何尝不像这春光一样。她一生的莫逆之交金岳霖在她的追悼会上作下如此挽联:“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她清雅贞静的一生。
一个人的美丽、聪明、漂亮可以是天生的,但优雅从来不是。世上美丽的女子很多,但很少有人能够将美丽与优雅融于一身,兼而有之。而林徽因恰恰就是这么一个女子。
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杏花。江南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天生就有温润育人的因子,薛涛、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莫不是出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才杰女子。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同样出生在这样一方水土上——杭州陆官巷,这个景致秀丽的地方给了林徽因一份天生的俏丽之姿。
她的祖父,曾任杭州知府的林孝恂非常疼爱这个孙女,于是喜悦地吟咏起《诗经·大雅》中的句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文王和周姜都是有着旷世奇才的治世者,而他们的才华离不开他们的母亲和妻子,所以林孝恂便为孙女取名为“徽音”,期冀她长大后做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徽因”二字则是林徽因长大成名后为与当时一位名叫林微音的男性作家区分而得来的。
林徽因虽然出身仕宦名门,但她的童年生活过得并不甜蜜。她的母亲何雪媛是父亲林长民在原配英年早逝后娶的第二房,虽容貌端正,但出身商贾之家,从小在父母的宠溺之下长大,没有读过书,固执任性,不善女工和持家,且脾气乖张,因此与林长民甚为不合。何雪媛为林长民诞下两女一子,后来幼子、幺女接连夭折,只有长女林徽因长大成人。因何雪媛未能给林家续添男丁,林长民于是续弦再娶,娶了年轻有文化的程桂林,将何雪媛撵到了后院,这给何雪媛精神上带来了十分沉重的打击。
林徽因在这样的家境中长大,童年生活必定不会快乐无忧,甚至可以说是敏感忧伤的。一边是父亲,一边是母亲,林徽因夹在中间,感情的纠结可想而知。梁从诫在纪念母亲的文章《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一文中写道:“她爱父亲,却恨他对自己母亲的无情;她爱自己的母亲,却又恨她不争气;她以长姊真挚的感情,爱着几个异母的弟妹,然而,那个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却在精神上深深伤害过她。”
对于林徽因来说,母亲遭受的一切不公没有使她变得阴郁孤独,她的倔强不屈之处也在于此。她要做母亲的保护伞,她拼命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她5岁开始跟着大姑母林泽民发蒙读书,6岁便能为祖父代笔给父亲写家信,12岁承担起了料理家庭事务的重担……环境的不如意,促使林徽因变得早熟起来。
12岁那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曾有过这样一段通信:
林长民:“知悉得汝两信,我心甚喜。儿读书进益,又驯良,知道理,我尤爱汝。闻娘娘往嘉兴,现已归否?趾趾闻甚可爱,尚有闹癖(脾)气否?望告我。”
林徽因回信说:“本日寄一书当已到。我终日在家理医药,亦藉此偷闲也。天下事,玄黄未定,我又何去何从?念汝读书正是及时。蹉跎悞了,亦爹爹之过。二娘病好,我当到津一作计。春深风候正暖,庭花丁香开过,牡丹本亦有两三葩向人作态,惜儿未来耳。葛雷武女儿前在六国饭店与汝见后时时念汝,昨归国我饯其父母,对我依依……”
从这几行文字中,我们似乎看不出孩童的稚嫩,相反,倒能看出几分大人的周全与稳重。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林徽因过早领略了世态人情,对人情的理解也较同龄人更深入一些。但是,即使在这样一种不被宠爱的环境中,在人心混乱、人情冷漠的年代里,林徽因依旧怀抱着明媚的希冀,在幽幽暗暗中不追问、不抱怨,兀自长成一个内心清明、强大的倾世女子。
从林徽因幼年的成长经历中,我们能看出,她虽然有江南女子的身量体貌,但并不娇纵柔弱,她知书达理,能周旋在长辈姊妹之间,做一个通融练达的女子。上天虽然没能给她一个幸福的童年,却给了她及早看透一切的机缘,让她从小便具备一颗豁达之心。从母亲身上,她也懂得一个道理:温暖和爱是由内而外生发的,只有给他人以爱和温暖,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脾气暴戾,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那么也就不会讨得他人欢喜。
现实世界里,你的童年也许要比林徽因幸福很多,你有人宠溺、有人疼爱,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耳濡目染,会成长为一个有爱的女子。但即使你没人疼爱,也不要轻易丢失爱,因为一个怀抱爱与希望的人,才能每天活在快乐和期待之中。如果缺少爱,心会变得麻木,人会变得冷漠,你脸上的冰冷会让人难以靠近,当你走入社会,你将很难融入一个圈子之中。当你失去与外界构建联系的能力时,你将变得易暴躁、易烦闷,又如何优雅起来呢?
优雅秘籍
隐去暴戾习性,做一个知书达理、温暖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像春风一般,为别人捎去快乐和关爱,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感激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