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版序

拥抱内心的暗夜

生活中我们总是要感谢很多事情,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的什么呢?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或者叫作“拥抱内心的暗夜”。在我做咨询的过程中,也包括自己之前的经历中,我发现我们能否拥抱自己内心那些痛苦的部分、黑暗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

完美的往往存在问题

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次去讲课,见了来听课的三位女士。我经常自豪于自己有一眼断人的本领,于是见面之后我从她们脸上的神情评估她们最近的问题。有两位女士对我说,她们是我的忠实粉丝,但是她们觉得自己的家庭关系是完美的。

她们一说自己是完美的,我就知道肯定有问题,其实我在她们的脸上已经看到了两个字——崩溃。

而第三位女士看着是最健康的,但是她对我说:“武老师,我家里有很多问题,我内心有很多痛苦。”这就是一个正常人、健康人。等后来我们聊开了,我非常干净利落地指出来那两位女士可能有什么样的问题,结果基本上都被我说中了。我们要警惕这种感觉——我们的人生是完美的,我们的家庭是完美的。

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可能知道我有个说法——世界是相反的。其实,真实胜过完美,一旦我们懂得什么是真实,如何接受自己的真实,如何跟自己真实地在一起,就会深刻地感知到真实是比完美更好的东西。

通过刚才那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女士自身的问题很大,但她们说自己是完美的,而另外一位女士说家庭问题很多,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位女士对真实的接纳程度是不一样的。这里所谓的真实就是痛苦,她们对痛苦的接纳程度不同。

觉得自己家庭是完美的,这样的人是把自己的痛苦分裂出去了,消灭了,她自己脑袋里意识不到痛苦,所以她会说自己的家庭是完美的。而相对比较健康的女士,因为她对痛苦有接纳能力,所以她会直接说她的家庭有问题,她有痛苦。这时候我们看到一个简单的评价标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接纳痛苦的程度成正比。

痛苦意味着什么?《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里有一个故事很受欢迎,叫《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故事是这样的:女孩Z的童年非常不幸,两三岁时父母离婚,父亲挣不到钱,她基本上是跟着姑姑长大的。她不断更换寄养家庭,小学时就已经觉得自己充满痛苦。她努力讨好老师、同学,却总是不如愿,她连一个朋友也没有。

学校要换新课桌,需要交几十元钱,她因为出不起这个钱被调到了教室最后面,前面坐着的都是个头比她高、拥有新课桌的人,她感觉非常痛苦,充满羞耻。她曾经很认真地计划过自杀,也就是所谓的“哲学式自杀”,即经过很认真的计算、衡量,觉得自己的人生确实是不值得拥有的。她曾经在一张白纸的两边分别写下活着的理由和死去的理由,结果死去的理由远超过活着的理由,于是她认为自己应该自杀。

我在北大心理学系的一个师妹也做过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是师妹自杀成功了,而女孩Z没有成功。她感到很悲哀,进而很伤感。然后她开始哭泣。她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在哭泣的时候,她回忆起人生中的种种不幸,但是她哭到最后的时候,心里有个声音出来了,那个声音对她说:是的,你很惨,但是你还可以做很多事。结果这个声音改变了她,这个女孩感觉她获得了一种力量,让她真的开始思考:我可以为我的人生做些什么事情。

后来,女孩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有一年圣诞节,在广州,她邀请我去她家参加圣诞party。我去了,发现一屋子人,我数了一下,大概有28个外面来的朋友。这很有意思,这个女孩很悲切地痛哭了一次,她的人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涉及了我们的不完美中的第一个重要的东西:悲伤。

悲伤:被接纳的悲伤是一股能量

心理学书籍经常会强调悲伤,专业的说法叫哀伤过程,指任何一份失去都会引起我们心中的悲伤,如果我们让这悲伤流动,就意味着我们接受了丧失、接受了失去。悲伤的流动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巨大的失去引起巨大的悲伤,而巨大的悲伤在一定的时间内流完,这就是所谓的哀伤过程。

你必须在面临巨大的失去的时候完成这个哀伤过程,这样才意味着你接受了你人生的不幸。这个女孩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她接受了她过去的人生中的那些痛苦。然而,当她不接受这些痛苦时,就会希望能够在痛苦中看到所谓的正能量,于是她特别想讨好对方。

如果你有一个讨好型的朋友,你就会发现他做十件事情,九件做得很好,一件做得不够好,于是他不在乎那九件,而只对那一件耿耿于怀。为什么会这样呢?女孩Z过去的人生充满黑暗、不幸,她不想接受这些,结果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就很害怕那些线索会让她想起这些。也就是说她在和她的人生较劲,她想否认这些痛苦。结果跟她相处的时候,你发现一旦有什么信息让她回忆起她的痛苦,她就会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当她完成了这个哀伤过程,实际上一次哭泣并没有真正地彻底地消除悲伤,但是对她来讲,这是个很重要的过程。当她完成了很大一部分,说明她接受了这个事实:是的,我的人生有很多不幸,我不再和这个事实较劲,我接受我人生的真相。当她接受了这个真相之后,她的能量就在这个不幸中获得很大的释放,她就可以真的去思考自己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

当你的人生遇见各种不幸,你会产生一个很本能的感觉,这个感觉就叫作悲伤,悲伤也许是所有的感受里最重要的一种。你能否让你的悲伤流动,意味着你是否能够真的接受人生的真相,你是否真的有智慧。

攻击性与恐惧:敢于攻击,才是真正的“好人”

接下来是愤怒,或者是我更喜欢的另一个词,叫作攻击性,这个过程展示了人性的奥秘和复杂。我原来以为我的心理医生会给我讲许多人性的奥秘,其实不然,我们的话题大部分涉及攻击力。我压抑了我的愤怒和攻击力,结果让我活得不自在,通过老师的引导,我慢慢清晰地认识了攻击力,碰触到我内心深处的攻击性部分,让我变得和以往不同。在深度睡眠治疗中,我梦到自己变成巨大的恐龙、土匪头子……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有几十个来访者,我的个案都是长程的,他们就是我故事里的人物。他们变成我的文章、书里的人物,我就是靠劫掠他们的故事维持我的生活的。这样一想自己不是拯救者,而是土匪,也就是坏人,自己就有一种很深的崩溃感。同时,我又觉得自己是知名心理咨询师,收费根本就不贵。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明白了接受自己就是土匪头子,攻击性的恶魔才能出来,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很自私的人。我接受了事实,心里才自在了许多,自己的攻击性就出来了,我能真正放松了。我的气质变化来自这里。

如果一个人不能直接对别人表达愤怒,而是绕着弯去表达攻击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被动攻击。例如,不直接拒绝别人,而是拖延。每个人心里都有大量的愤怒,你能否觉知到你的愤怒,你能否合理表达你的愤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能否合理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是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些,就必然有心理疾病。

恐惧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的重要之处在于越让自己害怕的东西就对自己越重要。我们平时怕的“鬼”“冤魂”,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压抑在心里的愤怒、恐惧久了多了就变成了我们心里的“鬼”。它告诉你有些东西在生命里非常重要,你必须学会面对。你真正恐惧的是悲、是丧失,比如,你越是没有安全感,就越害怕一个人离开你。

我也有怕“鬼”的时候,那时我跟女朋友提出了分手,虽然分手是我提出来的,但是仍然唤起了“我失去了”这样的恐惧。就是说失去了她,我就是一个人了。这时候我就很害怕这种失去,因为这种恐惧向外投射就变成了一个“鬼魂”。当我在这个恐惧里待了一会儿,我发现这个恐惧就过去了,那么这个事我就可以轻松地去面对了。

我们要知道,我们对自己情绪的担心和害怕,其实往往来自童年。当你还是婴儿时,如果有大量孤独的时刻,或者当你是孩子时,有大量受伤的时刻,这会导致你害怕痛苦,你希望能够逃离那些痛苦。因为当时你面对和化解痛苦的能力是非常弱的,你除了父母,没有别人。那时候你经常有这种感觉,而且事实上你也面对不了自己的痛苦,所以你要通过逃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叫压抑,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压抑自己。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你是一个成年人,痛苦往往不再是一种真实的东西,而仅是你内心的一种感受,一旦你好好地去体会它,让它在你心里流动,这种感受就会成为一份能量。

内疚:我错了,那又怎么了

内疚,也很重要。内疚和羞耻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感受。为什么呢?内疚和羞耻是这样的一种东西,我伤害了你,所以我内疚;我觉得自己是个坏人,所以我羞耻。内疚通常是我们所不愿意面对的东西,因为它意味着我错了。而前面说的悲伤、愤怒、恐惧,这三种感受是在说对方错了。

所以,很多人选择成为圣人,却不愿意成为坏人。我的一篇文章《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外向是对外向者的嘉奖》中提到,很多外向者在社交层面会如鱼得水,而且他们的生意也做得很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其实我们都是依赖关系的动物,我们很希望在关系中得到认可、得到爱。如果一个外向的人靠近我们,向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我欢迎你,我想跟你交往,那么这就意味着他打破了我们的孤独,所以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受欢迎的。大家觉得外向的朋友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外向的人经常有这样一个特点,他经常是会索取的,可以很轻松地说出他要什么。

对于不能够提要求的人而言,每当你建立一个关系,就意味着你在丧失你的资源,你在付出,也就是说你朋友越多,你付出得越多,你就越累。例如,我便经常要斩断自己的一些关系,这会让我内疚,但现在我会好好地看待这份内疚,让内疚的能量流动,而不是为了避免有内疚的感觉,就不再向别人提要求。过去我不会攻击别人,不会拒绝别人,也是因为我会感到内疚,所以过去我在自己的关系中就非常不自由。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就意味着你在处理内疚方面其实有很大的问题。建议这样的朋友认真思考自己的这个问题,试着学习,内疚一点又怎么了?我错了又怎么了?

嫉妒:压抑嫉妒便是削弱竞争力

嫉妒也许同样是我们特别不愿去面对的一个东西,因为大家都知道,吃醋、嫉妒狂,都是在描述那些看上去很不受欢迎的人。其实嫉妒和竞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克制自己的嫉妒,就意味着你在克制自己的竞争力。这会造成很多问题,例如,不能够在职场成功升职。

接纳黑暗,打开生命的通道

悲伤、愤怒、恐惧、内疚和嫉妒,还有简单谈到的羞耻,我很想说,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能量。

我的书签上有一句话:“成为你自己。”什么是自己呢?其实,在这个所谓的自己身上,往往所谓坏的东西比所谓好的东西更加凸显本质。悲伤、愤怒、恐惧、内疚、嫉妒和羞耻中藏着我们生命的本质。我们想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更好的人,想把真正的自己活出来,就需要去触碰这些东西,理解和接纳这些东西。

罗杰斯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通常我们认为这句话是对别人说的,但是其实这句话同样可以放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需要深深地理解和接纳我们自身。接纳自身什么呢?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特别好的人,那还有什么要接纳的呢?大家都知道,所谓要理解和接纳的东西通常就是你心理上的那些黑暗面。

非常有意思的是,当你一旦深深地理解和接纳了这些所谓的黑暗面时,它们就是美,就是生命中最棒的东西,你会觉得它们根本就不是黑暗,而是从黑暗转化成了光明,从丑陋转化成了美好。同时,你会深深地体验到什么是自由。这时候你就知道能量流动、生命力流动的感觉是怎样的了。

弗洛伊德说噩梦是潜意识的一种,如果你从噩梦中醒来,身体不能动弹,可以尝试去体验这种感觉。你的身体保持不动,你的脑袋没有做很多工作,就意味着你没有切断流动的潜意识,而这就是最好的理解和接纳。而一旦你理解和接纳了,让它们自由流动了,一开始你会很难受,但是坚持下来就是美好的体验,能坚持15分钟就已经是极限了。

我现在41岁了,却从没有过这么好的感觉。就是因为我不断地在体验这些东西,让它们流动起来,达到疗愈的效果。

再次重复这句话:真实胜过完美。

如果你也对心理治疗感兴趣,或者是心理学人士,想学些东西,推荐这三本书:《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身体知道答案》《梦知道答案》。《身体知道答案》讲的是身体比头脑重要,感受比想法重要,你必须回到自己的感受上,回到自己的身体里,这个时候会有很好的疗愈效果,脑袋是治疗不了你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讲的就是负能量比正能量更具有价值,当我们积极地追求所谓的正能量的时候,其实就割裂了和所谓的负能量的联结,这种割裂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悲伤、愤怒、恐惧、内疚、嫉妒和羞耻,我们要打开这些感受的管道。当我们打开这些管道时,生命力就会在我们身上流动。

从1992年在北大心理学系学习心理学开始,到现在已经23年,我终于深刻地、频繁地体会到了这种流动的美好感觉,这是因为我不断地在和人生中这些所谓的黑暗面共处。

当我面对科学主义心理学路线和现象学心理学路线的时候,我选择了现象学的路线。学院派不可避免地重视头脑轻视身体,我却本能地重视身体。23年来我一直在走自己的路,现在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并不是说武志红有多么好,而是我作为一个管道,越来越通畅。

提问环节:

问:上班一年多,在单位和领导接触后就会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在生活中,和比自己强的人接触时就经常紧张,放不开。但是平时我是个很开朗的人。老师,请你帮帮我吧。

答:其实潜意识里你完成了一个过程:我看到你比我好,我看到你比我强,我嫉妒你,我想比你强,其实我攻击了你,我攻击了你之后,我就会想我做错了、说错了,所以我感觉到你会报复我、你会攻击我。我就有这样的担心。嫉妒和竞争,这太正常了,这就是人性的本质。我当然想比你强,但是一旦有了爱,我体验到你爱我,我知道我是一个本质很好的人,那么这个时候我就会由衷地接受你可以比我强。爱的能力可以从与父母、伴侣的关系中修复。

问:读书时我是个好学生,工作中也尽量想让人满意,总把自己弄得很累,领导也会给我派更多的活儿。有几次的工作都是把自己逼到了极限,实在受不了了,就辞职了。如何打破这个模式呢?

答:第一,学会拒绝,先拒绝一些很轻松的东西;第二,对过分的人表达愤怒,不要被动攻击;第三,要意识到自己的完美自恋。

问:女,我失恋了很多次,我的模式永远都是我提分手,后悔,对方不后悔,我就低三下四地去求,结果对方离我越来越远。总是不能彻底结束,有空就想找他。深深地讨厌这样的自己,却不能控制。

答:害怕失去,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害怕失去,于是一旦感受到对方的愤怒,便用分手来威胁别人;可是一旦失去,却不能面对悲伤。建议你找心理医生。

问:我是一个很自卑的人,我想让自己的每一方面都比别人强,如果比别人差,就会很自卑。我为什么什么都想和别人比?我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自卑?我经常感觉自己很无力、很懦弱,没有男子气概。30多岁的人了,总觉得自己没有力量,小心翼翼地活着。在与别人沟通时,总感觉很愤怒。我如何才能让自己强大?

答:你还属于未成年的婴儿状态,这叫完美自恋,或者叫全能自恋。在内心深处,你觉得自己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最重要的是,你如何才能面对自己的不强大。你不是神,而是一个普通人。建议找心理医生,并且要给医生一定的时间。

问:我是乖乖女,是别人眼中的优等生,从来没有叛逆过。母亲强势,父亲对我很宽松。我从小害怕和别人接触,即使和别人接触,也是语言上的接触,没有情感,像机器人一样。怎样才能和别人有正常的交流呢?母亲总是批判我,父亲对我很好,但我却不愿与父亲亲近,我是不是白眼狼?

答:不断地被妈妈攻击,潜意识里你是抗拒的,你认为所有人都是你的妈妈,所以不愿意与他人亲近,包括你爸爸。学会做自己,但是从小事做起,不要一开始就用恋爱、工作这种大事来表达攻击。可以和妈妈吵架,只要没有进行身体攻击,都是可以的。

问:我是一个爱自责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任何优点,对自己极度不满,又将这种情绪以愤怒的形式发泄给身边的人。我应该怎么做?

答:区分想象和现实。在你的想象中,你对周围的人有极大的攻击性,甚至想杀死对方,所以你很自责,你觉得自己是个很坏的人。你想杀人和你真的有杀人的举动完全是两码事,你不需要为这个深深地自责。

问:我是个典型的老好人,活得小心翼翼,对同事和朋友从不发脾气,看了你的文章,我有所触动,很想展露出自己的攻击性,以后不再压抑自己。我要从哪方面开始做起?如何一步一步地实践,展露自己的攻击性?

答:一是现实层面,在小事上坚决捍卫自己的立场,也就是先从小事开始,从最容易的事情开始;二是学习表达愤怒,学习拒绝,学习观察自己是如何敏感地从关系中逃走的;三是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潜意识中非常暴力的攻击性的部分,并接受长程心理咨询。

问:孩子不听话,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将怒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很可怕!以前发誓,绝对不能打孩子,但现在孩子3岁了,越来越叛逆,我打过他屁股,还扇了一巴掌,甚至还掐过手,做完这些事,我真的内疚得要死。我怎样才能改变自己?我真的不想伤害孩子。

答:第一,你在重复你和你妈妈的相处模式;第二,你也有一个婴儿心理,认为自己是全能的,因为我是神,我让你怎样,你就该怎样。你至少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做对孩子有真正伤害力的事情。

最后,真实胜过完美。我们要做的不是灭掉内心的魔鬼,而是去认识并拥抱它,使我们逐渐认识到,原来它是这么好的东西。希望大家都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gGhfWZZ/UnQ7EvD2W1OdTkLio0hTGuFomMKcmzPGScDGEi/6qMkAdooehBwwM3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