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客户: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领路者”阿尔卡特的迷茫

21世纪初,法国,波尔多,六月天。阿尔卡特董事长瑟奇·谢瑞克(Serge Tchuruk)在自家的葡萄酒庄园接待来访的中国客人——华为总裁任正非。阳光暖融融的,一望无际的低矮的绿茵丛中,闪烁着宝石般晶莹饱满的紫葡萄。空气中弥漫着波尔多标签式的“风土”:幽静、自豪、浪漫、自尊。

品过两种不同口感的红酒后,瑟奇·谢瑞克先生一改先前轻松的话题,说道:“我一生投资了两个企业,一个是阿尔斯通,一个是阿尔卡特。阿尔斯通是做核电的,经营核电企业要稳定得多,无非是煤、电、铀,技术变化不大,竞争也不激烈;但通信行业太残酷了,你根本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下个月会发生什么……”

任正非深表赞同。寂静与浪漫的空气中增添了一丝凝重与沉闷。瑟奇·谢瑞克先生是业界广受尊重的实业家和投资家,阿尔卡特更是全球电信制造业的标杆公司。尤其在美国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阿尔卡特与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这几家欧洲电信企业,并肩成为貌似“坚不可摧”的业界巨擘。欧洲普遍的开放精神不仅快速地培育出几大世界级的电信制造商,而且也造就了一批全球化的电信运营商,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沃达丰……它们不仅在欧洲各国,而且在全世界各大洲都有网络覆盖,而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电信企业,与欧洲同行相比,显然是有距离的。

21世纪初的华为,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领路者”阿尔卡特的困惑与迷茫使任正非格外震惊,回国后,他向公司高层多次复述瑟奇·谢瑞克先生的观点,并提问:华为的明天在哪里?出路在哪里?

华为内部由此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讨论的共识是:华为要更加高举“以客户为中心”的旗帜。华为发展到今天,靠的是这一根本,华为的明天,也只能存在于客户之中,客户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一切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

在之后形成的华为四大战略内容中,第一条就是: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

深圳飞往北京的航班,头等舱的最后一排,一位60多岁的乘客,捧着一本书在看着。三个小时后,飞机在首都机场降落。这位叫作任正非的乘客,起身,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然后快步地融入川流不息的客流中,没有前呼后拥,没有迎来送往。经常的情形是,他到国内某地出差或度假,也不通知所在地的公司负责人,下飞机后,乘出租车直奔酒店或开会地点。乘出租车是他的习惯,偶尔让人看见,反成了新闻。华为的高管们大抵如此。

华为一位副董事长说:“华为这样的做法,并不代表领导层的道德觉悟有多高,这不是我们的出发点。重要的是,它体现着华为的价值观:客户重要,还是领导重要?这才是大是大非,关系到公司的胜败存亡。”任正非更是多次发出警告:“我们上下弥漫着一种风气,崇尚领导比崇尚客户更厉害,管理团队的权力太大了,从上到下,关注领导已超过关注客户;向上级汇报的胶片如此多姿多彩,领导一出差,安排如此精细、如此费心,他们还有多少心思用在客户身上?”

任正非干脆更直截了当地下指令:“你们要脑袋对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不要为了迎接领导,像疯子一样,从上到下地忙着做胶片……不要以为领导喜欢你就升官了,这样下去我们的战斗力是会削弱的。”

在2010年的一次会议上,任正非进一步指出:在华为,坚决提拔那些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的员工;坚决淘汰那些眼睛盯着老板,屁股对着客户的干部。前者是公司价值的创造者,后者是牟取个人私利的奴才。各级干部要有境界,下属屁股对着你,自己可能不舒服,但必须善待他们。

华为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经典样板:贸易起家,深谙“长期做乙方”的制胜之道。乙方者,“服务至上”是其灵魂。从乙方起步的贸易型企业,在血液中就积淀着一种基因:甲方至上,客户至上。所以,当其转型做产品的初期,即使是差的产品,但与优质的服务相结合时,也能够赢得客户(甲方)的理解与支持;而当一流的产品与一流的服务相结合时,就更能得到客户的尊重与认同。华为的30年,正是秉持着“永远的乙方”这一信条走过来的。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永远是企业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几乎所有的成功企业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对此都有正确的理解和坚持,但也有不少企业在创业时期“以客户为中心”,但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后,“谁是上帝”的命题开始变得模糊:股东,员工,客户,管理者,还是其他?不同的企业以迥异的方式展示了自身的追求,也从而确定了自身的命运。

然而,魔术是不存在的,真理是不容颠倒的。华为成长壮大的“炼金术”就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三句话,看似简单平实,没有任何深奥之处,但它却是自华为成立之日起,任正非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苦苦思考和追寻的正确答案,并且,已经融进了华为文化的骨髓之中,成为每一位华为人的信条。

2010年12月,任正非曾给到华为取经的欧洲某大型电信企业的高管们上课,授课的题目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他说:

这就是华为超越竞争对手的全部秘密,这就是华为由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三个根本保障”。我们提出的“三个根本保障”并非先知先觉,而是对公司以往发展实践的总结。这三个方面,也是个铁三角,有内在联系,而且相互支撑。以客户为中心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方向;艰苦奋斗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手段和途径;以奋斗者为本是驱动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活力源泉,是保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在动力。

由此一段话可以看出,这三句话的“魂”实质上是“以客户为中心”,舍此,奋斗的方向与意义何在?奋斗者的价值创造又如何评价?当然更谈不上价值分配了。

被扭曲的常识

“以客户为中心”并非华为的独特创造,而是普世的商业价值观。“客户就是上帝”的口号是西方人发明的,一部西方的商业发展史从头至尾贯穿着“客户第一”的伟大理念。同样,在300年前,我国著名的同仁堂药室就明确提出和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训条:“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道理很简单:企业的目的是赚钱,不能赚钱的企业是没有价值的。然而,赚谁的钱?当然是客户的钱。谁能让客户自愿自觉地掏腰包,让更多的客户掏腰包,让客户长期地掏腰包,谁就有可能变得伟大。百年西方管理学的核心思想,绕来绕去还是离不开一个根本:如何围绕消费者的需求,为公司定位,为管理者定位,为公司的产品定位。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了。对于企业来说,政府向它要税收,员工向它要薪酬,供应商向它要货款,只有一个傻傻的客户为企业送钱。但客户也不是施舍者,他有选择权,他只向那些真诚地提供优质、价格合理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付出。所以,以客户为中心永远没错。

因此,管理大师德鲁克把企业定义为:创造顾客。

然而,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资本为王”的时代在过去30余年大行其道,传统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遭到严重扭曲。以美国市场最为典型,“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通行的价值准则。企业家天天围着股票市场的指挥棒转,按照证券分析家们的观点来决定企业做什么、不做什么,结果使得企业其兴也勃焉——迅速扩张,市值膨胀,三五年、10多年造就一个行业巨无霸;其败也忽焉——几天之间,甚至几小时之间市值大幅缩水,皇冠落地,辉煌不再。中国市场同样如此,一批批的实业家成了资本新贵,企业却如气球一般膨胀并爆裂。资本市场培育了大批为“资本”而疯狂的机会型商人,而公司呢,要不短命地兴盛,要不永远在股东的短期追求中疲于喘息。

常识在被扭曲,在变形。“以客户为中心”曾经是普遍适用的商业常识,如今却成为少数领先企业的孤独的追求。

“偏离客户,谁来养活我们”

华为的惊人之处在于:它从来没有丢掉常识。华为的管理层认为,华为是生存在客户价值链上的,华为的价值只是客户价值链上的一环。谁来养活我们?只有客户。不为客户服务,我们就会饿死。不为客户服务,我们拿什么给员工发工资?因此,只有以客户的价值需求为准则,华为才可以持续存活。

2001年7月,公司内刊《华为人》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理由”,任正非在审稿时,将其改成“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他认为:华为命中注定是为客户而存在的,除了客户,华为没有存在的任何理由,所以是唯一理由。

钱钟书说:“真理都是赤裸裸的。”华为的高管们则说:“不要把华为文化复杂化,不要把华为文化细节化。”“以客户为中心”本来就是商业活动的本质,你让客户满意了,公司才能生存,这样一个朴素的常识为什么坚持起来这么难呢?谁坚持下来了,谁就有可能成功。

曾经有西方公司指责华为破坏了通信产业的价值链。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胡厚的观点是:他们只看到某些设备价格下降,却忽视了基本的价值规律,就是当价格低到临界点时,就会发生客户需求的雪崩效应,市场需求会上千倍地被引爆和创造出来。华为的贡献一方面是让客户的采购成本降下来,另一方面是让价格变得合理化之后,全球数亿人口对信息产品的潜在需求被激发了出来,整个行业都可以从中受益。

事实上,正是华为的国际化扩张行为,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主张,某种程度上将人类的信息化进程,从宽度和纵深度两方面,提前了至少20~30年。

在华为做了20年管理顾问的黄卫伟教授举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一批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员去英国兰开斯特大学交流访问,在考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辉煌历史后,再看今天的英国,受到很大震撼。学员们向英国教授提到华为,对方教授评价道:华为不过是走在世界上一些曾经辉煌过的公司走过的路上。这些公司在达到顶峰之前也是客户导向的,也是不停奋斗的,但达到顶峰后它们开始变得故步自封,听不进客户的意见了,于是就衰落了。

真理就这么简单和直白。华为反对短期的经济魔术。当爱立信、思科、摩托罗拉这些竞争对手都在以“财年、财季”的时点规划公司时,华为是在“以10年为单位规划未来”。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徐直军说,这正是华为能够追赶并超越对手的奥秘。如果思科不上市,爱立信不上市,一门心思盯着客户,华为怎会是它们的对手?

当然,上市的公司也不见得会忘掉未来、忘掉客户。苹果公司就是成功的例证。当乔布斯这位“商业巨星”陨落之际,全球媒体对乔布斯至高的评价是他的“创新精神”。然而,更贴切地说,乔布斯是一位伟大的市场倾听者和杰出的资源整合者。苹果公司的产品是“简约+美感”,而客户、消费者们最向往的生活不也是越简单越好,简单再加上艺术不是更好吗?

苹果公司的成功不是技术,不是产品,是乔布斯那永远贴近人性、贴近客户的敏感而偏执的灵魂。离开了乔布斯的苹果公司,还有谁,能如此愿意并持久地聚焦客户的需求,并且具有穿透客户心灵的力量和禀赋?库克掌舵的苹果时代其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A8JSnWVgpkhucT7SLT27Rrg/LgCaI1j0crQpEODhtyE3seqTrsWrboIlaqy0+zu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