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海德格尔翻译《老子》

老子画像

1946年夏季,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海德格尔与中国学者萧师毅合作将《老子》(《道德经》)译为德文。这次合作完成了《老子》中有关“道”的八章翻译后,由于萧师毅的退出而于当年夏季中止。

按北京大学教授张祥龙的看法,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起,海德格尔已对中国的“道”有了强烈的兴趣和关注。他在演讲稿或学术谈论中都引用《老子》的言论来说明自己的思想。但由于其不懂中文而只能通过德文译本来阅读老子,总有因未能登堂入室而产生的惴惴不安之感。直到20世纪50、60年代,才在他的公开出版物中讨论“道”并引用《老子》和《庄子》。1945年,海德格尔开始受到政治审查,此时巧遇了已将《老子》译成了意大利文的中国学者萧师毅。这次见面虽没有能产生直接结果的合作,但海德格尔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中文的《老子》世界,对于“道”有了某种实际的语言体验。这样,他才敢于在其20世纪50年代的著作中谈及“道”和引用《老子》,并阐述他对“东西方思想”的“交汇”的看法。除萧师毅之外,还有相当一些德国学者、海德格尔的其他亲属们回忆他们亲身听到海德格尔谈“道”或论老子和庄子的事情。因此,海德格尔在所有东方的思想中,独对中国的“道”有着不寻常的热情并从中受益良多。

(赵海燕) hFHhmjO9IAXnB36M+iGN20TBmKRIY397GYmg3wCGQNclZFXCZWCnl+43+cAuBoW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