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乌梅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乌梅三十枚 蜀椒 当归各四钱 桂枝 党参 附片各六钱 干姜二钱 黄连 黄柏 细辛各三钱

共捣筛蜜为丸,如梧子大。服二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三十丸。乌梅先用醋浸一宿,饭上蒸,捣如泥,和各药为丸。用时如无丸药可减轻分量六分之一,煎服。日三服,隔二小时服一次。

治厥阴病,厥热往还,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蛔,心烦,有时安静,静而复烦,脉虚细急数。

此治厥阴肝脏病之法也。厥热往还者,厥为寒冷,厥阴乃阴寒已极,微阳初生之气。厥阴风木,子气为火,母气为水。厥阴病则风动无定,或见子气而病热,或见母气而病寒。故热后复厥,厥后复热。平人之厥阴,不病厥热者,中气旺而水火交也。厥阴一病,风木克土。中气既败,水火分离。于是火气现而热,水气现而厥。热多则火土复而人生,厥多则火土亡而人死也。

消渴者,风木之气,因水寒脱根而疏泄上冲。疏泄伤津,故渴而欲饮,饮而仍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者,足厥阴肝经为风木,手厥阴心包经为相火。肝经木气上冲,而心包相火又因中气虚败,不能下降。故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蛔者,风动耗津,故饥。土气已败,故不能食。蛔者乃木中阳气所生,中下既寒,蛔不安居。食后胃上加温,蛔避寒就温,故上行而吐出。心烦者,蛔乃肝家阳气所生,蛔动则阳动,阳动故心烦。

此病水寒火热,木枯土败。方用附子、蜀椒、细辛,温水寒,而培木气之损。黄连、黄柏清火热,以保木气之津液。桂枝、当归温养木气,以息风气。人参、干姜以温中补土。乌梅大生木液,而补木气。风盛则木气自伤,惟乌梅能补木气也。水温火清,木和土复。阴阳平和,运动复圆,是以病愈。

此六气运动不圆,厥阴风木一气独胜之病。病在荣卫,不速汗解。平日肝阳不足之人,病即由表入里,则成此病。或表证才现,里证即作,则成此病。病成之初,必气微而躁烦不安也。木气动而耗津,故脉虚细。微阳拔根中气虚极,故脉急数。

乌梅丸为肝脏阴寒之方。黄连、黄柏大寒之药,乃如是之重者。水寒则木郁生风,风又生热,热又伤津,津伤则风更动。寒不去风不息,热不去风更不息。寒温并用,木气之本性使然。此方虽寒温并用,仍以温水寒为主,清火热为辅。六气中为风木复杂。风木能研究彻底,余皆彻底矣。以上三阴脏病,脏病忌发汗。 2TQ7Mns471nE/cZr6X2ALUdRLk9rCPdBxObJeCsdhJqu22JUej/6iqsBEA285hJ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