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要错过孩子的“阅读黄金期”

一个人从浅阅读到深度阅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这种能力的基础阶段是在3~4岁的反复阅读中逐渐形成的,如果在反复阅读阶段,家长能稍微引导和鼓励孩子去注意书中的各种细节,使孩子养成专心研究和经常重温一本书的习惯,这个习惯就可以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十分自然地踏进深度阅读的大门。

一、何时是“阅读黄金期”

研究发现:0~6岁(学龄前)是孩子的阅读黄金阶段;6~12岁(小学阶段)是阅读白银阶段;12~15岁(初中阶段)是阅读青铜阶段;15~18岁(高中阶段)及以上就是阅读的生铁阶段了。

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及早期教育的成功案例证明:中国儿童应在6岁前识字,进而自主读书,这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处理中文和英文的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学英语主要用左脑(逻辑),学中文主要用右脑(形象)。所以,如果要尊重儿童,那么西方儿童应在6岁后识字,而中国儿童应在6岁前识字,两三岁认识两三千汉字,是那些早期教育成功案例的共同之处。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成果,为认识人类大脑的语言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新见解。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是我们中国人的杰作,也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每个字几乎都是美的造型。

但是有两种不好的识字倾向需要注意:一是识字被异化为孤立识字,过分强调识字量,而忽视了识字只是手段和工具,读书才是目的;二是有的家长拼命教孩子汉语拼音,而汉语拼音更是识字工具的工具。

在“阅读黄金期”孩子能自主读书,有何益处?

第一,书读多了,当同学还在集中精力学习生字时,识字早的孩子已经一本接一本阅读作品甚至长篇小说了。小学二年级后,阅读能力就相当于中学生的水平。

第二,读得多了,许多“白字”自然就解决了。如果仅是孤立识字,不大量广泛阅读,识字也就是识字,不能化为孩子的读书习惯。所以,读书是最好的识字方法, 读得多了, “白字”自然就解决了。

第三,书读多了,一好百好。各门功课都会很优秀,学习会始终很轻松。且做事的成熟度及认识问题的水平,都会比实际年龄大几岁。

第四,书读多了,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阅读,很好地促进了大脑神经元的生长、发育与联结,人越来越聪明,理解、感悟、归纳、推理等各种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升。

如果应该打基础的时候却没有做好亲子阅读的引导工作,到孩子上小学了才发现这个浅阅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那么,在孩子已经形成不良阅读习惯的情况下,阅读引导的难度就会很大。

在阅读白银阶段,想要改变一个孩子的浅阅读状态,其实要改变的是他阅读的素材。如果一直只给他看故事类的课外读物,同时还想要他改变只看故事情节、不关心人物的阅读习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二、阅读黄金期给孩子读什么

首先,应该读故事、诗歌和散文等语言类读物。在阅读这类读物之初,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以“朗诵”的形式进行大声朗读,或是边放音乐边一起读,让孩子通过朗读的过程,从音律中领略语言之美,培养对母语的语感,而这种能力其实也是深度阅读的基础之一。

中国古代教育儿童识字,主要是诵读、背诵蒙学《百家姓》 《三字经》 《弟子规》《千字文》 《千家诗》,兼以儿歌,进而诵读《声律启蒙》 《大学》 《古文观止》等。这一方法现代人也可参考。

其次,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科普类或是手工类的书籍,再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一些延伸活动。比如,孩子喜欢昆虫,就给他买一本《昆虫记》,再带孩子去可以观察昆虫的地方,结合书本中的文字描写进行观察,再自己做一些记录等。这种结合现实生活和爱好的阅读,会让孩子发现,除了阅读情节之外,阅读书中的细节其实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和享受,这样,他自然会更多地专注于阅读细节了。

最后,如果错过了阅读黄金期,在阅读的“白银期”,孩子即使能通过引导进入深度阅读,在一到两年的短期内,也不可能达到在黄金期就已经打下反复阅读基础的孩子的阅读水平,这一点是父母必须做好的思想准备。白银期的阅读引导是一场攻坚战,只有坚持下去才会看到效果,并且必须因势利导,如果不能顺着孩子自身的兴趣来做引导,那么这场攻坚战是很难打赢的。

三、阅读黄金期有哪些技巧

(1)重复朗读可预测情节发展的书时,偶尔在关键的词或句子上停下来,让孩子自己说出关键的内容。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可以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上的图: “你认为这张图在说些什么? ”朗读时,有时问孩子: “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以增强孩子的参与感。从当下的角度看是增强了参与感,提高了阅读兴趣,但更深远的,是对思考能力和注意力的锻炼,有助于对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但应注意适度,就像精读和泛读一样,篇篇精读就倒胃口了,过犹不及啊。

(2)一本书可以启发思想,点燃希望,带来发现。在读完一个故事后,匀出时间与孩子讨论。让孩子去探索,帮助他通过口头表达、写作或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感受,但关键是用孩子自己愿意的方式。不要把讨论变成随堂测验,也切不可盘问孩子对故事的解释。讨论话题的设计,可以随意,当然也可以精心做准备。可简易,也可费许多心思和工夫。

(3)在朗读时大量运用表情。如果可能,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对话的人物。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语速。在有悬疑时,慢下来,降低声音。适当的时候压低声音,可以让孩子全神贯注。朗读最常犯的错误是:读得太快。慢慢念可以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有助于孩子去注意书中的各种细节,或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不仅加深了印象,还激发想象力。放慢速度可以让孩子仔细观看书中的图画,快速朗读会使朗读者没时间运用表达技术。

(4)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与图画作者。在朗读前或朗读后,向孩子介绍作者的情况。让他们知道书是人写出来,不是机器制造的。你还可以鼓励个别孩子写信给作者,分享阅读心得。把作家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让他的故事活灵活现一样。孩子慢慢地就会熟悉某些喜爱的作家的风格,看到他的作品,不看作者名字也能猜到作者是谁,这是一种心领神会的乐趣。

了解优秀童书背后的故事,作家的性格、创作历程……无关学习和考试,仅仅是一种人文需求。但当你越津津有味地品读书籍时,你就会越多地产生这样的想法。

这是一种由书到人(作家),到历史、社会、人文(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背景、家族背景等),到思想性格(创作历程、风格)的过程。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无须极刻意地去搜罗,读得多了,自然会对作家有印象,印象越来越深时,孩子会去关注和琢磨,慢慢了解和思考。

(5)不妨手中拿着铅笔阅读。当你与孩子读到值得背下来的或发人深省的美文佳句时,在旁边做个小记号,画个小星星。孩子应该与书有所互动,方式之一就是在书上的精彩之处留下漂亮的笔迹。这也是一种参与感和选择能力的练习,也为回顾打下 了基础。

(6)可以在读完一本书后带孩子观看由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像表达得更丰富。这也是一项对比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孩子会很乐意谈论书和电影的差别。

(7)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孩子的头脑。听的理解能力一般比孩子自身的阅读能力强。

(8)尽早给孩子朗读。你越早开始,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常常听到有妈妈念叨: “我家孩子咋就不爱看书呢?现在这么大咋办呢? ”但请还是不要放弃,从孩子的兴趣喜好出发,挑有趣的好书培养和引发兴趣,慢慢引导,必见成效。 QBdMi6+BrRe4SpUuxRzFhMWKBkyWoc6OZWOHVN9xFh5A/a06Co1rTpC20OLk+EJ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