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如何控制紧张情绪

紧张情绪是人在感受到危险时进行的有效反应和心理准备,它会使个体产生应付万变的力量。可以说,紧张并不是一无是处。适度的紧张,可以加快人的反应速度,这对于工作和学习都有正面影响。但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体内的儿茶酚胺释放的速度和数量就会大大增加,这种物质是一种神经介质,它能促使人体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诱发血栓病,还可以引起冠状动脉部分堵塞,甚至引发心肌梗死。而且一个人长期处于过度紧张情绪下,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会降低,致使患上各种严重疾病。

生活中的压力也是造成紧张情绪的原因之一,工作节奏快,竞争大,这也导致了紧张情绪的产生。其实,如果人们对自己的要求低一些,量力而为,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也就不会陷于过度紧张的情绪中。当然,产生紧张情绪的原因很多,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紧张源来自几个方面,如身体的、社会的等等。当人们感到身体不适或者患病时,精神会处于紧张情绪状态中;当外界有强大的噪音,或者强大的震感时,人也会产生紧张情绪。因而战争和动乱也会导致人们紧张情绪的产生。

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也很容易产生紧张情绪。比如有些人在演讲前,因为害怕无法完美地表现自己,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他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在众人面前出丑。很多表演者,平时表演时,能一气呵成,获得好评;可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偏差。这些人大都属于完美主义者,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往往过高,所以更容易在关键时刻产生紧张情绪。因此,一个人如果太争强好胜,事事力求完善,就很容易在无形之中给自己造成紧张感,反而对自己更加不利。心理学研究认为,有效消除紧张心理,需要从根本上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毕竟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要从长远和整体做打算,不要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这样紧张的神经自然就会松弛下来。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所以人们应该想办法避免紧张情绪。以下几种方法,对大家避开紧张情绪会有所帮助:

(1)避开紧张源。也就是在生活中,对紧张源可以采取回避或躲开的方式,以减少它的影响。

(2)适度的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防止长期的心理紧张,所以,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之余,选择一两项运动,如太极拳、游泳等,都是不错的方式。

(3)培养乐观精神。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让人在面对困难时更加从容、冷静,这样的人敢于面对现实,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容易产生紧张情绪。

(4)培养良好的性格。有些人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显得很紧张,甚至手足无措。改变这种性格,才能有效地控制紧张情绪。

(5)适当安排计划。合理的计划是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如果工作计划不合理,就很容易遭受挫折,引发紧张情绪的产生。

(6)真诚。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善良。没有人喜欢虚伪之人,如果自己不够真诚,自然缺乏安全感,总会不自觉地猜想别人发现真相后,会怎样在背地里议论自己。这种情况下,当然容易令自己惶恐不安。

当然,不是我们回避了紧张源,就一定能彻底避免紧张情绪的产生。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的出现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那么,当一个人出现了紧张情绪反应时,应该怎样控制和调适呢?有时候,当意外事情发生时,人们会劝慰自己或当事人:“不要紧张”“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往往这些话在那样的时刻很难奏效,甚至还会加大人的恐慌与不安。所以,当紧张情绪反应出现时,应注意这样几点:

(1)坦然面对自己的紧张情绪。也就是说,在感到紧张的时候,告诉自己紧张是正常的,不要去对抗它,而是接受它,体验它。对于自己的紧张心理,要像一个外人一样对它进行观察,不能深陷进去,否则就会被情绪所控制。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感到紧张,可能真的紧张了,不过我不能因为它而无所作为。”这时候,你也可以试着想想,自己为什么会紧张,自己担心的最坏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坦然接受紧张的情绪后,就能够从容应对面前的处境了。

(2)转移注意力。可以暂时不去思考,做一个深呼吸,慢慢吸气后再呼出,并在心中默念“放松”。或者将目光看向别处,看看窗外的绿树,看看窗台上花盆中盛开的鲜花,或者柔和的日光,要细心观察,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所观察的事物上。还可以活动一下筋骨,做做扩胸运动,动作无所谓规范不规范,只要能分散紧张情绪就好。

(3)专注。面对紧急事务时,试着忘记紧张,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需要做的事情上,这样紧张情绪便会不知不觉地消除。

任何人都有紧张的时候,当面对紧张情绪时,不要因为感受到了自己的紧张而更加不知所措,那样只能使局面更加糟糕。所以,找到合理控制紧张情绪的方式,就可以慢慢使之消除。 +MVzKRSgopAMXg4o9hAIfdtIDE8ZQHJD/5O1FNMEcowj9YDuOt6D71BqDhRnP12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