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的村落,幽静的山林,恬静的生活,令刘伯温陶醉而迷恋其间。
一个天气晴朗的夏日,一位文弱书生来到了武阳。
当书生连惊带吓地爬过古道,衣衫不整地进入武阳古村时,眼前的一切,让他以为自己穿越时空来到了人间仙境。
书生站在了村口,放眼四顾:只见四面环山,中间一片盆地,田地和屋舍错落有致,稀疏老树、小桥流水点缀其间。
特别是,他奇异地发现,田垟中竟然还镶嵌着七个土墩,如天上星宿有序排列着。此时,最北的一个土墩上,有一束光刺目地射出。
书生受到蛊惑一般,沿村路向光亮射出的土墩方向移动脚步。待走得近一些时,在土墩之上,书生发现正骑坐着一个少年。
一道强光直刺过来,书生下意识地伸手遮挡,脸上兀自还感到了一丝丝刺痛,因此急忙躲藏到一株两抱粗的老树后面。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来者何人?快快报上名来!”少年翻身跨下土墩,几个箭步来到书生藏身的地方,正处于变声期的嗓音中,透着山大王般的霸气。
“吾乃玉山人郑复初是也!”面对着少年的提问,来人现身出来,双手相扣,深施一礼,颇有儒家风范。
“吾乃武阳人刘伯温是也。”少年听到来客说话文绉绉的,也一改山大王式的玩笑腔调,换成了和来客一样的语气。
哈哈——少年毕竟是少年,少年刘伯温这时终于忍俊不禁了。他一边打量着郑复初,一边玩心十足地笑说道:“先生,您——怎么这般模样喔?”
因为,少年刘伯温看到自称郑复初的来客是灰头土脸,衣衫上不仅粘满泥土,而且有几处还撕裂开了好大的口子。
“公子莫笑,进入贵村真是难比登天啊!”
刘伯温虽然玩心十足,但家教良好。他知道武阳村的地势之险,一位文弱书生能站到他面前,想必是经历了一番艰险的,因此收住笑声,礼貌地问道:“敢问先生不辞辛苦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为拜访旧友刘爚。”郑复初再次拱手说道。
刘伯温一听是父亲的客人,便躬身礼貌地说:“先生,您问对人了,您所访之人乃是家父。刚才多有冒犯,小侄这厢有礼了。请随我来吧!”
刘伯温在前蹦跳着带路,满满的少年人做派。郑复初在后跟随而进,看着前面的少年,心中也是十分欢喜。
两人一前一后,向树木掩映的村居走去。沿着田间小路前行,郑复初数点着田垟中的土墩,不多不少,正好七墩。
“敢问小侄,你刚才玩耍之处有何说道?”郑复初好奇地问。“这是我的观天台,乡人们称其为——‘七星落垟’。”刘伯温大声回答着,声音中充满了骄傲。
没错,这高山田垟中的七个土墩就是刘伯温的乐园。
似乎,从刘伯温会走路,他就喜欢在七个土墩上观星辰日月,看风云雷雨。他的小脑袋瓜子里,时常会产生许多古灵精怪的想法。这不,刚才那会儿,他就是在“七星落垟”上研习他的新发现呢!
噢——闻言,郑复初若有所思……
话说郑复初可不是一般书生。他本是玉山人,延祐年间得中进士,而此时,他即将赴任处州录事一职。
对武阳村刘家,他是早有耳闻,并且在大都曾与刘爚有着惺惺相惜的缘分。因此,来处州上任前,他才专门爬山涉水地绕道来到武阳村拜访。
进入刘家宅院,见到好友刘爚,郑复初劈头就问:“难道此地就是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吗?”
“兄台以为呢?欢迎兄台到寒舍做客,受到惊吓了吧?”刘爚微笑着施礼。
“好一处乡村别院哟!”郑复初由衷地赞叹并描绘着,“难怪仁兄不以仕途为重,常思归乡之情吧?”
刘氏父子热情设宴接待郑复初。席间,谈到田垟中的“七星落垟”,并提及朝廷的开科取士。即将赴任的郑复初,指着少年刘伯温,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荫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儿可不是一般人,此子将来一定能光大你们刘家的门楣啊!”
“兄台既然这么高看犬子,那就请收他为徒,如何?”刘爚不失时机地请求。
郑复初从见到刘伯温那一刻起,就有此意,此刻便爽快地满口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