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唐·M.格林

Introduction

拿破仑·希尔简介

拿破仑·希尔出生于1883年10月26日。在他的出生证上,他的名字是奥利弗·拿破仑·希尔。但早在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之前,他就抛弃了“奥利弗”这个名字。

人们一般不会把希尔早期的生活环境与他后来所创造的辉煌事业联系起来。他在弗吉尼亚的怀斯县长大,那是一个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偏远地区。

希尔的传记《一生的财富》描述了19世纪80年代怀斯县的生活,那里似乎与世隔绝,全国其他地区的进步与发展并没有为这个偏远小县带来多大影响。在怀斯县,人们的寿命仍旧很短,婴儿的死亡率却很高,成千上万住在弗吉尼亚偏远地区的人还是被各种慢性疾病折磨,比如钩虫病、疟疾和糙皮病( 一种由于饮食不良引起的疾病 )。

19世纪80年代,大多数弗吉尼亚的学校十分落后。小学在一年里只开放四个月,而且还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那时候整个弗吉尼亚州只有一百来所高中,大多数课程只有两到三年时间。整个州仅有十所高中开设四年制课程。

希尔出生的时候,煤被当作主要的供热能源,但是直到19世纪90年代煤炭才被商品化。在弗吉尼亚西南部土壤贫瘠的山区地带开展农业活动十分艰难,所以很多人家离开了大山,去城市寻求能让他们生存下去的工作。

玉米是当时主要的粮食。人们种植玉米不仅是为了喂牲畜,也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玉米也常常被用来酿造一种叫“月光酒”的烈酒。这种“月光酒”对当地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人们可以用它来换钱,所以山区人民视其为珍稀物品。

希尔的成长环境给了他足够的理由去相信山区文化以三样东西闻名:家族纷争、“月光酒”和没文化的人。

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档案馆里收藏着一本未出版的希尔自传,在这本自传里,希尔写道:“在家乡,整整三代人在无知、文盲和贫穷中出生、成长和艰难地生存,直到过世也未踏出过那片山区。他们靠泥土生活。他们的钱全来自出售用玉米酿造的‘月光酒’……那里没有铁路,没有电话,没有电灯,连可通行的公路也没有。”

请注意:所有在本书中记载的引言和真实故事都取自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档案、回忆录、研讨记录、手写信件和其他可靠来源。

毫无疑问,希尔和其他人一样对像安德鲁·卡内基( 他或许是史上最富有的人 )和托马斯·爱迪生( 他在希尔出生的那个年代发明了电灯泡 )这样的富豪羡慕无比。但是,和一般仰慕富贵成功者的人不同,希尔亲眼见到了这群当时全国最富裕、最有势力的人。

命中注定将名扬天下

希尔命中注定将名扬天下。今天,有上百句他说过的最有名的话被人们引用。其中一句是“ 每次挫折都孕育着成功的种子 ”。这句话真切反映了希尔的童年。

希尔的父亲詹姆士·门罗·希尔在年仅十七岁的时候就娶了年轻的莎拉·布莱尔为妻。奥利弗·拿破仑是他们的长子,他后来有个弟弟,名为维维安。希尔九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不幸离世了。

童年丧母给希尔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但所幸一年后,一位继母进入了希尔的生活。玛莎·蕾米·班纳是一位校长的遗孀,也是当地一位医生的女儿,她对希尔的影响或许比其他任何人都大。后来,他是这样说起他的继母的:“如今的我及我将来渴望取得的成就都归功于这位可敬的女士。”这句话让人联想起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对他继母的评价。

玛莎将她的三个孩子和希尔兄弟俩带到了同一个屋檐下,并着手改善这个新家庭的精神面貌和财务状况。玛莎将一股强大的力量灌输给这个新家庭的每个成员,这种影响首先从她的新丈夫詹姆士身上得到体现。她鼓励他开设了一家新的邮局并出售小商品,后来他还帮助当地建了斯里福克斯原始浸信会教堂。

毫无疑问成为教会的积极分子对希尔的未来有深远影响,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牧师们靠他们出色的口才调动一大群人的情绪,打动他们的心灵。希尔后来正是以其吸引观众、说服观众的能力闻名。

十一岁的时候,希尔的继母鼓励他成为一名作家,因为她发现他拥有无穷的想象力。玛莎对她的继子这么说:“如果你能够将你调皮捣蛋的时间全部花在阅读和写作上,你或许有一天能见到整个州的人民都为你雀跃。”

希尔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继母成功说服他用他引以为傲的枪换来一台打字机。那是1895年,那时候打字机是非常稀有的商品。玛莎又一次教诲这个常常惹祸的孩子,对他说:“如果你能像打枪那样在打字机上练出一身本事,你或许会变得富有、出名,全世界的人都会知道你。”那时候,希尔已经饱读诗书,他深谙伟大的作家甚至可以在死后也名扬千里。

即使在早年,年轻的希尔也已经意识到继母为他播下的思想种子或许有一天真的能够生根发芽。多年后,他将“ 只要敢想,就会成功 ”这一理念传播给了千万民众。

十三岁的时候,希尔找到了一份在煤矿做体力劳动的工作,他的薪水只有一天一美元。这份工作不仅辛苦、肮脏、卑微,更糟的是希尔的净收入其实只有每天五十美分,另外五十美分则花在食宿上。希尔在煤矿看不到希望,但这段经历让他认识到他可以靠他的头脑挣得更多的钱,而非双手。

十五岁的时候,希尔进入格拉迪斯维尔高中,虽然在此期间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两年后还是完成了学业。

高中毕业后,他离开家乡,进入一所商学院学习。在这一年里,他学会了速记、打字和记账,这些技能都是为希望成为秘书的学生准备的。

在完成商学院的学业后,十七岁的希尔主动联系了著名律师鲁弗斯·埃尔斯( 当时弗吉尼亚的首席检察官 ),向其表达了希望为他工作的意愿。埃尔斯是一个真正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是一名律师,也是伐木业和煤矿业大亨。希尔之所以联系埃尔斯,是因为他着实欣赏商业巨富,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希尔在写给埃尔斯的信中表达了他希望为他工作的决心。在信中,他提出了以下建议。

我刚刚从一所商学院毕业,我完全能够胜任您的秘书,这是我长久以来都梦想获得的职位。因为我没有工作经验,我知道在一开始,为您工作所带给我的好处远大于我带给您的好处。正因为如此,我愿意付钱来获得为您工作的特权。

您可以向我收取您认为合适的价钱,只要您同意三个月后,这个数目将成为我的薪水。我主动支付给您的这笔钱可以在我开始挣钱后,从您给我的薪水里扣除。

为埃尔斯工作对希尔来说的确是件令人振奋的好事。拿破仑每天西装革履,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却很晚才回家。希尔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后人很容易就能察觉到,比别人加倍努力让这位雄心壮志的商人在他的事业早期受益匪浅。

在埃尔斯的指导下,希尔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律师。他说服他的弟弟维维安申请就读乔治敦大学法学院,告诉他他可以靠写作来维持兄弟俩的生活。虽然拿破仑后来也进了法学院,却并没有像他的弟弟那样毕业。一项工作任务将决定拿破仑一生的职业:1908年秋天,希尔被《鲍勃·泰勒杂志》派去采访工业巨头安德鲁·卡内基,这份杂志的主人是罗伯特·泰勒,时任田纳西州州长及美国国会议员。希尔十分喜爱这份杂志,因为它时常刊登成功人士的故事。他为能够再次像年轻时为报纸撰文一样发挥他的写作才能而兴奋不已。

采访卡内基

这次对卡内基的采访将给自我提高这一学习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卡内基自己就是一个白手起家、乞丐变富翁的典型。十岁时,卡内基作为一个几乎没有受过教育的苏格兰移民,不得不开始工作,每周薪水只有一美元多。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有计划地存款和投资,他三十岁时就成了百万富豪。

在采访中,卡内基讨论了“成功的哲学”这一理念,并向希尔提出花二十年时间采访和研究成功人士并使这个哲学理念帮助普通人致富的挑战。卡内基也为这个项目做了贡献,他写了许多封介绍信,为年轻的希尔与全国最成功的人建立起了联系。

希尔接受了挑战。在这个持续三天的采访过程中,希尔充分学习了卡内基的成功哲学。当说起他的童年时,卡内基强调了“ 团结协作 ”法则和“ 比别人加倍努力 ”法则,以及它们是如何助他打造成功事业的。

卡内基告诉希尔, 平凡的出身并非阻挡他成功的障碍,而是激励他克服困难、坚持看上去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的动力。 卡内基拥有非常强烈的自我价值意识,他说:“贫穷无法阻断成功与你之间的道路。自信是心智的最好状态,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树立自信心的起点则是拥有明确的目标。”卡内基将他自己提出的“个人成功哲学”中的基本准则定义为: “若一个人清楚地知道他想要什么,有一个达到此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且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此计划中,那么他很快就会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若一个人迟迟不肯行动,那么他很快会丧失自信心,终将一事无成。”

希尔问卡内基:“若一个人知道他想要什么,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并付诸行动,却遭遇失败,那他会怎样呢?难道这不会摧毁他的自信心?”

卡内基回答说:“ 每一次挫折都孕育着成功的种子 。伟大的领导人的生活历程证明了他们获得的成功与他们积极处理暂时性失败的能力是成正比的。”

卡内基还向希尔提出了控制自我思想的必要性。卡内基解释道,心智是一切幸福与痛苦的来源,是贫穷和富裕的根本。对心智的运用让我们结交挚友,也让我们树立敌人。这全都是我们的选择。一个人心智上的局限其实是这个人给自己套上的枷锁。

后来,当希尔屡次提起或写到关于心智的话题时,他总会有意无意地掺入卡内基的思想:“只要敢想,就会成功。”

卡内基又告诉希尔,他的朋友们——比如亨利·福特、托马斯·爱迪生、约翰·D.洛克菲勒、哈维·费尔斯通和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他们的经历和他自己的非常相似。尽管经历不断的尝试和失败,却依然坚持明确的目标,采取果断的行动。他们不仅收获了成功,也收获了财富和名气。据卡内基所言, 行动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没有行动,即使是最好的计划和目标也是毫无价值的。 在举了这些例子后,卡内基鼓励希尔研究其他成功人士的人生。

行动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没有行动,即使是最好的计划和目标也是毫无价值的。

希尔将他从卡内基与其他商业和政治领域的上百名成功人士身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传播成功哲学这一毕生事业中。他与卡内基的对话成了《思考致富》的基础,这本书是有史以来最热卖、影响最大的自我提升书籍。

新婚不久,希尔从华盛顿( 他当时的居住地 )来到底特律采访亨利·福特。福特表现出超强的自我控制力及集中所有精力来达到目标的能力。当时,福特的目标只有一个:制造出一款人人都能买得起的汽车。希尔后来提到,福特对讨论成功并不感兴趣,他一心只想谈论他的汽车。他一定是让希尔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至于他花了680美元买下一辆新款的福特T型汽车,一路开回了华盛顿。这让他的妻子弗洛伦斯大吃了一惊。

从底特律采访亨利·福特回来后,希尔陷入了急需用钱的境地。由于刚刚结婚,他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于是,他开始在华盛顿的一家车行做销售员。这份新工作给了希尔一个比别人加倍努力的机会。他建立了华盛顿汽车学院并开始培训其他销售员。

希尔的一生中有诸多挑战,但是他对1912年11月11日,他的儿子拿破仑·布莱尔·希尔的降临所带来的挑战却毫无准备。拿破仑·布莱尔不仅天生聋哑,而且还没有耳朵。但是,希尔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去学手语,而是下定决心教他的儿子听和说。希尔会将他的嘴唇对着他儿子颈后,也就是耳朵应该生长的地方,连续几小时对着他说话。几年后,布莱尔学会了听,后来依靠一种特殊的助听器最终获得了听与说的能力。

希尔激励他的儿子克服了天生没有耳朵的生理缺陷。拿破仑在他一生中还遇到了许多挫折,比如破碎的婚姻、失败的生意和资金短缺,但是他从未放弃对成功学的追求。

希尔的一项事业是乔治·华盛顿学院,学院致力于培训销售员。他的销售课程目的在于教授广告业和服务业的规则。希尔称,那时候,他已经采访了超过一万名试图获得成功的男男女女。他告诉学员自信和热情是成为一名成功销售员的必要条件。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希尔开始将心理学应用到他的成功哲学中。在一份1916年的备课记录中,希尔写道:“我深深怀疑通过失败来获得成功的可行性。事实上,你要么是有意识地,要么是无意识地逐渐获得你最想要的东西。”在希尔教学期间,他开始告诉他的学生“自我暗示”有利于控制心智。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社会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希尔想到了出版属于他自己的杂志,他将其命名为《拿破仑·希尔的黄金法则杂志》。希尔选择了乔治·威廉姆斯为杂志的出版商,他们在一战时共同为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服务而相识。

在编写《拿破仑·希尔的黄金法则杂志》时,希尔充分结合他曾经作为打字员的经历和在报纸行业中获得的丰富知识,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这份杂志是希尔传达其热情的极好通道,这种热情最初来自弗吉尼亚怀斯县鲍威尔河畔的斯里福克斯原始浸信会教堂。这对希尔来说是个传播他的思想的机会,是个教育和激励他的读者的机会。在这里,他终于获得了年轻时他的继母所说的荣誉。

1919年1月第一期《拿破仑·希尔的黄金法则杂志》经过撰写、编辑和印刷,终于被送到了各个报刊亭。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雇用撰稿人,前九期的杂志中的每字每句都是由希尔亲自执笔撰写的。后来他说:“每篇文章都是我写的,然后我用不同的笔名来假装它们来自不同的人。”仅仅靠一名作家支撑,《拿破仑·希尔的黄金法则杂志》没有理由获得成功,但是它的确大获成功。第一期杂志在短时间内立即脱销,他们不得不加印两版。

到1920年10月,希尔不得不放弃对《拿破仑·希尔的黄金法则杂志》的所有权。于是,他开始了环游美国之行,同时发表各种充满激情的演讲。他所到之处,总是掌声不息。

1921年,希尔从芝加哥搬到了纽约,并在那里创立了《拿破仑·希尔杂志》,杂志的第一期于1921年4月出版。杂志中的大部分文章仍旧由希尔亲自撰写,同时也开始雇其他的作家,这些作家撰写了一系列话题广泛的文章。他们中有医生、商人和心理学家。希尔开始在如何建立自信心、如何推销自己甚至如何找到更好的工作等话题上发表建议和意见。

希尔利用这份杂志来向销售行业和广告行业的人员以及公共组织和学校推广自己的讲座。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传播他的哲学理念。希尔的讲座也大受欢迎,他甚至可以拿到每场一百美元的酬劳外加开支报销。

激情澎湃的演说

希尔对他的公众演讲事业感到无比欣慰,因为这让他见到了其教学的效果。的确,他的话语和表达方式深深感动了听众。他的演说往往激情澎湃,并掺入许多《圣经》中的经典段落,毫无疑问这是他在斯里福克斯原始浸信会教堂的布道中学到的知识。

希尔将两个话题作为他演说的重点,其中一个是“成功魔梯”,这也成了他第二本书的书名( 此书出版于 1930 )。另一个话题则是“黄金法则”之哲学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他的演说和写作。希尔也常常提到“ 他生活中的七个转折点 ”。希尔通过讲述他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起起落落来传达其主要思想。

1921年,《拿破仑·希尔杂志》正值辉煌时期,希尔却开始在交流传播领域开辟他的新事业。他设立了一门叫“成功的科学”的课,并通过他的讲座向大众推销,所有人都可以通过邮件购买此课程。课件包括十份印刷材料和六份留声机录音。所有购买“成功的科学”的人不仅能够阅读希尔的文章,还能够听到他抑扬顿挫的声音。这门课开创了励志音像产业的先河,这个产业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改善他们的生活。

到了1922年,希尔的讲座不仅给他带来了巨额收入,也让他与更多富裕、著名的商人建立起联系。他从未中止过对卡内基当年向他提出的“成功的哲学”的追求。

不过希尔并不满足于将成功的哲学传授给普通大众,他察觉到向监狱里的服刑罪犯们讲授成功的法则对他来说是个极好的机会,对社会而言也是一种福祉。

于是,希尔开始在监狱里教学,他很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今天,他的哲学仍帮助服刑者建立更好的生活。 上千名被监禁的人从希尔的文字和话语中受益匪浅,他们靠他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由于希尔不得不将《拿破仑·希尔的黄金法则杂志》的所有权转让给他的合伙人,又被迫中断《拿破仑·希尔杂志》的出版,他的财务状况受到了巨大冲击。但是,希尔比任何人都能更迅速地从挫折中走出,他是“每次挫折都孕育着成功的种子”的最好例子。

不久之后,他利用创造性融资花了十二万五千美元买下一幢建筑,正式成立了大都会商业学院。

商学院开始全面运作后,希尔从1924年起在此授课,频率高达一周五天,每天三次。

到了1926年,希尔结识了俄亥俄州坎顿的《坎顿日报》出版人唐·梅里特。他将商学院的管理经营责任交给他的合伙人,转而开始了在《坎顿日报》的全职工作。梅里特对希尔十分钦佩,他想把希尔一生对成功的学习和研究汇集成一本书。

然而,希尔即将面临又一场悲剧。那是在禁酒时期,梅里特揭发了一个非法销售威士忌的团伙。一个黑帮歹徒(他之前是警察)残忍地杀害了梅里特。希尔以为自己也会受到牵连,于是为了保命逃离了坎顿。希尔本来能够很快看到自己的第一本书出版,然而这个计划却被一场谋杀耽搁了。

但这个计划仅仅是被耽搁,并没有被终止。在西弗吉尼亚——他妻子的亲戚住在那里——住了一阵后,他抱着出版他的第一本书的决心前往费城。但是他的长篇手稿遭到了无数次拒绝,后来,他想起了安德鲁·佩尔顿,他是《拿破仑·希尔的黄金法则杂志》的广告商。佩尔顿看了希尔的书后,很快便答应为他提供印刷和出版此书的资金,并支付了一大笔预付款。

希尔每天花十二到十八小时在打字机上重新打印并修订他篇幅巨大的草稿。就像他当初创办《拿破仑·希尔的黄金法则杂志》时一样,他不仅亲自敲下这本长篇巨著的每个字,同时独立完成了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结果,他得到了一份更生动、更有感染力、质量更高的稿件。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此书的修订,他对最终的产品十分满意,并对他的妻子说这个版本“比原先的好了百倍”。整部作品被分成八卷出版,书名为《成功法则》。它是有史以来最全面的关于成功的书。

成功的规律

这部八卷巨著一开始以超过三十美元的价格出售。虽然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数目,但这本书仍旧销量极高。希尔在1928年收到了《成功法则》给他带来的第一张版权费支票。而到了下一年年初,他平均每月的版权收入达到了2500美元,在1929年这是笔巨款。

虽然《成功法则》在一开始遭到了出版商们的拒绝,但是读者们对它的接受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当时市面上其他的自我提升类书籍。希尔认为它不仅仅是一本书,他将它视为如何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在他人前头的指引。希尔在《成功法则》中写的所有信息都来源于对美国最成功的人士的采访和研究,就像当年卡内基引导希尔做的那样。法则可以被解释为规律,但是希尔提出《成功法则》,却是根据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获得成功所总结出来的事实和认证。之前的出版物中没有任何一部能够与《成功法则》相比。

从《成功法则》中获取的利益让希尔能够在1929年买下一辆劳斯莱斯轿车和一片位于纽约州卡茨基尔山的680英亩土地。然而,很快,大萧条夺走了希尔的大部分财产。到了1930年,每四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人失业。

在这严峻的经济萧条时期,希尔收到了一封来自白宫的信——美国政府需要希尔的帮助。那是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刚刚出任美国总统。希尔为罗斯福总统那些著名的演讲的创作提供了大量建议,这些演讲都是为了激励全国上下情绪低落的人民不要放弃希望。正因为希尔对总统的需求全力以赴,他获得了政府的赏识。

在结束了为罗斯福政府的服务之后,希尔收到了越来越多的讲座和演说邀请。再加上《成功法则》大获成功,希尔比以往更加忙碌,他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巡回演讲。

思考致富

1937年,希尔即将出版他最有名的一本书《思考致富》。他一开始想把这本书命名为《致富十三步》。在重写了三遍后,希尔终于开始寻找出版商。还有谁比安德鲁·佩尔顿更适合呢?毕竟他出版了《成功法则》,为他自己和希尔都带来了一小笔财富。

佩尔顿答应出版这本新书,却想将书名改为《石块变金砖》。但是经过希尔的不断劝说后,这本书最终以《思考致富》的名字出版,并且很快获得成功。

出版商将此书定价为2.5美元,这在1937年算是比较贵的。但就算是在经济低迷时期,这本书首次印刷的五千本仍旧在几周内销售一空。《思考致富》出版后不久,一家保险公司就买了五千本书,导致后来直接加印了三万本,而这一切都发生在1937年8月前。

在大萧条结束前,《思考致富》的销量超过一百万本。五十年间,销量则达到两千万本。而在全球范围内,其销量超过了六千万本。《思考致富》成了名副其实的最热卖的自我提升类书籍。

《思考致富》刚一出版就能成为热销书有很多原因,比如人们寻求安慰的需求,以及人们渴望成功的梦想。但很明显,这本书到今天还吸引着无数读者的最大原因,是书中的内容全部来自《成功法则》中的原材料。它根植于安德鲁·卡内基,从长达二十年之久对人们获得成功的因素的学习和研究中汲取养分。希尔为《成功法则》和《思考致富》的创作投入了大量研究时间,因此,它们成为自我提升类书籍中最具原创性的作品。

1938年,芝加哥一名叫W.克莱门特·斯通的销售员收到了一本《思考致富》,他立即对书中的致富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斯通在实践中成功运用《思考致富》中的理念,一年内,他的销售业绩比前一年增长了十倍。

到1941年,希尔加入了威廉·普鲁默·杰克布斯博士的团队,他是长老会学院的主席、雅各布斯出版社的所有人,以及一批南加利福尼亚纺织公司的公共关系顾问。这让希尔的名声更加响亮。希尔是1940年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做讲座的时候认识杰克布斯的。他们的新业务要求希尔移居加利福尼亚的克林顿,也就是杰克布斯的居住地。

这次,希尔的工作任务是将他的自我成就哲学改写成一套自我帮助课程,并开设一系列名为“成功之哲学”的讲座。这些讲座最初在长老会学院举办。接下来,则普及整个南加利福尼亚和美国南部其他各州的学校、城镇和工厂。这次工作的用意是推动北方的产业转移到南方。

希尔花了好几个月才完成对成功哲学的改写,他最终写成了十七本小册子,每本平均一百页。他将这些小册子命名为《心理炸弹》。希尔的讲座很受欢迎,《心理炸弹》则由杰克布斯出版社出版。

1943年,希尔开始了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巡回讲座,讲座很快吸引了大批观众。在此期间,希尔获得了由太平洋国际大学颁发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成功的哲学

1947年,他在好莱坞的KFWB广播电台设立了自己的谈话节目。在节目播出的这三年里,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有机会收听希尔讲述他的成功哲学。人们说希尔六十多岁的时候看上去像四十五岁,有着三十五岁男人的魅力和小伙子的精力。希尔的广播节目给他带来更多的演讲机会,无论是在小公司还是大集团。

在希尔六十七岁的时候,他仍旧精力旺盛,并应一位牙医的邀请前往芝加哥做一场演讲。这场在牙医集会上的演讲改变了希尔的生活,也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在观众席中,有一位叫W.克莱门特·斯通的商人,正是他在几年前将《思考致富》一书介绍给了那位牙医。这些年来,希尔处于半退休状态,但斯通提议与希尔一起将成功哲学进一步传播开去。

于是,斯通和希尔创立了拿破仑·希尔学会,将成功的哲学带给诸多销售行业群体。后来斯通是这样描述此举的:“就像他与拿破仑·希尔意外中了头奖。”斯通和希尔一同出书、开课、做讲座、录制广播节目,并且最终有了自己的电视节目。

两人创业后的两年内,他们出版了教科书《成功的科学》,后来改名为《积极心态:成功的科学》。

在他们接下来的人生中,拿破仑·希尔和W.克莱门特·斯通一直坚持传播成功的哲学,来为他人造福:

1953年,斯通和希尔出版了《如何提高你的薪水》一书。

1954年,斯通和希尔着手创办了一份小型杂志《无限成功》。每期杂志都包含来自这两位商业人士的励志名言。

1959年,希尔庆祝了他七十五岁的生日,但他仍旧到处演讲,甚至到了波多黎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这些讲座通常都是由他和斯通共同完成。

1960年,希尔和斯通合著了一本新书《通过积极心态获得成功》。这本书很快成了自我提升类书籍中的经典之作,在美国的销售量超过了六十万本。现在《通过积极心态获得成功》在世界各地发行,销量仍旧居高不下。

1962年,希尔与他的最后一任妻子安妮·卢成立了拿破仑·希尔基金会,这是美国最富有的人具有长远眼光的体现。基金会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致力于提倡个人成就,激励人们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1967年,在希尔85岁的时候,他出版了《心静的力量》。

拿破仑·希尔基金会最初的信托人包括斯通、查尔斯·约翰逊博士、安妮·卢·希尔的侄子和西弗吉尼亚议员詹宁斯·伦道夫( 自从 1922 年希尔在伦道夫的塞勒姆学院发表毕业演讲起,伦道夫就是希尔的忠实拥护者 )。

小迈克尔·J.里特在斯通的联合保险公司做了五十二年的副主席,和斯通及希尔一起撰写、推广和记录这两位伟人的成就。小里特因此成了拿破仑·希尔基金会的首任执行董事。

如今,拿破仑·希尔基金会仍旧坚持希尔在一百多年前开始的事业。如果希尔和斯通能看到他们的著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一定会感到十分欣慰的。

我们真诚地希望你也能从这些百年之前的话语中受到启发,其中的智慧并不受时间的限制。请注意,我已经在这些演讲稿和信件前写下了我的评论作为简介,为你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

我们很荣幸能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为你呈现这些从未写入书籍的伟大演讲,它们都来自举世无双的拿破仑·希尔。

——唐·M.格林
拿破仑·希尔基金会执行董事 /hs7BWpFvQlex3ztVaLYqjh800dHL7D27dfq3Tf5rLPZX0YwnCpqyUPMzrvEL5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