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守内虚外的统治策略

“金匮之盟”是否真有此事,暂且搁一边不说,在烛光斧影中以皇弟身份继承皇位的赵光义,内心总是不那么踏实。他清醒地认识到,想要巩固自己的帝位、贴服人心,就必须先要树立起自己的帝王威望。

赵光义急于完成统一大业,这样的话,既能证明自己是太祖当之无愧的继承者,也可以转移朝野的视线,不再对他说三道四。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南方还剩下割据福建漳、泉一带的陈洪进和吴越国的钱俶,都是只待收拾的囊中之物;而北汉因有辽国的撑腰,仍然割据河东,赵光义要想统一中原,貌似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于是,他继位没多久,就开始着手消灭北汉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对辽做出友好、亲善的姿态,意图麻痹辽国,掩盖宋进攻北汉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他开始精选将士,加紧军事训练,又在靠近北汉各州加紧修造兵器,为消灭北汉打基础。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三月,吴越王钱俶突然心血来潮来到开封,说要朝见赵光义,有讨好之意。赵光义很礼貌地接见了他,但是在收下贡物后,又以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把钱俶留在了东京(今河南开封)。钱俶心中知晓,他好像已经被当成了人质,也在心里斥责自己自作自受、自投罗网。无奈之下,钱俶只得把吴越的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献给宋朝,并主动要求削去吴越国号。同年四月,割据福建漳、泉一带的陈洪进也迫于形势,决然放弃对漳、泉二州十四县的割据,纳土降宋。至此,南方的割据势力已完全被削平,宋朝完全统一了南方各地。于是,赵光义又把主要的兵力转向了北方的北汉和辽国。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赵光义任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使,兵分四路,围攻北汉的统治中心太原城,又命郭进为石岭关(进山西太原北)都部署,阻击辽国援兵。同年二月初,赵光义御驾亲征,所遣兵马在十万以上;三月,北汉主刘继元闻宋大兵压境,急遣使赴辽求援。辽帝命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率兵援救北汉。辽国派去的援兵在石岭关附近被早已埋伏好的郭进军击溃,几乎全军覆没,监军耶律敌烈也被斩杀;北院大王耶律斜轸的后续部队赶到,才遏制住了宋军的攻势,得以退兵。

宋军大援获胜,乘势全线进攻。宋军攻下盂县、隆州、岚州等地区后,赵光义率军至太原,以数十万大军,集兵围城。四月二十三,赵光义巡城抚慰诸将,并致书招降北汉主刘继元,被拒;五月初一,赵光义命诸将攻城,北汉宣徽使范超出降。从三月至五月,在宋军的围攻和劝降下,守城的北汉官兵军心不稳,纷纷出城降宋,刘继元的亲信也开始不断逃散。一些北汉元老大臣见大势已去,纷纷劝刘继元投降宋军。刘继元在走投无路之下,于五月初,口头向赵光义提出投降,北宋统一战争至此结束。

同年五月下旬,赵光义乘灭北汉之雄威,移师辽南京幽都府,企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赵德昭跟随赵光义攻打幽州。这时的宋军已连续对北汉作战数月,将士已疲惫不堪。赵光义不顾当时宋军的厌战情绪,下令调发京东、河北诸州军马集中到镇州,并不顾六月盛暑,亲自领兵北伐。六月十九,宋军进入幽州地区,因辽国没有防备,初战获胜,连下易(今河北易县)、涿(今河北涿县)等州。六月二十三,宋军抵达幽州城南。六月二十五起,宋军对幽州发起围攻。幽州城防坚固,辽军屯兵坚守待援,宋军连攻十一天未能奏效。七月初六,辽国援军抵达幽州。赵光义率军于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与辽援军激战。在辽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的夹击下,宋军大败,赵光义不幸中箭。无奈之下,只好暂时退至涿州,窃乘驴车逃去。这一次,由赵光义亲自策划并亲自坐镇指挥的进军幽州之战,以宋军惨败告终。

赵光义回到京师后,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赵德昭跟赵光义论说此事,赵光义大发雷霆,怒吼:“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退朝后,赵德昭便自刎而死。这时候,准皇储的位置似乎稳稳地落到了赵廷美身上。然而,赵光义怎么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于是,他背弃“金匮之盟”,以一个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借口把赵廷美贬为庶人,这还不甘心,又找机会将他杀害了,赵光义最后一块心病终于彻底根除。所以,他终于可以放心地“攘外”了。而自南京围城之役以来,七年的战略物资集聚,也足以对付一场大战。

其实在赵光义继位后,就一直想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以期给自己的统治加上最完美、最精彩的一笔。于是,赵光义借着消灭北汉的余威,继续率领大军征讨辽国。此战役虽有小胜,但在高梁河一战中,宋军部队却大败而归,赵光义本人也差点被辽军俘虏。高粱河之战是赵光义转向“守内虚外”政策的关键环节之一。此次战败,使宋初以来日益精强的宋军元气大伤,而军中发生拥戴赵德昭的事情,又让赵光义惧怕和担忧。为此,他放弃整治军纪、精加训练,开始全力注意内政,尤其是加强对皇族和军队的控制。自此,宋军对辽作战逐渐陷入被动。

北宋雍熙三年(986年)正月,出于对内外形势的判断,赵光义决定再次发动大规模的伐辽战争,史称“雍熙北征”。先说对内,高粱河战败时,军中一时见赵光义不知去向,竟有人趁机提议要拥立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为天子。事后,赵光义知道了此事,深感自己的皇位不稳。于是,他转而注重内政,费尽一切手段,想要巩固自己的帝位。

再说对外,一直以来小心翼翼的赵光义居然误信边将的报告,认为“辽国主少,母后专政,宠幸用事”,辽国政局混乱不稳,正是天赐讨伐辽国的大好良机。当时,赵光义正因为高粱河惨败而觉得丢了脸面,这一次他定要一并讨回。于是,他痛快地答应了伐辽的提议。只不过,这一次赵光义心有余悸,没有御驾亲征,而是坐守京师,进行遥控指挥。他命令曹彬、田重进、潘美和杨业等人兵分三路北伐,准备合围燕京。但是在此战中,由于宋军指挥不当,各路人马缺少合作精神,将士们如同一盘散沙,各打各的仗。在这样的情形下,纷纷败绩。

雍熙北伐这一战之所以惨败,赵光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次战败,导致了整个朝廷的轰动,一时间,朝廷上下都弥漫着一股恐辽的负面情绪。之后,四川又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宋军与西边党项族政权的战争也多有败绩。这接二连三的烦心事,让赵光义焦头烂额,他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内外政策,施政策略上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渐渐地从积极应对外敌,逐渐演变成为消极抵抗和守内虚外。正是这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给两宋时期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自此,宋朝军队的作战能力就越来越弱,赵光义也终于把曾经的一腔热血变成了安于现状的心安理得。 V/dzkLLDs/FlQJ3QfB2jS/J1RpJxkyU4UkH4VI7hQBZVUseyzoaKokLskkf1kK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