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兄友弟悌,生死成谜

虽然宋初局势的稳定和统一事业的逐渐完成,赵宋皇族被外姓旁人颠覆的危险越来越小。但是,宋太祖赵匡胤与皇弟赵光义之间原来那种为家族的命运和利益同心同德、共济患难的精神,却在慢慢地消失。一旦他们有了互不相干的命运和各自的算计,那么,原来掩盖在“兄友弟悌”伦理美德下的人性中的另一面,就可能显露出来。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赵匡胤的母亲皇太后杜氏因病去世。说起杜氏,她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为人有胆、有识。当年陈桥兵变时,她身边的人听到消息后,急急忙忙跑来向她报告,她镇定地说:“我儿素有大志,应当如此。”临终前夕,她突然问一直在身旁侍奉汤药的赵匡胤说:“你可知道你为什么能做天子吗?”赵匡胤听完太后这句话,觉得现在不是讨论这一问题的时候,所以“呜噎不能对”。但是太后偏要他回答,他只好应付道:“这都是先世和太后积德积功的结果。”太后严厉地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你能做天子,那是因为周世宗死后继位的国君年幼的缘故;如果当时是一位成年人继位的话,你能当上天子吗?我想将来你传位时,就应当传位与你弟弟光义,立年长者为国君,是社稷之福呀。”于是,由赵普当场记下太后遗嘱,并把它藏于金匮之中,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金匮之盟”。

在太后去世的次月,也就是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赵匡胤就把时任泰宁军节度使、大内都部署的皇弟赵光义任命为开封府尹、同平章事。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任命,因为在五代时期,凡皇位的继承人都要封王任开封府尹,赵光义在此时虽未封王,但其任开封尹隐然已有继位人的地位了。这不但是遵循太后临终遗嘱的一个重要步骤,更为重要的是,赵匡胤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此举向臣僚们表明,在未来的皇位交接中,不会再出现那种“主少国疑”的局面了。

其实,自建隆二年担任开封府尹起,赵光义主政京师已经长达十余年。在此期间,赵光义把一大批的文武人士网罗进自己的府内。据有关学者考证,其府内拥有宋琪、石熙载、柴禹锡、程德玄等幕僚六十多人。看得出来,在这十余年,赵光义一直在韬光养晦,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再来说宰相赵普,从乾德二年(964年)起也独相十年,权位一直在赵光义之上。赵普本来就是一个聪明、敏感的人,对赵光义的动向与用心,早已经有所察觉。因此,自从赵普被封为宰相之后,原先关系密切的两个人,便开始面和心不合,时不时地还会明争暗斗一番。更让人意外的是,赵匡胤晚年时,对赵普的独断专行也甚是不满,但是赵普勋望卓著,赵匡胤也不敢轻易得罪,只得处处谨慎。也就是在这时候,深受赵匡胤器重的翰林学士卢多逊与赵普发生了口舌之争。为此,卢多逊多次在赵匡胤面前说赵普的坏话。

开宝六年(969年)八月,赵普终于忍受不了被人们在背后算计,于是决定辞去宰相一职。一个月以后,赵光义又被封为晋王,位居宰相之上。而赵光义虽说有“金匮之盟”,已隐然被视为皇位继承人,但这时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已24岁,赵德芳也已16岁。他们兄弟二人也算有才有德,按理说他们也是有资格当皇帝的。再加之赵匡胤晚年时与赵光义也因为一些事发生过小摩擦,心中各自都有打算。而当时赵匡胤一度考虑迁都洛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想试图摆脱赵光义在开封府业已形成的盘根错节的势力范围,但也不好明着跟赵光义作对,只好暗自使点小伎俩。更何况在历史上,皇帝在临终的时候易储,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因此,对赵光义来说,能否顺利继承皇位还不一定。虽说当时的赵光义已经是势力暗增,但是赵匡胤也从未放松过警惕,他们二人都在为了各自的权力,在明争暗斗着。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赵匡胤在病中猝然死去,享年五十岁。掐指算来,赵匡胤做了整整十六年的皇帝。

关于赵匡胤的死,史学家们众说不一,其中有人说赵匡胤是因病而死,也有人说他是被皇弟赵光义谋杀的。总之,宋太祖赵匡胤的死,留下了千古之谜。赵匡胤死后,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庙号“太祖”。 e6/q5BFh06zlLmfE8gpB+IpbMnbOPbzmZlC41PQyKvJmJ59oix+lLeoka4XYmV+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