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半部《论语》治天下

对于北宋初年的开国宰相赵普,人们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他绝不是一个学问家。或许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振聋发聩的名言传世。

赵普这个人,可以说是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祖籍在幽州蓟县,曾祖父在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亲赵迥在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后唐时期,因幽州主将赵德钧连年征战,导致家国不宁,他的父亲赵迥不堪战乱,带领族人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后晋天福七年(942年),他们一家又迁至洛阳。

赵普向来为人淳厚、沉默寡言,深得当地豪门大户魏员外的器重。后来,魏员外还将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了赵普。后周显德元年(955年)七月,赵普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任为从事,并与楚昭辅、王仁赡二人成为同僚。在刘词辟的帐下,赵普的表现一直很不错。因此,刘词辟打心眼里欣赏赵普,于是在他临终前将他推荐给后周朝廷。赵普这才与柴荣父子结缘。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为了争夺淮南江北地区,赵匡胤率领大军与南唐守军在滁州打了一场恶仗。由于得到了赵普的帮助,赵匡胤大获全胜,为他日后的帝业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当时的宰相范质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后来,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滁州养病,赵普朝夕侍奉药饵,照顾得无微不至。于是,赵弘殷也以宗族的情分来对待他。看得出来,赵普这个人不仅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好官,这也算老天赐予赵匡胤的一份厚礼吧。

淮南平定后,赵普被调遣渭州,补任军事判官一职。而赵匡胤在领任同州节度使时,征召他为推官;赵匡胤移驻宋州后,又上书朝廷任他为掌书记。就这样,赵普成为了赵匡胤的心腹,如影随形地追随他建功立业。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因赵普辅佐有功,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并充当枢密直学士。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赵匡胤部署中枢与地方政权既定,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尽罢留用后周的范质、王溥、魏仁甫三相,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在官拜宰相的时候,还有一段趣闻,当时有说中书省没有宰相签署敕令,很快这件事情让赵普知道了,于是他就以此事为由,上奏赵匡胤。赵匡胤告诉他说:“你只管呈进敕令,我可以为你签署。”赵普立即回答说:“这不是皇帝该做的事。”听完这句话,赵匡胤立即下令把签署权赐给赵普。赵普任职宰相后,赵匡胤便视他为左右手,无论大事小情,都要向他咨询以后再做决断。赵匡胤之所以如此重用宰相赵普,就是希望赵普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帮助他解决经济上的内忧与国防上的外患等问题。

宋朝初期,当宰相的人大多数都心胸狭窄、因循保守,只有赵普刚毅果断,没人能够与他相比。有一次,朝中一名大臣要求升官,赵匡胤一向讨厌这种主动要官当的人,找尽各种理由不肯升他的官。可是赵普不知道咋想的,居然坚决为他请求,赵匡胤发怒道:“朕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皇帝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赵匡胤听完赵普这番话更加愤怒,起身就要离开。可是没想到的是,难缠的赵普也紧跟在赵匡胤身后,跟了很长时间也不肯离去。最终,才得到了赵匡胤的认可,也使朝廷得到了一个真正的人才。

其实,年轻时的赵普虽然熟悉吏事,但因为早年读书不是很多,对历史典故也不是很知晓。跟朝中那些文臣比起来,他的学问的确差很多。他做了宰相以后,赵匡胤便经常劝他多读点书,赵普也深知自己的缺点。因此,每次一回到家中,吃过晚饭后他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起来;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时,他便会觉得一切都得心应手,他的家人也习以为常。可是很久过去了,也不知道他究竟读的是什么书。后来,家里人无意中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就开始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虽然说赵普真的只读过一部《论语》似乎有些夸张,不可全信,但毕竟事出有因,人们有这样的质疑也是正常的。然而,赵普读书不多,但却精于治术,治国也是井井有条,对北宋的建立和振兴都有着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些夸大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理论的作用,但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深邃、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对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半部论语”这则成语,也常被后人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 bG0JwleOkExwZSJw4tiEmhfOVgHh6AMS7Qf9RklIkfO4aUzlbn7oMCz7omSLjzR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