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活在“意义”的领域中。我们并非纯粹地体验环境,而是感受环境对人的意义。即使是对环境中最单纯的事物,人类也是以自己的目的来加以衡量的,例如“木头”是指“与人类相关的木材”,“石头”意味着“作为人类生活要素之一的石头”。如果一个人试图回避生活的意义,而仅关注周围的环境,那将非常不幸。他会孤立自己,于己于人,其行为都毫无益处。没有人能脱离意义而存在。我们总是通过赋予现实意义来体验世事,我们感受到的其实并非事情本身,而是它们经过诠释后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下结论:这些意义或多或少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完全正确的。意义的领域即充满谬误的领域。
如果我们问一个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也许无法回答。大多数人也都不会费心去思考这个问题或者试图寻找答案。的确,这个问题的由来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但是在我们的时代,仍有年轻人或者老年人会问:“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然而我们可以断定,他们仅仅是在遭受挫折后才会考虑这些问题。假如一切都一帆风顺,假如他们没有经历严峻的考验,就不会有人提及这些问题。但是,每个人在行动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并要回答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抛开一个人的语言,只观察其举止,就会发现,他有自己的“生活的意义”,他的观点、态度、动作、表情、修养、抱负、习惯和个性特征等都与这个意义相符。他的行为举止仿佛都是由某种人生观指引的。他的所有行为都隐含着对世界和自身的看法。他认定:“我是这样的,世界是那样的。”这是他赋予自己和生活的意义。
不同的人对生活意义的解读各不相同。如我们所说,每种意义可能都有些不完美之处。没有人能掌握生活的绝对意义,可以说,任何可用的意义都不是完全正确的。所有的定义都介于正确和错误这两个极端之间。然而,在这个范围内,有些意义更有效,有些则次之;有些错误较小,有些则较大。我们发现,对生活意义有益的阐述有其共通之处,而那些不尽如人意的解读则总是难以掩盖其中的错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个科学的“生活的意义”,用它作为衡量正确意义的标尺,帮助我们解释与人相关的现实社会。我们必须牢记,“正确”是针对人类及其目的和意图而言。除此以外,别无真理;即使存在其他真理,也与人类无关。因为我们根本无从了解和掌握这些绝对真理,所以它们对人类而言,必然也没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