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确有此事?”在一阵安静之后,李庆昊开口问道,问的对象却是胡槐。
“陛下,臣冤枉,绝无此事!”胡槐叩头沉声回道。自己曾经拜高云鹏为师不假,心中对高云鹏亦是尊敬有加,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分得清楚的。
泰宗去世那年,众大臣劝进太子李庆隆即位,其中最为得力的大臣之一就有高云鹏,而胡槐是高云鹏的徒弟,做师傅的对他有诸多提携,在太子李庆隆在位的三年中,胡槐也得益于高云鹏的提拔。
但随着武王,也就是现任皇帝李庆昊,发动“武胜之变”后,胡槐却选择加入了他的阵营,与师傅为敌。
在师恩之前,胡槐心中更清楚,谁更适合坐拥天下,谁更适合做天下百姓之君。
在张庸等人的努力下,终于让武王李庆昊坐上了皇位,胡槐也在那次事件中颇为得力,所以自从李庆昊登基以来,所有功臣都可获得封赏,胡槐也就这才能位居兵部尚书之位,七卿之一,位极人臣。
“胡槐狂言,你在江浙之时,可否见过高云鹏?”梁后礼大声质问道。
胡槐沉默片刻,回答道:“有,但臣对陛下一片赤诚,天地日月可鉴!”
群臣皆是一惊,胡槐没有选择隐瞒,而且还真的见过高云鹏,前朝之事可一直是皇帝的敏感雷区。
在自从李庆昊登基之后,就对前朝做出裁决,不予立国号,不予李庆隆谥号,简单的来说,就是不承认之前的政权,而他才是泰宗正确的继承人。
但不论士林民间,还是朝堂之中对此还是多有非议,虽然李庆隆有万般不是,也不是适合做天下之君,但好歹做了三年皇帝。
李庆昊把那三年的时间改成安国年号,直到自己登基这才改年号为元丰。
“一片赤诚?你胡槐明明心存两异,旧情难断!”梁后礼厉声骂道。
御史台最擅长的就是口舌之厉,骂人是他们的专长,弹劾是他们的本领,就连胡槐也会被骂得哑口无言。
这个时候张庸再也坐不住了,他站了出来,行礼说道:“陛下,胡槐乃是重情重义之人,其曾拜高云鹏为师是事实,但他绝不会背离陛下,其当年在师恩与大义中做出抉择,如今再让他选一次,比如也会追随陛下,赤诚之心人人所见。”
李庆昊看了看张庸,心里知道他是给胡槐站台,笑道:“朕知道了,梁后礼不得再胡乱非议,罚你一年俸禄,以儆效尤。”
张庸心中一震,他略有差异的抬起头看向龙椅上的那个男人,皇帝圣心似海果然不错,但张庸知道李庆昊做出此裁定,明显就是对胡槐疑心越大!
“胡槐,你起来吧,忠与国事乃是你的工作,希望你专心一致,北方的战事如何?”李庆昊问道。
“北方有赵将军镇守,北燕逾越不了半步,臣已筹备为赵将军筹备后续粮草兵员,以待后用。”胡槐站了起来说道。
“嗯好,朕欲再派大将前往相助,何世饶在江浙指挥出色,能谋善战,可给赵飞龙一些助力,何世饶听命。”李庆昊说道。
张庸眼皮一跳,他望向皇帝,却又底下头来,不再出声。
何世饶站出队列,说道:“臣在。”
朕命你即刻出任山西都指挥同知,协助赵飞龙共抗北燕!”李庆昊安排道。
胡槐惊愕的抬起头看向皇帝,这是明升暗降!
而此刻正主何世饶却面无表情,叩头谢恩道:“臣领旨!定不负皇恩!”
何世然自从立功回京述职后,论功行赏,何世饶已经加赐正三品轻车都尉,调任兵部右侍郎,这是实实在在的赏赐勋功升任京官,虽然同样是正三品,但地方官与京官还是相差极大的。
但没想到在短短时日里,李庆昊竟然安排何世饶去跟着赵飞龙,虽然都指挥同知是从二品官职,但已然远离京城,到了那边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了。
这已经是很明白的明升暗降了,胡槐正欲说话,但却被张庸眼神示意制止了他!
直到散朝,百官退朝之后,胡槐跟在张庸身后,低声问道:“大人,为何不让我直言劝阻陛下?”
“平峰(胡槐),你此刻劝谏,适得其反啊!”张庸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胡槐沉默片刻,忽然冷声问道:“难道就这样让子谨去大同?我们好不容易在江浙建功立业,在兵部里扎稳根基!”
“哪又如何,陛下是在敲打我,是针对我,我豁出老脸站出来帮你说话,平峰,不能冲动!”张庸严肃的对他说道,因为语气略微激动,皱纹都挤在一块。
“在子谨离京之前,到我这里一趟吧。”张庸走出勤政殿后,在路上已经有一辆轿子在等候了。
这是皇帝李庆昊特别给予丞相之待遇,感念左右丞相皆宜年纪大了,腿脚不便,难以走出皇城门再坐轿子,特地允许他们在皇城内坐轿子的权力。
胡槐叹气一声,便加快了脚步,追上前面的何世饶,对他说道:“子谨,今日无事,不妨到我府上喝上两杯?”
在江浙官场上,都知道何世然与胡槐关系极好,很大的原因是两人是同乡,而且是坚定的张相一系人员,而且两人脾性极为相似,都有些顽固,何世饶是一个极为自律清贫的官员,从不接受礼物,而胡槐是出名的铁面无私,两人都是极难通融之人。
就从刚刚殿上的回答来说,他完全可以撒个慌,甚至发誓跟高云鹏早已断绝关系,这样他可以消除皇帝的疑虑,但他却没有选择那么做,他的个性就是这么直。
“尚书大人相邀,下官恭敬不如从命了。”何世饶笑道,言语间并没有丝毫失落的样子。
“你呀,都要被发配边疆了,还如此高兴?”胡槐摇头叹道。
“升官了,还不允许下官乐呵一下吗?此次若说是发配,我也无怨无悔,总归也是为朝廷,为天下百姓做事,倒是不能在京中为张相助一臂之力了。”